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接到卧龙区政府和区教体局关于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的通知以后,南阳市第六小学迅速行动,在张瑛校长主持下,连续召开了两道关于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的专项会议,年级主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和全体教师分别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张瑛校长传达了上级的精神,根据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对我校特殊群体学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形势下的该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p> <p> 1、排查特殊学生,建立特殊生档案。</p><p>排查班级内特殊群体学生,分类别建立特殊生档案,包括贫困生、学困生、残疾生、家庭变故生(单亲、失亲等)、亲子沟通不畅、情绪不稳定等不同类别。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帮扶计划,常抓不懈,一一落实。</p> <p> 2、帮助贫困学生,“志”“智”双扶。</p><p>我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名、非建档立卡贫困生12名。负责的专干把建档立卡贫困生家长请到学校来,一一进行谈心,了解家庭情况,帮助排忧解难。同时,建立学校阳光工作群,对贫困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课,经常在群里发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学校的动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p> <p> 3、建立特殊学生导师制</p><p>对学业有困难的特殊学生实施“导师制度”,进行重点帮扶。每位分包中层和校级领导认领2-4名家庭比较贫困的学困生,结成导师帮扶对子。通过走访、座谈查找学困生“致困”原因,一对一设计提升帮扶策策略,有辅导记录,有成绩跟踪。期末,学校将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门评比。对培优转差成效明显的教师、中层进行绩效奖励。</p> <p> 4、培优补差接力跟进</p><p>学校对各班学困生建立跟踪档案,加大对辅导过程的管理力度。语数英老师特别重视对特殊学生的辅导。学期初,教师人人上交学困生转差辅导方案。在生活上、学习上予以特殊照顾。平时做好对学困生的辅导并做记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p> <p>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阳光少年</p><p>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心理教师资源,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马非丽,每周二下午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周三下午是亲子教育讲座。分年级段,按照特殊群体学生类型,尝试采用亲子团体辅导的方式,先后举办了自信心训练、克服考前焦虑、消除坏脾气、告别孤僻等专题辅导,让特殊群体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还先后举办多次家长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让更多家庭和学生受益,成效显著。多次开展教师心理成长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强化师资队伍,将心理辅导面扩大,走向常态化。</p> <p> 6、进行一次家访,每班由学校中层、班主任两人一组,对班内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一次家访,赠送学习用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对家长进行指导,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监护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与孩子交朋友,激励孩子奋发向上。</p> <p> 7、利用放假期间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一次假期作业辅导,各班语数外老师对班级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假期作业辅导、生活照料等关爱服务,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给学生以亲情关怀、生活照顾和安全保护。</p> <p> 8、开展电话问访</p><p>放假前后各班教师要加强与特殊群体学生的沟通,特别是与在外地的孩子父母进行电话联系,每周至少一次,反馈学习情况,强化家校共同育人的合力。</p><p> 六小全体教师将齐心协力,做好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让特殊群体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每一名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充满朝气、充满奋斗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