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花生是玩的最多的,总感觉没得写。今年雨水一多,一个个熟悉的问题又被屡屡问起,还是有必要写写的。</h3></br>
<h3> 花生从“四斑两病”谈起,这是因为十几种叶部病害,一个个拿出来没必要,就把常见的6种拿出来让大家有所了解即可。而且重要性常见性也是按顺序来的。</h3></br>
<h3> 四斑: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焦斑病;</h3></br>
<h3> 两病:锈病、疮痂病。</h3></br>
<h3> 给大家来个小段便于把握特点和区别:</h3></br>
<h3>褐斑近圆形外带黄晕圈;(中年斑或者孕斑)</h3></br>
<h3>黑斑色深无规则;(老年斑)</h3></br>
<h3>网斑如墨浸叶肉但不透叶背;(蜘蛛斑)</h3></br>
<h3>焦斑两型胡麻斑点加深V焦枯;(雀斑)</h3></br>
<h3>锈病外突是麻点;(痱子)</h3></br>
<h3>疮痂出来叶皱扭。</h3></br>
<h3>下面来看图:</h3></br>
<h3>(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h3></br><h3> <h3> 褐斑病是发病相对较早的,因为他不怕高温,大部分在7月中旬开始逐步起来。往往在封垄之后开花结束下针结果之时发生。发展速度快后期损失大。我称他为“中年斑”或者“孕斑”,也就是开花结果便是发病的开始条件。</h3></br>
<h3> <h3> 黑斑病比较简单,像不像“老年斑”?一般在褐斑病发生中期伴随发生。特别在立秋后,天气转凉,逐步变成优势病害。</h3></br>
<h3> <h3> 网斑也简单,有点像墨汁浸到了叶肉里,区别他只要看叶背即可,他在叶片背部没有症状的。也是伴随发生的病害。</h3></br>
<h3> <h3> 焦斑病有两种类型,一个是胡麻斑型,密密麻麻小黑点,有点像雀斑。一个是V型,从叶尖直接V形大面积干枯。这个要好好提防,我在2016年秋驻马店正阳县第一次见到他,非常恐怖,一片焦叶。发展速度快,三天即可坏全田,叶面积损失巨大,产量损失超过50%。他的发病条件只要湿度和病原,只要有足够的病原和75%以上相对湿度可以随时发病。发病快,突然性强,具有爆发性的特点。发现既治疗,特别在相对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否则三天地里一片焦黑。</h3></br>
<h3>
<h3> 上图便是老东家在职期间做的对比。</h3></br>
<h3>小结一下:</h3></br>
<h3> 褐斑病是开路前锋,黑斑病和网斑病紧随其后。焦斑病就是那个骑兵(奇兵),随时突然袭击。</h3></br>
<h3> 这4个斑病,最终都是一个结果:落叶早衰,统称“花生早衰”。</h3></br>
<h3> 最可恨的是目前所有治疗药剂在发病期间的治疗效果只有60%多,没有一个治疗控制率在70%的。那就必然要求我们做好预防,因为治疗效果实在不咋地。</h3></br>
<h3> 再说说这两病吧,非重点,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问题,局部危害还是有的,叶面积损失比起四斑来是小多了。</h3></br>
<h3> <h3> 锈病:正面有点,背后有突出。其他病害相对光滑,这个不难。</h3></br>
<h3> <h3> 疮痂病必然伴随叶片的扭曲,皱缩,如果再加上斑块很容易鉴别。</h3></br>
<h3> 症状特点说完了,那就开始分享干货说说预防和治疗了。至于套餐,方案,综合管理,高产技术,另外时间再说。今天单就斑病说说目前的药剂情况,也许3-5年后会有变化。当然我和大家都会随时跟踪和跟进的。</h3></br>
<h3> 首先:无论哪个斑病治疗效果都差强人意,👂不到70%的防效是有很大问题的。所以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h3></br>
<h3> 预防时间:从开花开始到收获前半个月都是预防的时间。</h3></br>
<h3> 天气条件:只看空气相对湿度,有点废话。</h3></br>
<h3> 敏感药剂: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这个顺序是敏感度高低的排序,也就是效果的好于坏。但是不要拿着就用,每个药剂都有其特点,每个区域的抗性结构也不一样。所以没办法给大家一个方子,拿着就可以用,这一点非常抱歉。</h3></br>
<h3> 花生第一篇,先讲这么多。有问题大家及时联系沟通。我不知道的我再请教高人,发现问题越多,我们成长的越快。</h3></br>
<h3>关注老李农技站,一起成长学习,</h3></br>
<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d8u5at58BsfT1gkUeeIo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