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中 华 谢 氏 总 堂 号一一宝 树 堂</b></p><p><br></p><p> 宝树又称玉树,是传说中的仙树。据《世说新语》记载:晋太傅谢安一次把族中子弟召集在一起,问他们:“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没有言语,车马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个得体的回答,谢安非常满意。</p><p> </p> <p> 2019年,铎山中学高三班同学毕业四十周年回母校聚会,与当年的任课老师一起合影。前排中着白衣者为谢育才老师。</p><p><br></p><p> 宝树堂出自《晋书》,谢安在淝水之战中立了大功,反而受到晋孝武帝和会稽王的猜疑,引起了正直人士的不满,很多人为谢安抱不平,桓伊就是其中一个,桓伊在淝水之战中与谢玄、谢琰、谢石等一起杀敌,立了大功。从与谢安的接触中,知道谢安是忧国忧民,安邦定社稷的贤相,今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便寻找机会为谢安伸冤。桓伊善于打仗,也精通音乐,尤善吹笛。孝武帝在一次宴会宣召桓伊吹笛助兴,当时谢安也在侍坐,桓伊用笛子吹了一曲,对孝武帝说:“臣抚筝的本领不及吹笛,但可以以韵合歌,请求以筝歌并奏。″孝武帝答应,派了一名歌妓吹笛,桓伊又说:“御府的人吹笛,恐与抚筝的音调不合,臣有一奴,也善吹笛,请求陛下允许与臣合作。″帝准奏,于是那人吹笛,桓伊抚筝而歌。他唱的是一首怨歌,歌诗是“为君既不易,为臣亦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猜疑。周旦佐文王,金滕功不利。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谢安听了,泣下沾襟。孝武帝脸上显露出渐愧的神色。谢安退朝后,孝武帝突然亲临其家,谢安焚香恭迎。帝见谢安堂前瑞柏枝叶繁茂,称赞说:“宝树也。″并亲书谢安宅为“宝树堂″。从此,“宝树堂″便成为谢氏引以为荣的堂号。</p> <p> 谢育才老师与铎山中学133班部分学生合影</p><p><br></p><p> 公元2007年10月,全球谢氏第三届恳亲大会在武汉市召开,大会宣言主要是三件事:</p><p> 一、总祠定点;</p><p> 二、总谱定框;</p><p> 三、宝树定意。</p><p> 宣言中载:“宝树堂是我谢氏主要堂号之一,它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面血脉的旗帜,是一方先贤的烙印。宝树,传说中称为仙树,故借宝树寓意我族子孙后代才貌双全,品质高贵,服务民众,奉献社会,报效祖国。”</p> <p> 这是谢育才老师与97班部分男生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