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两宜 文武双全 踏实宽厚 人生圆满 ——散记我崇敬的老部长田禾兴

一树槐

<p>  我在军地多单位干过,接触过的领导不少,田禾兴老部长让我动心,想为之动笔。</p> <p>  他1928年生人,在与山西一山之隔的河北武安南丛井村。困苦生活迫使他父亲投身行伍,先国军后八路,从最初的当兵吃粮到自觉抵御外侮,也就顾不上家中小儿。</p> <p>  英俊魁梧,身背大刀,手擎军旗,穿行枪林弹雨,历经日军俘虏又潜逃回部队的田树棠(部长父亲)</p> <p>  1938年,十岁儿也追父从军,经历严酷军旅生活,虽表现很坚强,领导见他实在抗不住超强艰苦,劝他暂退返乡。</p><p> 体验了队伍上有意义生活的少年,心已栓不住了,转投了另一支抗敌武装: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后收编为一二九师)。</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组织的百团大战打痛了日本鬼子,他们开始加强力量围剿八路军,小禾兴担任勤务工作的指挥机关被日本大队人马突袭包围,警卫连拼死抵挡,因人少火力差而被打残,死伤大半,我指挥部终遭重创。此时,刚好有位“美国政府观察组”的美国人在本部,虽对他布置了重点保护,因个头大、目标明显,在这次遭遇战中中弹牺牲(补充照片在下面:CCTV《国家记忆》里截屏)。……这是小禾兴在战争年代经历过的无数险情之一。</p> <p class="ql-block">  面对国家民族危亡,田家父子齐上阵,不顾家庭和个人安危,投身在抗击侵略者的艰苦战斗中,为国为民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实现了报国情怀。</p> <p>  下面几张文本照片,是部长长子田野撰写的《八路军中父子兵》一文的片断。从这些节选可大体了解到老一辈父子的人生轨迹和业绩,我就不再在此美篇中赘述。</p> <p>  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教导队培训以及行军背包上挂小黑板等方式的刻苦学习,加上解放初期百废待兴的磨炼,这位好学善学悟性好的军中少年成长为干炼的青年才俊!</p><p> 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街。</p> <p> 无情未必真豪杰。中原汉子在工作中结识追随大军进军西南的广州学生妹刘敬娴,51年喜结良缘。</p> <p>  1952年,作为财务干部的他,在“三反”“五反”“打老虎”运动中被无端怀疑、收监严审!这对刚组建起来不久的小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惊涛骇浪!身怀有孕的少妇失去了陪伴、经历着彻夜不眠的煎熬。田家长子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呱呱坠地。</p> <p>  学生妹已成长为后勤干部,坚守自己的爱情不动摇,坚信自己经战火考验的丈夫是清白的,是无辜的!</p><p> </p> <p>1955年,时任军需助理员的刘敬娴与子女在云南军区后勤大院。(注:非“省军区”)</p> <p>  十一个月的阴霾散去,三年三子女成行,幸福一家多欢愉!</p> <p>  刘敬娴原籍广东新会是著名侨乡,出走海外亲友多(说句闲话:移民香港刘德华家族即是同村同宗)。及至军内审干,刘难过“海外关系”这一关了,尤其是哥哥去了台湾,听说还是空军飞行员!</p><p> 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这该有多严重!</p><p> 这也严重影响着丈夫的仕途。</p><p> 作为丈夫,重党性,也重人性重感情,他丝毫不埋怨不嫌弃妻子,仍旧相濡以沫,一起承担引发的一切后果!</p> <p>  五六十年代,这位老资格的年轻干部,承担了繁重的革命工作,转战大西南及其边境邻国各地,先后参与完成昭通地区剿匪建政、中缅勘界警卫作战、援越抗美、援老抗美等任务。戎马倥偬,无暇顾及家庭,想要对子女有所“言传”都难如愿,只能通过奉公无私之“身教”予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好在能干又有文化的家庭主妇尽其所能,将传统文化中的精良和革命之情操结合起来相夫教子,造就了一个父慈母贤儿女自立争气各得其所的和谐好家庭。</p> <p>  老部长作为“身教”,彰显给部下和子女的本色品格是务实 不虚假,不做表面文章。少小从军的他,深知作风飘浮,战争年代往往会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建设时期作风浮夸,表面轰轰烈烈,其实不进反退!他在1959年会上讲了自己真实感受和想法,曾被批判,差点戴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但这动摇不了他说实话办实事的信念,几十年来,面对大小工作任务都秉持这一根本原则,作风踏实,诚恳务实,讲求实效,不摆花架子。</p><p> 有52、59年被寃屈被谬批的切身体会,在运动中,在组织人事问题上他特别注意甄别事实,保护同志,不搞上纲上线,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所以,走过这么多单位,经历这么多运动,甚至是文革时期参加过“三支两军”,始终没听说他将人处理重了、事后平反等不良反映。</p> <p>  本人和老部长的交集,缘于1979年的那场战争。那年一月份,他从北京最高军事学府进修毕业,临战受命,被任命为我分部的部长。他家虽在昆明,却只在昆明停留一天,就赶往前线,全面组织调度西线的战时供给保障。</p><p> 我在分部机关,听说来了新部长,可是,战斗结束两个月后,我才见到这位新来的部长!说明他在机关时间很少,绝大部分时间都沉在作战最需要他的地方去了。他战前一个多月就到了前线指挥部,战中深入战场,战后仍为大批回撤的参战部队服务,仅我分部加临时配属各类后勤人员就达两万多人,都靠部长为首的班子协调指挥,毋庸细言,这会有多繁忙、辛劳!</p> <p> 近年,我去看望已经九十多岁的老部长,交谈中,回溯这段经历,才听到他老人家说,战斗期间,他曾带领部队和民工在前线执行任务,炮火不时炸响,民工尤为恐慌,部长就把前线指挥点设在这里,给他们壮胆。晚上与他们睡在一起。每人都得包上头脸,抵御蚊虫叮咬。</p><p> 他说:我这样做,是想起以前,抗战期间,日军炮火响起,开始我们也害怕,但见到首长很镇静,该干啥干啥,我们就不慌了。我军的传统就是这样。</p><p> </p> <p>  战后,配属部队陆续归建,他的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分部本身的建设上来。秉承他务实爱兵的一贯作风,给干部战士做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举其要者,一是设施建设,修了礼堂,改扩建了澡堂,等等;二是亲自出面找当地政府打通相关环节,为机关、直属队尚未就业的所有随军家属安置了工作。</p><p> 有的举措,有点儿“擦边球”之嫌,但却真能帮干部家庭解决大问题,部长冒着担责的风险推动实施,赢得了分部干部战士衷心爱戴。</p> <p>  疫情期间,不能出门,我有时间打开自己尘封了几十年的工作笔记,翻到多处跟部长有关的记录。选部长1979.11.22.晚8—9点的讲话要点记录,我翻拍了两页。</p> <p>其中第四点,讲的就是关于分部建设、干部福利的问题!</p> <p>  部长谈的军队后勤建设的要点吸取了过往和刚经历战争的经验,结合自己在北京学到的理论,加上自我思考,很精到很有前瞻性(因有敏感之处,我没全部翻拍)。</p><p> 部长谈到本部的建设时,优先提出干部福利,要为他们解决好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并一心扑在部队建设上。</p> <p>  部长思考实践的成果,后来有了用武之地,在长达十年的边境斗争中得以运用,此时他已经成为军区后勤的领导,在更大范围内施展着他的聪明才干。</p> <p>  这是1985年老山前线,部长给开赴前线的汽车运输部队作战前动员。</p> <p class="ql-block">老山大捷后与参战部队官兵在老山战役纪念碑前的合影</p> <p>  这位十岁就开始戎马生涯的人,自然饱有军人气质,但阳刚之中始终伴随着一种儒雅。他一个渴望读书却不得的放牛娃,一入行伍,一有机会接触文化,就如海绵吸水,在战斗、工作间隙抓紧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已,一路走来也就在其善良宽厚的本性上添加上了儒雅风范。他到我分部当部长,“官”也算不小了,但没见没听说摆官架发官威,以权势压人。与人相对,脸上始终挂着笑意,亲和宽厚;即使语涉批评也是平心静气,绝无高声厉色。发现问题,先找当事人询清原委,帮其找到症结,纠偏止损却不挫伤当事人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心悦诚服地将工作干好。</p> <p>  1980年,我先于部长离开分部,调到昆明,又调到广州。八年之间,没有什么联系。1987年某一天,部长突然来到我任教的军校看我!我那军校座落在“广州的西伯利亚”(因偏远还不通直达公交车,我的同事戏称)!原来,他是来广州开会,抽空专门来看我。我又惊讶又感动。因为,在分部期间,我只是宣传科的年轻干事;来到广州,我只是军校普通教员,何德何能劳烦老领导上门来看望?而且是从广州的大东南找到大西北?可见老领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特别重情义有爱心。</p><p> 老部长,是军队的高级指挥员,是来自老百姓的干部,他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是那种身上平民化的烙印从来没有磨损的干部!</p><p> 他不仅永葆本色,他还永葆青春。</p><p> 光阴荏苒,三十年后再访昆明,拜访老部长,又让我惊讶和感动了,他老人家仿佛焕发了第二春,似乎以新的身份又活了一辈子!</p><p> 自从1988年年底离休之后,他没有不少领导离退初期的不适感,很快投入了新的人生,开始学习书法,学写古典诗词,还拜师学唱京剧!在文化艺术领域又来了一番辛勤的耕耘!由于他凡事踏实勤恳,学啥像啥,干啥成啥,在书法、诗词写作上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造诣!京剧也唱到票友水平。</p> <p>  以上书法作品选自老部长的结集《夕照播辉》。以下是他的诗词作品(也选自此结集)。</p> <p>  老部长以一个小学生的谦卑心态,虚心刻苦地练书法,学诗词,均能很快达到一定水平,不少作品得以发表、参展、获奖,这更加鼓励他再上层楼,得到广泛认可、赞赏,评价越来越高。他渐在各地拥有了粉丝,不少人向他求字,他搭上纸墨邮费满足他们,乐在其中。</p><p> 老人家没有迷失自我,有清楚的定位:小时候想学没条件学,战时艰苦只能见缝插针学,工作年代得优先学业务、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排不上号。现在离休了,肩上担子卸下了,有大把时间了,可以放开追求自已的兴趣爱好了!学习这些才艺,是为了弥补缺憾,满足夙愿,充实自已,不枉此生!</p><p> 果真,他这一生,为国家尽了忠,为民众出了力,为家庭带了头,为自已尽了兴,活得精彩,活得潇洒,活得值!</p><p> 他还越活越年轻。身体容颜当然抗不过自然规律,但他的精神永远畅旺,他的心态永远年轻!说到唱京剧,他还在遗憾自已身段不行!有时,他还象个老小孩。2017年,我们去看他,饭局中有战友唱电影《青松岭》插曲助兴,收于尾句:“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向前方喛……喛咳哟……”,忽听“Pia”的一声,有人模拟补上清脆的鞭响,原来是九十岁的老部长!逗得满座皆欢……</p><p> 好嘢(情不自禁用广州话点赞,超赞)!老部长,您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您是得到圆满人生的人!我们敬佩您!</p> <p>  敬祝这位好老人健康长寿!</p><p><br></p><p> </p><p> 您的粉丝,您的部下敬撰</p><p><br></p><p><br></p><p> 2020年夏</p> <p>  </p> <p class="ql-block">2023年十月,老部长以96岁高龄重登老山主峰等战地!听闻此事,本人即时写了一首诗颂老将军祝福老将军!</p> <p class="ql-block">《颂96岁老将军重登老山主峰》</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望星空》,</p><p class="ql-block">将军靖边骋忠勇。</p><p class="ql-block">今夕老骥复登临,</p><p class="ql-block">杖点弹痕荒草中。</p><p class="ql-block">战地重听车马喧,</p><p class="ql-block">遗址犹闻枪炮声。</p><p class="ql-block">抚碑祭酒悼故旧,</p><p class="ql-block">以战止战惜安宁!</p><p class="ql-block">注:首句用“望星空”的歌代表自卫还击作战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8日续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