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是一年中气温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p><p>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4字口诀表示入伏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p><p> 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标志着一年最热的时候到了。而三伏的具体时间分别是:初伏7月16—25,中伏7月26—8月14日,末伏8月15—8月24日。每到这个时候,现代人有多样的避暑去热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电风扇和空调。可是在千百年前,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对付高温、高湿的三伏天呢?据许多史料记载,古人也有许多消暑纳凉的妙招,而其中最主要的是:</p><p> 1、储冰备暑。即于冬天将冰储存起,来年使用。</p><p> 2、亲水避暑。在水边纳凉或洗冷水浴。</p><p> 3、沉李浮瓜。即在炎炎夏日,用篮子装上水果送到井里,待水果吸收了井水和井中冷空气的浸润之后,水果会更加香甜甘美,嘴里凉气四溢,暑气顿消。</p><p> 4、“凉友”常伴。即许多文人墨客常带在手上的扇子及“人工风扇”等。</p> <p> 位于燕山山脉东部的密云县北庄镇干峪沟村,山深林密,景色怡人,除了具有北方边远农村的特点,还以其独特的明长城历史文化、让后辈永远铭记的抗日精神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星罗棋布的帐蓬、装饰舒适的农家小院、凉爽宜人的山泉游泳池、功能完善的中餐厅和西餐厅让这个昔日落后的北方小山村以全新的面貌迎接都市避暑的游客。我们全家为了让孙女过一个有意义的一周岁生日,于中伏的第一天驱车前往该村的避暑山庄—“山里寒舍”,入住避暑。真切的体验了一把北方边远山村三伏天避暑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享受了古人和现代人避暑方法的最完美的结合。</p><p><br></p> <p> 改造过的农家小院温馨、舒适,既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又不失它的本来面目。</p> <p> 凉爽宜人的山泉灌注的游泳池。奇怪了,连大人都怯的冰冷的池水,才满周岁的孙女在池水里嬉戏自如。</p> <p> 依山而建的高脚帐蓬屋星罗棋布坐落于山间密林。</p> <p> 兄妹俩共同体验了把特别的山地车</p> <p> 夜景也不错</p> <p> 孙女的生日</p> <p> “不到长城非好汉”。全家徒步8公里(来回)登长城。干峪沟长城又叫“五十一登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品种齐全、味道不错的西餐</p> <p> 独特的烧烤</p> <p> 回程途中的农家乐吃农家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