我带我的汪家子弟读《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海璘~汪玲

<p>【原文】</p><p>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p><p>【译文】</p><p>原宪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称得上仁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至于是不是仁,我就不能断定了。”</p><p>[本人感悟]</p><p>做官只为领俸禄是耻辱的。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是伟大的!没有思想毛病的人不能称得上仁,只能说这个人还不错。仁是一种公德,讲求全体社会的和谐共处。即君子的和而不同的高尚情操。</p><p><br></p><p>【原文】</p><p>14.2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p><p>【译文】</p><p>孔子说:“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做士人了。”</p><p>[本人感悟]</p><p>贪图安逸的人不会有所发展和进步,终将被社会的发展潮流所淘汰。</p><p><br></p><p>【原文】</p><p>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p><p>【译文】</p><p>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时,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p><p>[本人感悟]</p><p>为官这要正直,言语行为要与世时相符。</p><p><br></p><p>【原文】</p><p>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p><p>【译文】</p><p>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但有好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p><p>[本人感悟]</p><p>言论并不都是真实的,但关键的一点是要看此人的真实修为。勇敢所涵盖的领域是很广的,它即包括有仁德的人、也包括没有仁德的人。</p><p><br></p><p>【原文】</p><p>14.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p><p>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p><p>【译文】</p><p>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奡善于水战,都没有得到善终。禹和稷亲自耕作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p><p>南宫适退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是君子啊!这个人崇尚道德啊!”</p><p>[本人感悟]</p><p>仁德是天下大治的正道。</p> <p>【原文】</p><p>14.6 子曰:“君子而不认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p><p>【译文】</p><p>孔子说:“君子之中也许有不仁的人吧,但小人之中却不会有仁人。”</p><p>[本人感悟]</p><p>仁德的精神境界是具有相当高水准的,所以在君子的修为中难免会有不仁的时候。所以小人就更不用提了。</p><p><br></p><p>【原文】</p><p>14.7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p><p>【译文】</p><p>孔子说:“爱他,能不以勤劳相劝勉吗?忠于他,能不以善言来教诲他吗?”</p><p>[本人感悟]</p><p>这是君子真正的爱人、忠人之仁德。</p><p><br></p><p>【原文】</p><p>14.8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p><p>【译文】</p><p>孔子说:“郑国制订外交文件,由裨谌起草,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修改,东里子产作加工润色。”</p><p>[本人感悟]</p><p>从政者要有慎之又慎的严谨政治态度与工作作风。</p><p><br></p><p>【原文】</p><p>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p><p>【译文】</p><p>有人问子产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宽厚慈惠的人。”问到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问到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只能吃粗粮,却至死没有怨言。”</p><p>[本人感悟]</p><p>孔子对从政者的评价客观真实。</p><p><br></p><p>【原文】</p><p>14.10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p><p>【译文】</p><p>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富贵而不骄矜倒很容易。”</p><p>[本人感悟]</p><p>贫穷而没有怨恨是因为精神文化世界很富足,富贵不骄傲也是精神文化富足的原因。</p><p><br></p> <p>【原文】</p><p>14.11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p><p>【译文】</p><p>孔子说:“孟公绰担任晋国的赵氏、魏氏的家臣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做不了滕国和薛国这样小国的大夫。”</p><p>[本人感悟]</p><p>人各有个的才能,要量力而行。</p><p><br></p><p>【原文】</p><p>14.12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p><p>【译文】</p><p>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完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像孟公绰那样不贪求,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有才艺,再用礼乐来增加他的文采,就可以算个完人了。”孔子又说:“如今的完人何必要这样呢?见到利益能想到道义,遇到危险时肯献出生命,长期处在贫困之中也不忘平生的诺言,也就可以算是完人了。”</p><p>[本人感悟]</p><p>要想拥有完美的人格?上层人士除了具备优秀的品质之外,还要有礼乐来增加文采。下层人士只需具有见利思义的品质就可以了。</p><p><br></p><p>【原文】</p><p>14.13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p><p>【译文】</p><p>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是真的吗?他老先生不言语、不笑、不取钱财?”</p><p>公明贾回答说:“那是告诉你的人说错了。他老人家是到该说话时再说话,别人不讨厌他的话;高兴了才笑,别人不厌烦他的笑;应该取的时候才取,别人不厌恶他的取。”</p><p>孔子说道:“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p><p>[本人感悟]</p><p>那事该咋办,就咋办!不能令人厌恶才是高人。</p><p><br></p><p>【原文】</p><p>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p><p>【译文】</p><p>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立他的后代为鲁国的卿大夫,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国君,我是不信的。”</p><p>[本人感悟]</p><p>以自己的功劳去要挟上级领导,这是犯上的。</p><p><br></p><p>【原文】</p><p>14.15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p><p>【译文】</p><p>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p><p>[本人感悟]</p><p>诡诈中要有正派、正派中要有诡诈,方可成大业。</p> <p>【原文】</p><p>14.1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p><p>【译文】</p><p>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死。”接着又说:“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这就是他的仁德!”</p><p>[本人感悟]</p><p>最高的仁德是使天下太平,百姓相安无事、休戚与共!</p><p><br></p><p>【原文】</p><p>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p><p>【译文】</p><p>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一切,人民到现在还受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吗?”</p><p>[本人感悟]</p><p>这才是管仲的真正仁德,大才不能小用!</p><p><br></p><p>【原文】</p><p>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p><p>【译文】</p><p>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被文子推荐)和文子一起擢升为卫国的大臣。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可以给他‘文’的謚号了。”</p><p>[本人感悟]</p><p>知贤必举仁德无量啊!</p><p><br></p><p>【原文】</p><p>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p><p>【译文】</p><p>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昏庸无道,季康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没有丧国呢?”孔子说:“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鮀管治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丧国呢?”</p><p>[本人感悟]</p><p>有贤人相助,纵使自己昏庸无道也不妨大事。</p><p><br></p><p>【原文】</p><p>14.20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p><p>【译文】</p><p>孔子说:“说话大言不惭,实行这些话就很难。”</p><p>[本人感悟]</p><p>说话不感到惭愧,在说的时候也是很难的、很不自在的。所以在行动上更难以为之实践。</p><p><br></p><p><br></p> <p>【原文】</p><p>14.2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p><p>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p><p>【译文】</p><p>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在家斋戒沐浴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季孙、叔孙、孟孙三人报告吧!”</p><p>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君主却对我说去向那三人报告。”孔子到季孙、叔孙、孟孙三人那里去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p><p>[本人感悟]</p><p>属于自己分内负责的事必须向上级汇报。</p><p><br></p><p>【原文】</p><p>14.22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p><p>【译文】</p><p>子路问怎样服侍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p><p>[本人感悟]</p><p>这是忠臣的本分。</p><p><br></p><p>【原文】</p><p>14.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p><p>【译文】</p><p>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p><p>[本人感悟]</p><p>君子重仁德的信仰,小人重物质财利。重高尚信仰的人终将得到福报,重物质的人终将受困于危难。这就是知识比金钱的可贵之处!</p><p><br></p><p>【原文】</p><p>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p><p>【译文】</p><p>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做给别人看。”</p><p>[本人感悟]</p><p>学者的目的要重在为大众谋福利上。</p><p><br></p><p>【原文】</p><p>14.25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p><p>【译文】</p><p>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请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近来在做什么呢?”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过失但还没能做到。”使者出去之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呀!好一位使者呀!”</p><p>[本人感悟]</p><p>能做到勤学自勉不息的人可贵呀!</p> <p>【原文】</p><p>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p><p>【译文】</p><p>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谋划那个职位上的政事。”曾子说:“君子所思虑的不越出他的职权范围。”</p><p>[本人感悟]</p><p>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选择做最优秀的自己与事业。</p><p><br></p><p>【原文】</p><p>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p><p>【译文】</p><p>孔子说:“君子把说得多做得少视为可耻。”</p><p>[本人感悟]</p><p>君子要少说、多行动,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p><p><br></p><p>【原文】</p><p>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p><p>【译文】</p><p>孔子说:“君子所遵循的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道:“这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p><p>[本人感悟]</p><p>孔子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述着自己。</p><p><br></p><p>【原文】</p><p>14.29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p><p>【译文】</p><p>子贡议论别人。孔子说:“你端木赐就什么都好吗?我就没有这种闲暇。”</p><p>[本人感悟]</p><p>议论别人有损于自己的形象。</p><p><br></p><p>【原文】</p><p>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p><p>【译文】</p><p>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p><p>[本人感悟]</p><p>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情绪,要多注重内修。还是没达到那个量上,量到自然成。</p> <p>【原文】</p><p>14.31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p><p>【译文】</p><p>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不凭空臆想别人不诚实,却能先行察觉,这样的人才是贤者啊。”</p><p>[本人感悟]</p><p>真正的贤者具有睿智的头脑、洞察秋毫,却从来都是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的。</p><p><br></p><p>【原文】</p><p>14.32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p><p>【译文】</p><p>微生亩对孔子说:“你为什么如此奔波忙碌呢?不是为了显示你的才辩吧?”孔子说:“我不敢显示我有才辩,只是讨厌那种顽固不化的人。”</p><p>[本人感悟]</p><p>君子一生所追求的理想是为苍生大众谋幸福,并不是以才辩来显示自己的博学。</p><p><br></p><p>【原文】</p><p>14.33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p><p>【译文】</p><p>孔子说:“对千里马不是称赞它的力气,而是称赞它的品德。”</p><p>[本人感悟]</p><p>千里马就如同人中的君子一样,德是基础、才是升华。</p><p><br></p><p>【原文】</p><p>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p><p>【译文】</p><p>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p><p>[本人感悟]</p><p>我用我的正直来回报你的怨恨,你将无地自容。这就是我对你的恩德。你要用感恩的心来回报我对你的这份恩德。</p><p><br></p><p>【原文】</p><p>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p><p>【译文】</p><p>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p><p>[本人感悟]</p><p>“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这是天给人间派来的使者啊!</p> <p>【原文】</p><p>14.36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p><p>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p><p>【译文】</p><p>公伯寮向季氏控诉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还能让公伯寮的尸首在街头示众。”</p><p>孔子说:“道将要实行,是天命决定的;道将要废弃,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p><p>[本人感悟]</p><p>老天主宰着天下一切的道,有时并不是人力所能及的事。</p><p><br></p><p>【原文】</p><p>14.37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p><p>【译文】</p><p>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乱世而隐居,其次是择地方而住,再其次是避开不好的脸色,再其次是避开恶言。”孔子说:“这样做的人有七位了。”</p><p>[本人感悟]</p><p>世道混浊,不如自己独处。</p><p><br></p><p>【原文】</p><p>14.38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p><p>【译文】</p><p>子路在石门住宿了一夜。早上守城门的人说:“从哪儿来?”子路说:“从孔子家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位知道做不成却还要做的人吗?”</p><p>[本人感悟]</p><p>百姓都深知孔子的思想抱负,在当时得不到实现。也反映出民众对统治阶层深感遗憾与无奈的情绪。</p><p><br></p><p>【原文】</p><p>14.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p><p>【译文】</p><p>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击磬,有一个挑着草筐的人经过孔子门前,说:“这个磬击得有深意啊!”过了一会儿又说:“真可鄙呀,磬声硁硁的,没有人知道自己,就自己作罢好了。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蹚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走过去。”孔子说:“说得真果断啊!真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难的了。”</p><p>[本人感悟]</p><p>孔子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具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p><p><br></p><p>【原文】</p><p>14.40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p><p>【译文】</p><p>子张说:“《尚书》上说:‘殷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只是殷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所有官员都各司其职,听从冢宰的命令长达三年。”</p><p>[本人感悟]</p><p>体现着为国孝忠的精神。即永远忠于前辈的教诲与指导,以使民心归向。</p> <p>【原文】</p><p>14.41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p><p>【译文】</p><p>孔子说:“居上位的人遇事依礼而行,民众就容易役使了。”</p><p>[本人感悟]</p><p>从政者以身作则,民众自然归附。</p><p><br></p><p>【原文】</p><p>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己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己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p><p>【译文】</p><p>子路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都担心很难完全做到吧!”</p><p>[本人感悟]</p><p>做一个君子,首先要向内修养自己、向上提精自己,然后要给身边的人带来福祉与快乐,最后要给天下的苍生百姓带来幸福。</p><p><br></p><p>【原文】</p><p>14.43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p><p>【译文】</p><p>原壤伸开两腿坐着等孔子。孔子说:“你小时候不谦恭不敬兄长,长大了没有什么值得称述的,老了还不死掉,真是个害人的家伙。”说完,用手杖敲击他的小腿。</p><p>[本人感悟]</p><p>孔子以诙谐的口吻来教诲他的老故人,可见孔子的仁德是布施天下所有众生的。</p><p><br></p><p>【原文】</p><p>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p><p>【译文】</p><p>阙党的一个童子来传递信息。有人问孔子:“这是一个求进益的人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人的席位上,看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个求进益的人,而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p><p>[本人感悟]</p><p>年轻人要追求真正的上进,切不要急于求成。应该扎实于本职工作,做到又红又专才可有资格论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