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川藏公路西藏路段线路图</p> <p>川藏公路业拉山(怒江山)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路兵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图 北斗七星 潘天会 张爱龙 肖春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陈鸿圣 黄同林 刘 云 涂登法 王巍等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起西藏,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它和“那遥远的地方”联系在一起。是啊,西藏太遥远了——它偏居在祖国版图的最西南,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平均4000米以上的海拔,让所有试图进藏的人们望而却步;稀薄的空气、贫瘠的大地仿佛一层神秘的面纱,遮住了它的本来面貌;它大多数地区人烟稀少,人们只能在脑海中想象飘动的五彩经幡、不息的转经筒和隐秘的雪莲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遥远的西藏渴望路的延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4年,仅靠着极其简易的工具,11万筑路军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血肉之躯叩开了雪域之门,实现了西藏公路从无到有的历史转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新修的公路就像结实的臂膀,不仅把党的温暖源源不断地送到各族群众心上,也把青藏高原紧紧地揽在新中国的怀抱,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此开辟了新纪元。遥远的西藏需要路的畅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彻底解决进藏路断通难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前身为基建工程兵的武警交通部队挥师高原,先后担负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整治改建任务,并组建专业化养护保通部队,担负川藏、新藏公路的养护保通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支因路而生的部队,武警交通部队从诞生那天起,就与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血脉相连。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交通官兵用青春、热血和智慧守护、建设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真正把这三条路浇灌成了西藏各族群众的幸福路、平安路、连心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武警交通部队一代代官兵扎根高原、奉献西藏的历史,不仅是一首战天斗地、勇往无前的壮美诗篇,更是一幅捍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画卷。官兵的牺牲奉献有数字为证——在参与建设、整治和养护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过程中,武警交通部队累计有200多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和长路融为一体;有400多名官兵因公致残,血洒雪域高原;直至今日,仍有数千名官兵长年累月扎根高原,默默奉献,把青春留在了藏地边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路需要被守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精神也需要传承和延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0多年前,11万筑路大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拼搏,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伟大“两路”精神;在改造、整治和养护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过程中,一代代交通官兵秉承先烈遗志,天当床、地作房,与路为伴,以路为家,用青春和热血让“两路”精神在雪域高原深深扎根、一脉相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耸起的路。</p><p class="ql-block">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旁,各族人民群众自发为筑路英烈们修建的9座永久性纪念碑,铭刻着各族群众对筑路铁军的感念,铭记着一代代交通官兵的牺牲奉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西藏地区的交通运输甚至经济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藏难”也已经成为历史。但历史不会忘记川藏、新藏、青藏公路在西藏繁荣发展中的不朽地位,历史不会忘记伟大“两路”精神,历史不会忘记创造历史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荣属于川藏、新藏、青藏公路!</p><p class="ql-block">光荣属于所有为川藏、新藏、青藏公路牺牲奉献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初,原武警交通部队852团官兵在川藏线西藏松宗路段施工场景。</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初,原武警交通部队852团官兵在川藏线西藏松宗路段施工场景。</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初,原武警交通部队852团官兵在川藏线西藏松宗路段施工场景。</p> <p>上世纪70年代初,原武警交通部队852团官兵在川藏线西藏松宗路段施工场景</p> <p>原川藏线上的怒江大桥</p> <p>雕刻在川藏线怒江大桥桥头悬崖绝壁上的标语</p> <p>川藏线上怒江沟险段</p> <p>川藏线上安营扎寨(1988年拍摄)</p> <p>原武警交通部队副政委朱家祥(左)接受藏族群众敬献的青稞酒(1988年摄)</p> <p>2000年8月,原西藏自治区人民副主席杨传堂(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在川藏线通麦路段接受央视军事部记者采访(2000年摄)</p> <p>原武警交通一总队政委陈振有在川藏线上(2000年摄)</p> <p>原武警交通部队副政委虞国伟在川藏线上</p> <p>原武警交通部队副政委陈搌有在川藏线嘎隆拉隧道工地留影(2009年摄)</p> <p>原武警交通一总队总队长许茂在川藏线上(2011年摄)</p> <p>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左)、部公路局长李彦武(左二)、武警交通一总队政委刘根水(右二)等在川藏公路嘎隆拉隧道工地视察(2009年摄)</p> <p>原武警交通一总队川藏公路机械化养护支队一班人在施工现场研究施工方案(1998年摄)</p> <p>刘根水政委在川藏线上</p> <p>原武警交通二支队支队长、全国党的十四大代表兰健康(1992年10月拍摄)</p> <p>2000年,兰健康支队长在川藏线上留影</p> <p>原川藏公路机械化养护支队第一任支队长易继宏</p> <p>原武警交通一总队川藏公路机械化养护支队第一任政委汪海。</p> <p>时任武警交通一总队副政委汪海</p> <p>原武警交通三支队支队长刘柏苍在川藏线上留影</p> <p>原武警交通第二支队政治处主任李希平在川藏线上</p> <p>原武警交通三支队曹参谋长在川藏线上</p> <p>原武警交通一总队副总队长在川藏线抢险现场。</p> <p>原武警交通一总队川藏公路前龙指挥所政委在二郎山隧道工地</p> <p>原武警交通二支队战友在拉萨驻地留影</p> <p>川藏线上的流沙路段</p> <p>川藏线上的大塌方,公路被江水冲毁。</p> <p>原武警交通三支队官兵在川藏线上抢通道路</p> <p>川藏线上的风钻手</p> <p>川藏线上施工抢险的战友</p> <p>劈山开路</p> <p>垒砌公路挡土墙</p> <p>川藏线上危险路段的警示标牌</p> <p>深夜抢修</p> <p>原武警交通二支队官兵在川藏线上摊铺沥青路面</p> <p>原武警交通三支队战友在川藏线上摊铺沥青路面。</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架设的“王排大桥”(1998年摄)</p> <p>川藏线上的"王排大桥"(2009年摄)</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在工地吃午餐</p> <p>川藏线上的怒江沟险段</p> <p>川藏线上冷曲河路段抢险</p> <p>川藏线抢险保通</p> <p>川藏线流沙路段(2000年摄)</p> <p>川藏线然乌沟路段</p> <p>川藏线上的筑路兵</p> <p>然乌沟路段战雪崩</p> <p>川藏线然乌沟战雪崩(2000年摄)</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公路工地上用高压锅做饭的战友</p> <p>川藏线养护支队八中队官兵</p> <p>二支队郑明国战友在川藏线上(1998年摄)</p> <p>川藏线上三支队筑路新兵</p> <p>二支队筑路战友在川藏公路的风雪中列队</p> <p>武警交通三支队战友列队走向筑路工地(1998年摄)</p> <p>武警交通三支队战友合影(1998年摄)</p> <p>川藏线养护支队张迪春副政委在然乌沟</p> <p>二支队汽车驾驶员在川藏线留影</p> <p>武警交通二支队架桥战友(1988年摄)</p> <p>武警交通二支队中尼公路抢险保通战友(2002年摄)</p> <p>西藏武警交通二支队战友在中尼公路上留影(2002年摄)</p> <p>西藏武警交通二支队战友在中尼公路上留影(2002年摄)</p> <p>西藏武警交通二支队战友在中尼公路上施工(1988年摄)</p> <p>西藏中尼公路上施工的武警交通二支队战友</p> <p>西藏武警交通二支队战友在中尼公路上施工</p> <p>武警交通二支队战友在西藏中尼公路上留影(1988年摄)</p> <p>西藏中尼公路上的筑路战友</p> <p>西藏中尼公路上的筑路战友</p> <p>西藏中尼公路上的筑路战友</p> <p>西藏中尼公路上的筑路战友(中尼公路口岸)</p> <p>西藏中尼公路上的筑路战友</p> <p>西藏中尼公路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权宪刚)</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二郎山公路隧道)</p> <p>武警交通一总队官兵修建的川藏线上的二郎山隧道</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战友们在川藏线上的二郎山隧道南口留影</p> <p>川藏线上的武警交通部队的测绘兵</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陈军)</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战友刘红春</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兰健康)</p> <p>川藏线抢险现场</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刘云)</p> <p>川藏线抢险现场</p> <p>川藏线抢险现场</p> <p>川藏线抢险现场</p> <p>川藏线抢险现场(架设钢桥)</p> <p>川藏线抢险现场</p> <p>川藏线抢险现场</p> <p>川藏线抢险现场</p> <p>川藏线抢险现场</p> <p>川藏线抢险保通现场</p> <p>川藏线抢险保通</p> <p>川藏线嘎隆拉隧道开工典礼(2009年摄)</p> <p>川藏线上的嘎隆拉隧道北口(2016年摄)</p> <p>川藏线上新改建的通麦大桥(2016年摄)</p> <p>川藏线林芝段高速公路(2016年摄)</p> <p>通往西藏墨脱的公路</p> <p>西藏武警交通部队筑路战友(2016年摄)</p> <p>西藏武警交通部队筑路战友(2016年摄)</p> <p>西藏武警交通部队筑路战友(2016年摄)</p> <p>西藏武警交通部队筑路战友(2016年摄)</p> <p>西藏武警交通部队筑路战友(1998年摄)</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潘天会)</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抢险现场</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抢险转移群众</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程春明)</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程春明)</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石明)</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1998年摄)</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2009年摄)</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2016年摄)</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2016年摄)</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刘云)</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欧阳)</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姚俊)</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右为秦永福)</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公路</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张爱龙)</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李生荣)</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党益民)</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兰健康和他的战士)</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左为刘柏苍,右为冯正霖,原为西藏交通厅副厅长,现任中国民航总局局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p> <p>川藏线上的测绘兵</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筑路战友</p> <p>川藏线上的摄影记者潘天会</p> <p>陈邦贤2000年在川藏线上留影</p> <p>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严珊新(右二)、记者潘天会(左一)与交通三支队领导在川藏线上合影</p> <p>潘天会(右)、陈邦贤(左二)与原交通三支队支队长刘柏苍(右二)等合影</p> <p>向川藏线上的筑路英雄们致敬</p> <p>川藏线上的帕隆2号隧道</p> <p>川藏线上的雪山</p> <p>被武警部队命名的"川藏线抢险英雄"—梁明伟烈士</p> <p>川藏线上牺牲的筑路战士王立波</p> <p>川藏公路通麦路段的英雄纪念碑(2000年被洪水冲毁)。</p> <p>毛泽东主席1954年为川藏公路建设的筑路官兵题词: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p> <p>川藏线上的烈士陵园(西藏波密县)</p> <p>耸立在西藏拉萨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p> <p>川藏线上的原始森林</p> <p>川藏线上的霞光(刘爱华摄)</p> <p>本美篇编辑制作,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战友们批评指证,我们将及时修改,谢谢。</p> <p>谢谢大家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