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伴着濛濛的雨声,结束了师生共读共写的培训课程。每位老师的讲述都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觉得不禁感叹原来教育教育方式可以有这么多变幻的色彩,老师们和孩子共同成长,一起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这都将是无法复制的珍贵记忆和时光。教育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他们都在用心去教育,无关乎物质,只为守住孩子,守住自然的恩赐!</p> 总有一束光专为你点亮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龚老师讲述的主题是:总有一束光,专为你照亮。在他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他对新教育共读共写新的思考。共读可以是师生共读、学生共读、亲子共读,形式多样;而师生共写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建立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围绕一个话题共写阅读体会,也可以是教师邪教育随笔,学生写读书笔记或作文。</span></p> <p>龚老师还讲述了海鸥班班级名称的由来,正是海鸥乔纳森开启了海鸥班的共读之旅。三年中他在共读书目的选择上有四个原则,第一是,绝对是最经典的,把最经典最美好最优秀的书籍带给孩子,第二,必须是初中生的,选择适合初中生的,他们喜欢读的书,如选择与学生心灵息息相通的书,可以从中寻找到自我,还能从他人的在经历中体验到生命的成长,第三是分层的,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然的彩色阶梯,我们以阶梯阅读的相关理论,按照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学段来推荐,给学生更切实的指导,第四,应该是全面的所选的书,以少年儿童文学为核心,精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其他经典。</p> <p>他和孩子计划阅读的书目让我为之震撼,而更让我震撼的是他分享班里一位爱读书的女孩,两个月的阅读量达到了320万字!他还对课表进行了改造,大胆且富有新意,计划之精确,书目类别涉及之广泛,让学生们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从而推动了写作能力的发展!</p> <p>青春是最美好的岁月,书籍是引领学生共读一本书,就是在他们的青春年代,播下一粒粒最美妙的种子,那是文化的种子,语言的种子,审美的种子,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新教育人相信,一定会有奇迹的发生!</p> 专业写作,为了更好的抵达 <p>唐老师讲述的主题是:专业写作,为了更好的抵达。开场便提到了新教育的吉祥三宝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作为教师的我们,仅仅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还不够,还要学会教育反思,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不断的攀升。她讲到教师的专业写作可以分为5种类型,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而今天我她就从写什么的角度,以一个教师写作者的身份,结合20余年的写作经历,来讲述她在专业写作中所留下的印记。</p> <p>她把平时的写作分为这几类:写生活,写学生,写课题,写课堂。生活,是指教育生活,新教育,倡导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师要有自己的生活,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能带出幸福的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大财富,所以,我们用心生活,写下明媚的文字,温暖自己,温暖学生,也能温暖周围的人。</p> <p>奥尼尔所说的,细节是成就孩子成长的一缕阳光,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深藏着教育,教育应从细节开始,在这样的思考之下她意识到要用自己细腻的行为去温暖孩子幼小的心里。随笔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而来,因为一次代课的经历让她反思到,作为一个教师,把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存在在学生的身上,因为要考核,要评比,要晋升所以面对自己班上的孩子总是尽心尽职,而对于别的孩子,大部分是事不关己,躬耕于自己的那块责任田,我们不应该仅用于自己班上的那一部分学生,应该把爱是向有需要的每一个孩子,虽然此刻别人看不到你的付出,但是孩子们知道,这样的付出与金钱无关,与公民无关,跟晋级无关,因而会更加神圣而有意义,博爱,师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p> <p>花是自然的恩赐,童心也一样,保护孩子的童心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养,他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用心去体会,用爱去实践去包容,去开放创新的品质去滋养儿童,甚至你还必须学会面对和忍受孩子的天真与顽皮无礼与蛮横,顶撞与侵犯,挑战与超越,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天生就是一粒种子,无论是良心与道义的角度,还是从责任与权力的角度来看,任何成年人都不应该也无权去干扰破坏它的生长常态,同时也正因为孩子就是孩子,我们的世界才少了许多老气横秋多了许多生机勃发少了许多枯燥乏味,多了许多清新灵动,少了按部就班突飞猛进,阳光亲吻花朵源于爱,包容与爱,对生命高度和广度的无限尊重。</p> 暮省,心灵的歌唱 <p>王老师讲述的主题是:暮省,心灵的歌唱。她在讲述中引用了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暮省什么,指的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思考与反省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随笔和日记这样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能够让暮省伴随你的人生,如果能够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更好!</p> <p>村上春树说,如果说做事情,大人与孩子有不同的话,大人是一边自我鼓励一边坚持。而孩子是一边被别人鼓励,一边坚持。所以她以为,要让孩子养成记录的好习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记录下来的文字,不仅仅停留在本子上,而是找到读者,找到阅读倾诉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于是从二年级开始她就让学生每天记录随笔并且希望通过它来激励学生,坚持用随笔和日记等形式记录自我意识。不仅如此,她还通过创板报、模仿“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栏目进行读书达人的评比、“爱在阅读旅行的21天”、为孩子们编辑出书等等富有新意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们写作反思的兴趣,并让家长也参与其中,既有师生共读共写的乐趣又加入了家校共育的力量,孩子们在这样用心且有爱的环境中把记录生活当成了一种习惯,王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孩子们,为孩子们的童年开启了热爱读写反思的新世界。</p> <p>因为习惯所以优秀,它潜在的价值和意义注定在孩子的未来得到更多。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她从不奢求所有的家长都能跟上,但是一个两个会影响10个20个,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老师用心,做父母又怎能落下,因为参与所以热情,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多了一份快乐,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p><p>享受教育,幸福花开!</p><p><br></p> <p>总有一束光,专为你而亮,在新教育的舞台上,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团队都如一缕微光,引领孩子们阔步前行,三位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讲述着新教育的动人故事,真心实意踏实的践行着新教育的教育理念,作为新人,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经验,用心用爱教育并享受教育,才能点亮阅读的心灯,守住自然的恩赐,守护孩子们的童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