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三鹿腾飞。位于钢铁大街,建设路交叉口转盘处,包头市(鹿城)的地标性建筑。 图为:包头市火车站,中国西部的主要交通枢纽。 图为:包头飞机场全貌,是鹿城人们外出和旅游重要的交通中心。 图为:包头市滨河大鼎,鹿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图为:黄河母亲河,途径包头市奔向大海,我们是饮黄河水长大的一代人。 通知:<br>各位同学你们好:根据同学们的意愿,经师生商议,金色的童年群师生定于九月十六日聚会。由于新冠疫情,外地同学自愿参加,并做好个人防护。<br>现有关事宜通知如下:<br>一,时间:九月十六日(周三)<br>上午八点三十分在昆区植物园西园南门前集合并照像留影。<br>中午十二时,在昆区盛世嘉宴125雅间午餐。地址:友谊大街西段广汇商城对面。<br>二,参加聚会者,昨天电话己征求意见并确认,如有变化请及时联系。外地同学参加聚会的,请提前抓紧报名,食宿自理。<br>三,形式:参加者实行AA制。<br>望各位同学,提前做好准备,按时参加活动。<br>金色的童年群<br>九月六日 各位同学你们好!<br>经九月五日以来电话和微信联系,确认参加九月十六日活动及聚会人员名单:雷老师、李宏伟、房福林、刘振环、李庆根、谢盛海、田福明、白永丰、王伟、沈西京、赵占斌、冯香云、张艳芝、李雅萍、高丽金、张晓玲、马玉兰、徐广静、苏永良同学参加上午植物园活动。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花红柳绿,秋风初起,草儿刚开始变黄的季节,正是草原钢城最美好的季节。2020年9月16日清晨,在阿尔丁植物园门前,我们迎来了包钢六小六年二班第二次再聚会,并邀请到了我们尊敬的雷老师。 岁月改变了同学们的容颜,但同学们那熟悉的名字不变。<br> 一见如故,忘不了同学情,<br> 在阿尔丁植物园标志性建筑下,师生合影。 盛世嘉宴大厅,富丽堂皇。 我们欢聚一堂,抚今追惜,笑声朗朗,盛世嘉宴125雅间师生在圆桌前就坐,各个面带微笑,相逢的喜悦,都记录在金色的童年的相册里,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 首先由赵占斌班长在圆桌前开场白,今天我们师生相聚在这里,回想五十多年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学们朝夕相处,在一起学习玩耍,谁家在那栋住的场景,历历在目,今天我看到同学见面时的热情,又听到同学间相互叫着绰号特别情切,让我感慨万千,我们同学之间在学习方面建立的深厚友情,特别是雷老师在我们儿时留下的美好印象,永生难忘。还有通过建立金色的童年这个群,手机通讯录,微信平台是我们的联络纽带,同学间的友谊桥梁。虽然我们有些同学远在天南海北(上海、北京、天津、唐山、营口、秦皇岛)今天我们都可以联系上,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期待下次聚会。下面我们请尊敬的雷老师讲话,同学们鼓掌欢迎! 雷老师:同学们你们好!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离开包钢六小已有五十多年了,今天我和同学们这次聚会,回想2002年3月16日我们师生聚会也有18个年头啦,今天在一起聚会真是难得呀,我希望今后有机会还要多聚,加强我们师生间的情谊,相互关心,同学们更团结,这是我的希望,有些同学我这么多年都没有见过,真是非常想见面叙谈叙谈,今日得见我很高兴,特别是见到同学们身体都很好,让我欣慰。今后要多保持联系,希望同学们活得健康,幸福美满,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好的身体,生活的更加快乐!同学们我们要热爱祖国,有国才有家,希望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好。最后,希望同学们相互关心,多保持联系。 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完的师生情,纯真的同窗情,难忘的同学会,友谊地久天长。午餐后在盛世嘉宴大厅师生合影留念。 包头市阿尔丁植物园同学见面集合点。 老班长赵占斌带领解放军正规军:高丽金和土八路:房福林、李雅萍高歌军营“打靶归来”歌,歌声嘹亮,气势宏大。 当年身穿军装保卫毛主席的战士,今天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圆桌前,老班长一声令下,立正,给老师和同学们敬军礼! 动人的歌声来自张晓铃、徐广静、房福林演唱的草原歌曲,白永丰萨克斯伴奏。 眼前一亮,翩翩起舞的双人舞,舞者冯香云、白永丰。炫酷了师生的目光。 沈西京幽默小段,说笑了同学们。 同学们自由组合,合影留念。 老师和同学们在包头市阿尔丁植物园游玩的自由组合照。 人未老,青山在,情依旧,水长流。 蓝天白云,绿树环抱,蔚蓝的湖面,这边风景独好。 看我班的靓女一字排开,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展现在我们眼前。 高射的喷水泉,水柱置入云端,是个取景的好地方。 2020年9月16日师生聚会纪实:<br>清晨在阿尔丁植物园取景照相,同学们精神饱满的留下美好的记忆。<br>午餐订好在环境优雅的盛世嘉宴,班长赵占斌特意安排白永丰同学带上了音响器材和萨克斯乐器,活跃聚会气氛。<br>宴席刚刚开始,接到了来自天津李体同学的视频,和在座的雷老师和每一位同学一一打招呼,亲切的问候,微信语言听到来自辽宁省营口市白永琴同学的美好祝福。有事不能参加的黄秀兰同学的文字留言:“这热闹,挺好,希望以后大家都见面。”<br>为这次同学聚会,刘振环为同学们献上了“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书法作品,应该说:冯香云和李雅萍两位同学,做了大量的后勤工作,从准备香甜的水果、白酒、啤酒、酸奶、饮料等。到活动费用的结算,清清楚楚公布给同学们。我们道一声辛苦了!<br>同学们珍惜我们今天的相聚,留给永远的回忆。 <p> 致:“金色的童年”群</p><p> 尊敬的雷老师和各位同学:你们好!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我们离开包钢六小,五十多年了,尽管小学的经历,己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在我们奔七的年轮中只占了几个春秋。但是,少年时的记忆,师生情,同学情,是那么的记忆犹新,那么深刻,那么难忘。过去的美好的时光,是多么令人留恋和珍惜啊!</p><p> 首先,感谢建群的倡议者和发起者。初始,是由李体同学把保存的一张1962年6月1日入队同学的照片发给了白永琴同学,白永琴同学,张艳芝同学,冯香云同学,李雅萍同学等的联系,先建了个小群,同学们推我当群主,我推辞不掉,只好做主为同学群提名“金色的童年”。我还邀请到了启蒙恩师雷大明老师入群,这一段时间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还联系上了多年不联系,远在外地的同学,加入了“金色的童年”微信群。现在“金色的童年”同学群已经发展有26名同学,还在联络继续扩大。让我们师生得己在微信里相逢相聚,在微信里重叙友谊,重叙友情。让进入老年的我们,又增添了一份生活情趣和内容。</p><p> 其次,为了增进师生的情谊,满足师生渴望相见的愿望。冯香云同学倡议,把近日雷老师与各位同学提供的照片,编辑成小视频并完成了初稿,由李宏伟同学精心编辑和加工后,让我们在微信里相见啦。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我和冯香云同学,李宏伟同学为做好美篇收集照片和文字资料。</p><p>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当前,新冠疫情仍处在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关键阶段,我们暂时还不能相聚。让我们利用好现代通讯工具,保持联系,永叙师生情谊,永续同学情谊。祝“金色的童年”群成为快乐开心健康的平台!祝雷老师和各位同学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衷心感谢各位同学的支持配合和积极参与!</p><p> 赵占斌</p><p> 2020年6月29日</p> <p>2002年3月16日,草原钢城春意盎然,迎来了包钢六小六年二班师生第一次聚会,师生们欢聚在昆区少先路川菜馆。</p> <p>雷老师简历:1946年7月出生,1964年7月高中毕业于包头九中,1965年3月至1968年7月在包钢教育处工作,先后在包钢二小,包钢一业中,包钢六小代课。1968年7月借调到包钢轨梁厂工会,主要从事宣传工作。1972年3月正式调入包钢轨梁厂精整车间工作直至退休。先后当过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的工作有,负责钢轨在线超声波探伤生产的组织与领导工作;负责车间的技朮工作;负责车间的生产组织管理;负责车间的党务工作等。在工作期间,为提高自己,在1979年至1981曾在包钢夜大学习过两年的《电气自动化》但因在脱产学习期间工作岗位离不开而未能拿到毕业证。为弥补此缺憾,征得组织同意,参加了1985年的成人高考,于1985年9月到1987年8月在包头钢院(现内蒙科技大学)轧钢专业学习并毕业。回厂后主要从事车间的管理工作和钢轨无损检测的技术改造工作,直至离厂。我于2006年7月办理了退休手续,因工作原因,于2007年离厂。</p><p>现居住地,包头昆区。</p> <p>赵占斌简历:1969年11月应征入伍,1986年转业到包钢稀土三厂工作,1992年党校函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在稀土高科现北方稀土集团公司工作,2011年退休。退休后爱好,打网球。常居住地,包头昆区。</p> <p>冯香云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后待业。1972年归林荫办事处帮忙尽义务,1976年12月在林荫公社机械厂参加工作。1982年调被服厂工作。1985年参加劳服公司业校补习文化课。2003年1月在服装厂退休。退休后,爱好跳舞健身,休闲时打麻将。</p> <p>李体简历:1971年毕业,在家待业,1972年随父母调离包头,为了解决工作,在6985参加工作,分配在6985医院工作。进修在卫生学校学习,专业护理。1990年调回天津工作,2008年退休,退休后上了老年大学。爱好游泳健身,参加小集体抒情唱歌。几年后,社会应聘医务人员又上几年班,今年不上了。常居住地,天津。</p> <p>白永琴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1971年6月20日下乡,1975年分到无缝厂,1981年调到营口铝材厂,1998年内退,2000年正式退休,爱好旅游健身,在家带孩子。常居住地,营口。</p> <p>白永丰简历:1971年在包钢轨梁厂参加工作,1973年至1974年读了两年包钢业校,1978年前在武装部工作一段,行政科工作一段,1978年调到供应科工作,1991年调到三产业工作,2001年一刀切内退回家,退休后一直在家。爱好,养花养鸟陶冶情操。常居住地,包头市昆区。</p> <p>张艳芝简历:1971年中学毕业后,同年在包头卫校读书,1974年毕业后,分配在包头市第三医院工作,1980年调至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2010年正式退休。常居住地,包头青山区。</p> <p>李雅萍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同年6月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师6团9连入伍。1972年9月调包钢七小任教工作。2004年正式退休。常居住地,包头昆区。</p> <p><br></p><p>宋国珍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同年6月响应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包头市郊区全巴图乡插队落户,1975年调包钢供电厂工作,2004年退休。常居住地,包头昆区。</p> <p>田福明简历:1971年6月初中毕业,在家待业。1975年12月参加工作,在包钢初轧厂从事设备检修。2003年8日内退,2013年8月退休。常居住地,包头昆区。</p> <p>房福林简历:1961年9月-1968年8月在包钢六小上小学(当时老师有苗老师,雷老师,马老师)1968年9月-1971年5月在包钢三中上中学,班次为三连二排,临毕业时二排解体,后分到六排(当时班主任苏曼青老师,吴良老师)1971年6月20日响应国家号召赴内蒙古兵团1师6团9连工作。1975年8月连队推荐工农兵学员后分配到二冶技校学习土建专业。1977年9月毕业分配到当时二冶二公司,在工人班组工作六个月后脱产调入公司机关做办事员工作。1980年调二冶筑炉公司任质检科科员。1981年10月调回原单位行政科做福利员等工作。1991年9月调二冶宾馆任副经理(准处级单位)1993年11月二冶宾馆划归包钢行政处管理,降为科级单位,仍为副经理。1999年调包钢大客队任支部书记。2002年调包钢二公寓任书记。2004年12月内退,2012年正式退休。常居住地,包头昆区。</p> <p>李庆根简历:1971年6月初中毕业,同年9月参加工作,在包钢运输部机运车间。2002年内退,2007年退休。常居住地,包头市昆区。</p> <p>胡达斌简历:1971年6月初中毕业,1972年应征入伍,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1978年转业到上海,1979年至2013年在上海工作。2013年退休。常居住地,上海宝山区。</p> <p>谢胜海简历:1971年在烧结厂参加工作,2012年在烧结厂退休,现居住地包头市昆区。退休后爱好:打羽毛球健身,干点家务。常居住地,包头市昆区。</p> <p>姜华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1972年参加工作,入职包钢医院,工作期间护校学习,曾在包钢卫生处,包钢医院工作,1998退休,退休后一直在医药行业工作,2019年6月离职,常居住地,包头昆区。</p> <p>李月萍简历:1961年包钢六小读小学,1967年包钢三中读初中,1971年待业,参加包钢夜校学习文化课,准备考会计专业。1978年在包钢废钢处工作,1983年调到包钢教育处木器厂工作,1986年调到包钢五中后勤工作,做统计员。2003年退休。退休后爱好美术,喜欢跳广场舞健身。常居住在北京</p> <p>李宏伟简历:1961年就读于包钢第六小学,1968年包钢三中读初中,1971年初中毕业,分配到包钢焦化厂工作,1981年调到党委宣传部广播站工作,2005年离岗内退后,被包钢办公厅聘用,在包钢信息大楼负责会议音响和弱电维修工作,2015年正式退休,爱好,旅游和摄影。 2017年至今一部分时间去北京带孙女。常居住地,包头昆区。</p> <p>苏永良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同年在包钢轨梁厂参加工作,2005年内退回家,2012年正式退休。坚持走步健身,爱好文艺,喜欢乐器。</p><p>常居住地,包头昆区。</p> <p>高丽金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16岁选入内蒙古体工队,从事专业蓝球,多次参加全国蓝球比赛。后转入内蒙古军区蓝球队。由于伤病退役到地方,退休於包钢少年宫。退休后参加了包头市老年时装队,多次参加全国举办夕阳红演出。近期因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退出在家休养。常居住地,包头昆区。</p> <p>张晓玲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1972年入职包钢,曾经在带钢厂,集管处,经理办公室,综企公司,等单位工作。1997年退休。是个快乐的姥姥。爱好健身运动。常居住地,包头市昆区。</p> <p>马玉兰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1973年至1983年青山区饮食服务公司工作。1983年包钢综企单位至1997年退休。爱好跳广场舞健身。常居住地,包头昆区。</p> <p>刘振环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同年入职包钢冶金炉,1978年调到包钢热电厂工作,1984年进集体企业工作,2004年内退,2012年正式退休,爱好书法。常居住地,包头市昆区。</p> <p>薛凤芝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同年去兵团,1975年调中国二冶工作,1976年援建唐山至今,1998年退休。常居住地,河北唐山。</p> <p>王伟简历:1971年包钢三中初中毕业,1972年在包钢无缝厂工作,2007年内退,2014年正式退休。爱好养鸟,常居住地,包头昆区。</p> <p>张连春简历:1971年6月包钢三中毕业到兵团。1972年8月抽回包钢教育处工作在包钢三小,包钢十四小,包钢四中任教,包钢体校教练)2013年5月退休。爱好体育。常居住地,包头市昆区。</p> <p>赵明君简历:1950年出生,1964年10月来包头,1965年在包钢六小读书,1971年包钢三中初中毕业,同年9月在包钢选矿厂工作,1972年3月辞职回莫旗,1972年10月在莫旗实验小学任教,1973年8月调入教育局工作,在财务股、秘书股、招生办工作,1986年停薪留职,在莫旗创业,经营婚纱摄影行业,2001年正式退休,2012年搬到秦皇岛居住,北京有业务,现居住地,河北秦皇岛和北京两地。</p> 沈西京简历:1971年12月20日,参加工作包钢烧结厂工作生产工人,2001年,12月内退,内退以后出外打工13年其中:扬州3年,山东日照2年,唐山8年,2013年年底回包头,现住昆区。 黄秀兰简历:1971年初中毕业,1976年参加工作,进入包头市水泥𠂆,2004年退休,现居住昆区黄河小区。 钱双喜简历:1970年底入伍在巴盟军分区,1975年退伍在包钢热电厂工作,2005年内退干工程监理至2015年。<div>现居住昆区牡丹花园8号楼一单元402号。</div> 图为:1959年10月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为1号高炉出铁剪彩,从此,内蒙古自治区结束了不产寸铁的历史。 图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包钢1号高炉建设工地参加现场会。 图为:50年代包钢第一代建设者,骑行在钢铁大街中桥,通往包钢厂区的上班路上。 图为:70年代的钢铁大街中桥,经过老一代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包钢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经过10多年的发展壮大,钢铁产量的剧增,厂房规模也随之不断增加,已列入全国十大钢行列。清晨包钢10万职工的大军,听着草原晨曲骑行在钢铁大街,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其中也有分配在包钢工作我们同学的身影) 图为:现在的包钢信息大楼(直属机关在这里办公) 图为:包钢新型的厂房。 图为:现代化的钢坯生产流水线。 图为:现代化的钢坯生产流水线。 图为:现代化的重轨钢生产流水线。同学们我们这一代,曾经是包钢建设的一份子,看到包钢现代化的厂房,生产出优质钢材感到自豪和骄傲。 <p><br></p><p> 雷老师亲切地对同学们说:通过占斌我进了这个同学群,进入同学群,心里有些压力,主要原因是,与同学们分别几十年了,对各位同学的情况都不了解,不知道怎样去沟通和交流,也不知道该交流点什么内容,说多说少都觉得不好……。总之,有些顾虑。加上年令大了,特别怕给大家添麻烦。所以,我今后在群里的表现,如有什么不当或不妥,也希望各位同学提出来。</p><p><br></p> <p> 赵占斌同学感慨地说:为了增进师生情谊,满足师生渴望相见的愿望,冯香云同学倡议,把近日雷老师与各位同学提供的照片编辑成小视频并做了初稿,李宏伟同学精心编辑和加工后,让我们在微信里相见啦!感谢雷老师与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感谢冯香云、李宏伟同学的辛勤劳动!尤其是少年时的照片,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的身影,十分珍贵!历经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去建设兵团,参军入伍,后又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奉献了青春年华,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寒暑,迈入老年行列的我们,非常珍惜师生情谊,永记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之恩。让我们保持童心童趣,保持健康体质,健康快乐,友谊长存!见了照片,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上个世纪,美好的回忆永存!师生情谊永存!</p> 图为:1962年老师和第一批入队同学合影。 <p> 冯香云同学的建群说明:“金色的童年”组建,是由李体同学保存的一张包钢六小,一年级加入少先队时的集体照片。看见照片想起老师和同学。通过白永琴、张艳芝、李雅萍等同学的联糸,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下,同学群成立了,最后由赵占斌同学为群提名。“金色的童年”。</p><p> 李体同学在群里留言: 留住微笑,让我们不老。留住平安,让我们健康。留住友情,让我们牵挂。留住缘份,让我们再聚。</p><p> 白永琴同学亲切地问候: 珍贵的友谊在无言中感知,亲切的问候在无声中传递,愿健康和快乐永远属于我们,无数个昨天悄悄过去,美好的清晨又来到了,我们天天相聚在微信里,祝福:老师及同学们健康永远、岁岁平安、天天开心!</p><p> 来自张艳芝同学的祝愿: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很珍贵,愿我们的生活像一本书,封面漂亮,内容精彩。不管在哪个年纪,都活成最好的模样,忙碌中保重自己,快乐中享受生活。</p><p> 李雅萍同学看照片有感而发: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照片,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风沙吹老了岁月,却吹不老我们童年的心。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份吧!太珍贵了!老同学能联系上,那种激动的心情我太理解了。我们即将奔七的人了,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儿时的伙伴,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亊呀?所以真的感谢香云、艳芝、李体这几位同学,为我们铺路搭桥,才得以联系上,尤其是能听到外地几位同学的声音,真是太高兴了!盼望相见的那一天吧!不会太遥远的。</p><p> 宋国珍同学简单朴实的话语:雷老师及老同学们好!很高兴,在分别五十多年后,我们又在“金色的童年”群里相聚,心情非常激动,祝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康健!</p><p> 房福林同学积极联系同学的留言:7月为庆祝兵团建立50周年,上海北京唐山战友来包,后一同回连队看看,其中就有薛凤芝,但我未留其电话,等几天我找到电话再与你联系。</p><p> 胡达斌同学回忆过去留言:过去我们年轻,那是常理;现在我们年轻,那是心理;明天还想年轻,那是梦里。让我们放飞梦想,永远年轻。</p><p> 姜华同学看图说话:雷老师及各位同学们好,看到照片太惊讶了,不知哪位同学这么有心,一张照片保存了60年,太珍贵了谢谢你。</p><p> 李月萍同学感慨留言: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在微信“金色童年”群里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照片感慨很多,几十年过去了,大家都变化很大,真是年年岁岁花一样,岁岁年年人不同啊!如果没有热心同学给我们搭建微信同学群,见面是不可能认识了,我现在在北京带孙子孙女挺好的,非常感谢雷老师和同学们还记得我关心我。谢谢了!响应赵班长的号召,发上两张照片报到了。</p><p> 李宏伟同学回忆中留言:亲爱的雷老师及同学们大家好!岁月匆匆,光阴似箭,一转眼我们离开包钢第六小学已经五十多年了。五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在我们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烙印。同学情却是我们共同的牵挂,回想那一张张笑脸,幼稚纯真。过去的美好时光,是多么的令人留恋。不好意思,这几天本人事情多,没有积极加入同学群聊,请见谅。在这里特别感谢组建“金色童年”群的热心同学,我给你们点赞!你们辛苦了,响应赵班长的号召,发上两张照片。</p><p> 高丽金同学在“金色的同年”群里重情重义的表达:雷老师好!同学们好!首先感谢热心的同学们为我们组建了这么一个增进联系,加深友谊的微信群。给我的老年生活一个加油站,一个助推器。每天打开手机首先要看的就是《金色的童年》。看着同学们相互的问侯!听着同学们的声音倍感亲切!岁月苍老了我们的面容可是心依旧是那时的心,情依旧是那时的情。仿佛就在昨天,仿佛我们才刚刚分开。回顾岁月是那么的美好。同学们在一起的笑声,记忆犹新。老师的谆谆教诲至今难忘!年月让我们经历了岁月的风霜,可是岁月的积淀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岁月的洗礼才知道唯有同学的情谊可贵。回忆起那段学生时代终身难忘!听着你们在群的对话,看着雷老师和宏伟的经典表达和邀请。倍感亲切!由衷的感谢组建《金色的童年》这群。现在一打开手机首先观看的就是这个群。听听同学们的对话如同见到本人样。老了真的特别怀旧。有时走在街上碰上多年不见的朋友、同学还激动的掉眼泪!真的很想你们。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以为今生不会再相遇了,今天能在微信里听到你们的声音倍感亲切,感谢微信的组织者期待着我们见面的那一天见面畅谈。</p><p> 张晓铃同学的问候语:雷老师好,同学们好。老照片不在身边,发个近照,完成班长作业。路遇不要擦肩而过哦。感谢香云和班长为同学们的付出。愿雷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p><p> 来自马玉兰同学对雷老师的问候:雷老师您好,几十年不见面了,我们都已年过半百啦,看您相片很精神一定身体很好。在信里谢谢老师的关心。徐广静上学时我俩是邻居,从毕业走出校门至今没见过她,也不知她的消息。没有大头照片,就发张退休时照的吧。</p><p><br></p> <p> 雷老师与同学交流和点评:振环还记得我吗?你的模样我还能认出来,变化不大。你这是在干什么呢?练书法还是写作?不防把你的作品让大家分享一下,一起分享你的成绩与成果。</p><p> 李宏伟点评:@刘振环 老同学看到你的近照,红光满面,精神饱满,身强体壮。家中室内布置的整洁明亮,写字台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凸显大雅风范,顿觉一股墨香扑面而来,窗台上又有小花点缀着,一幅典雅高贵的画面展现在“金色的童年”群里。振环老同学我必须给你点个大赞!</p> 刘振环同学的书法作品 <p>编者寄语:</p><p> 在雷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金色的童年”同学群已经完成了基本信息(同学通讯录,同学照片,同学简历)的采集。“金色的童年”建群,我们包钢六小六年一班不但联系到而且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同学。同学们在“金色的童年”群里,每天都可以随意聊天。同时还能锻炼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在群里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在图片和文章下面写留言,留下自己文字的印记。最后祝雷老师和同学们在“金色的童年”的大家庭里幸福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