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都—梅州之行

纵横一方

<p>  2020年5月19日,适逢中国旅游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记》:“癸丑之三月晦(公元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而世界旅游日则是每年的9月27日。</p><p> 我们一行三十人,跟从广某旅的新冠疫情发生后的第一个飞梅州的跟团游飞往有"世界客都"之称的梅州市。</p> <p>广东荔枝的广告都做到飞机机身了。</p> <p>广而告知!</p> <p>疫情尚未结束,南航的飞机上已经不再隔开距离乘坐了,这点上必须批评南方航空公司了。</p> <p>起飞了,梅州我们来了。</p> <p>梅县机场的行里带上"啀系客家人"的宣传海报客味十足!</p> <p>热情洋溢的客家人民欢迎您</p> <p>现在的媒体朋友很多</p> <p>梅州梅县机场,机场不大。听说新机场也在建中了</p> <p>梅州,我们来了!</p> <p>2020年5月20日的《梅州日报》头版刊登了我们下飞机时的照片。</p> <p>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 以土楼、围龙屋、殿堂式围屋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民居,类型不一,风格有异。</p> <p>其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则是它们突出的共同特点。</p> <p>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p> <p>素描客家特色建筑</p> <p>“南华又庐”为著名侨胞潘祥初创建于光绪三十年,是梅县最大的客家民房之ー,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大屋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外观宏伟,亭台楼阁俱全,石柱都搭配了形状各异的“莲花底座”,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全屋共有113间房,分为上、中、下三堂,二横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厨房二座,屋后有果园,右边有花园,建有莲池。房屋外表是一座完整的屋,其左右各堂既独立又可联体,故有“屋中屋”的称号。</p><p>潘祥初八个儿子分居八堂,加以上、中二堂的大厅和中央的天井,有“十厅九井”之称。</p><p>在正堂的屋顶横梁上,左右各有五只“螃蟹”状装饰物,寓意“横川天下”,希望家族世代兴旺</p><p>正大门的红色地砖上镌刻着八仙图案,寓意“八仙把门,守护平安”。</p><p>厨房盖了两层瓦面屋顶,中间留一个空隙,用来排出烧柴做饭所产生的浓烟。</p><p>中堂左侧为戏台,吹拉弹唱时常在此上演;右侧为祖训台,家中犯错者由长者召其至此面壁思过,见词警醒。潘祥初后裔共计100多人,颇有建树,现已分布海内外各地,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博土就是其</p><p>“南华又庐”因其大方秀丽、古色古香和人文积淀深厚,成为客家古民居建筑风格的典范,前来观赏的海內外游客络绎不绝。</p> <p>图片中的妇人是潘氏四房传人的长媳。</p> <p>典型的客家围屋</p> <p>客家美食</p> <p>豆干</p> <p>2010年12月动工建设的梅县文体中心,采用客家全围龙式的建筑风格,圆形建筑直径达11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圆形建筑,占地面积9850㎡,建筑面积22136㎡,总投资4亿多元,设有观众坐席6000多个。</p> <p>宽敞的府前大道,道两已经建起很多高楼,宅楼5888元起!</p> <p>小区门口</p> <p>梅县腌面</p> <p>蕉岭九岭村十里荷塘</p> <p>暴雨就要来临了</p> <p>广告时间</p> <p>到梅州的第一个晚餐就是在这家餐厅吃的</p> <p>梅州大盆菜</p> <p>梅州市政府秘书长陈亮在作旅游推介活动</p> <p>会场气氛十分活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