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大寨

Sfg

<p><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东南部5公里虎头山下,是太行山西侧、黄土高原边缘的一个村庄。全村现有220多户人家,500多口人。</b></p> <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寨属太行山土石山区,由于长期风蚀水切,地域形成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形貌。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七沟八梁石头多,出门都得爬道坡;这里民不聊生,寻常些的村民以外出打长短工度日,差一些的就以讨吃讨喝过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寨村之所以名闻天下,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村里出了个陈永贵。合作社时期,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同志以及贾进才、贾承让、梁便良、宋立英等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组织广大群众,走集体化的道路,首先向群山恶水展开宣战。他们就凭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的苦干,河沟造良田,山坡造梯田,花去了十年的工夫,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不仅解决了大寨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每年上交国家20多万斤余粮。使村子里的700多亩土地焕发勃勃生机,大寨从此荒山变良田、旧貌换新颜。</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山流、地冲、房倒、窑塌,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十年心血付之东流。灾后上级领导慰问大寨人,并送来了钱、粮、物资,大寨人没有收下,给国家退回去了,并说:“遭灾地方很多,如果都依靠国家救济,国家的钱财从哪来呢?”党支部当即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不要国家钱、粮、物资,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在陈永贵同志的带领下开展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热潮。日战大寨田夜战新农村,花费了五年工夫,一个崭新的大寨,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表扬,并于1964年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引起了世人的景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恩来总理甚至三次亲临大寨,徒步爬上虎头山考察。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郭沫若、巴金、孙谦等文艺界的前辈先后都到过大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陈永贵行事大胆、敢于拼搏,受毛主席多次接见,竟一路高升,从虎头山走进了中南海,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总抓全国农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改革开放以来,“铁姑娘”郭凤莲接过陈永贵手中的大旗,顺应了改革潮流,推进村办企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依托名人名地打造大寨品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的虎头山上不再五谷遍地,却是绿意盎然;大寨核桃露、大寨牌曲酒黑枣酒、大寨杂粮,更是全国知名品牌。大寨村山清水秀,街道整洁,游人络绎不绝,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老一辈人而言,大寨是中国农业的一面红旗,是一个毛泽东时代的鲜红印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i>农业学大寨邮票</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i>1.大寨红旗</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i>2.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i>3.普及大寨县</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