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h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从而极大地释放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我市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企业整顿工作,推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和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实行企业横向经济联合,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h1>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p><br></p><h1> 这一时期,无锡市在继续加快消费品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冶金、轻工纺织和石化工业。实施发展10个新门类、30种重点产品、20个重点基建项目和40个重点技改项目的“1324”工程,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行业。1986-1990年,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以年递增14.2%和12.1%的速度增长。</h1><p><br></p> <div><br></div><h1> 1980年5月,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彩电线性集成电路生产线,在江南无线电器材厂(现华晶集团)建成投产.</h1> <div><br></div><h1> 无锡决定大力发展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电视机、照相机、录音机、洗衣机、收音机、电度表、电风扇等十种机电产品和食品工业,《无锡日报》1981年7月15日专门作了报道。</h1> <div><br></div><h1> 小轮自行车厂正式成立,《无锡日报》1981年8月9日专门作了报道。</h1> <p><br></p><p><br></p><h1> 无锡电影胶片厂扩建工程通过国家鉴定,《无锡日报》1984年12月21日作了专门报道。</h1><p><br></p> <div><br></div><h1> 国棉二厂高密度阔幅防羽布车间建成,为全国最大的防羽布生产基地(1985年12月)<br></h1> <div><br></div><h1> 中外合资无锡锡润轧钢有限公司奠基仪式(91年3月)<br></h1> 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 <div><br></div><h1> 1982年2月,市委、市政府批转市经委《关于一九八二年全市工交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工作的意见》,在全市部署开展企业整顿工作,全年突出抓好首批56家企业的全面整顿工作。1983年4月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全市企业整顿工作会议,推动落实全市290个企业的整顿任务。</h1> <h1>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组织开展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工作。1986年,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无锡市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推动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到1990年年末,全市778家企业实现升级。</h1> <div><br></div><h1> 我市召开企业整顿工作交流会,指出企业整顿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无锡日报》1982年3月10日专门作了报道。</h1> <div><br></div><h1> 我市五十六个工交企业整顿工作全面展开,《无锡日报》1982年3月10日专门作了报道。</h1> <div><br></div><h1> 无线电五厂狠抓企业整顿,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无锡日报》专门作了报道。</h1> <div><br></div><h1> 电视机厂重视质量管理,获部优质量管理奖。《无锡日报》1988年1月8日专门作了报道。</h1> <p><br></p><h1> 第二棉纺织厂积极开展企业整顿工作,先后荣获全国企业管理奖、国家质量管理奖先进企业称号。</h1><p><br></p> 推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 <div><br></div><h1> 79年4月,无锡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利润留成试行办法》,在无锡市自行车厂等17家地方国营企业试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1981年,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市工业企业全面推行工业经济责任制。1986年10月、11月,市政府批准市区170家企业进行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下发《关于改革企业领导制度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若干意见》,下发《关于在部分大中型企业中试行经营责任制的意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h1> <div><br></div><h1> 机床厂建立厂长经济责任制取得实效,《无锡日报》1982年9月29日专门作了报道。</h1> <div><br></div><h1> 我市七个工业局实行全行业全额利润留成,《无锡日报》1982年4月10日专门作了报道。</h1> <div><br></div><h1> 企业经营责任制试点工作在我市逐步展开,《无锡日报》1987年1月6日专门作了报道。。</h1> <div><br></div><h1> 1987年3月,无锡市政府制订下发《关于在大中型企业中试行经营责任制的意见》。</h1> <div><br></div><h1> 无锡市第二纺织机械厂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中采用的承包风险抵押金券。</h1> <div><br></div><h1> 无线电厂首家实行经营责任制,《无锡日报》1987年4月14日专门作了报道。</h1> <p><br></p><h1> 我市被确定为全国6个企业经营责任制试点城市后,国棉一厂等六家大型工商企业签约经营责任合同,《无锡日报》1987年5月6日专门作了报道。</h1><p><br></p> <p><br></p><h1> 无锡市在大中型全民企业中全面推行企业经营责任制,《华东信息报》1987年6月5日专门作了报道。</h1><p><br></p> <div><br></div><h1> 1988年,江阴晶体管厂举行第一轮经营承包大会。</h1> <div><br></div><h1> 无线电厂率先试行股份制,《无锡日报》1989年1月27日专门作了报道。</h1> <p><br></p><h1> 市纺工局党委积极推进厂长负责制取得显著成效,《无锡日报》1989年2月20日专门作了报道。</h1><p><br></p> <div><br></div><h1> 无线电厂荣获全国企业改革创新奖,《无锡日报》1989年4月19日专门作了报道。</h1> 推进企业横向经济联合 <p><br></p><h1> 1984年12月,由15家企业组成的咏梅(冠达)集团实业公司在无锡市无线电五厂成立。1985年12月,由省内外60多家协作厂为配套集体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无锡市菊花电扇公司成立。同年12月,以无锡市洗衣机厂为主的32家企业组成的小天鹅洗衣机联合体成立。1986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无锡市发展企业集团、促进横向联合讨论会”,积极推动企业横向联合。至1990年底,全市共组建企业集团47家。</h1><p><br></p> <p><br></p><h1> 我市第一家纺织工贸合营企业--第二针织内衣厂诞生,《无锡日报》1982年1月10日专门作了报道。</h1><p><br></p> <div><br></div><h1> 1985年12月,由32家企业组成的无锡市小天鹅洗衣机联合体组建成立,企业发展迈入快车道。</h1> <div><br></div><h1> 1988年,无锡利农砖瓦机械(集团)公司成立,23家乡办、村办企业作为子公司成员加入集团公司。</h1> <div><br></div><h1> 虹美电器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无锡日报》1988年12月21日专门作了报道。</h1> <div><br></div><h1> 由14家子厂组成的阳光集团生产车间。</h1> 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div><br></div><h1> 1978年起,无锡外向型经济开始起步。1987年无锡市第一个利用外资项目—无锡无线电厂与日本合作加工装配线上马。1981年,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江海木业有限公司经批准成立。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无锡机床厂等6家企业为扩大外贸自主权企业。1991年9月,市政府下发《关于鼓励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利用外资的意见的通知》,提出12条相应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h1> <div><br></div><h1> 钟表总厂同港商签订来料加工合同,《无锡日报》1979年8月21日专门作了报道。</h1> <div><br></div><h1> 江苏省首批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生产线的无锡光明集团公司。</h1> <div><br></div><h1> 1981年,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江海木业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典礼。</h1> <div><br></div><h1> 1984年,江苏省首家乡镇合资企业——江南模具塑化有限公司在江阴成立。</h1> <p><br></p><h1> 协新毛纺厂成为我市首家获准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无锡日报》1988年8月7日专门作了报道。</h1><p><br></p> <div><br></div><h1> 无锡第一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无线电五厂。</h1> <div><br></div><h1> 无锡第一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无锡无线电厂。</h1> <div><br></div><h1> 1987年,中国和瑞典两国间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投入运营。</h1> <div><br></div><h1> 中国无锡(东京)投资贸易说明会现场。</h1> <div><br></div><h1> 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无锡投资说明会上,日本著名歌唱家尾形大作深情演唱《无锡旅情》。</h1> <div><br></div><h1> 20世纪90年代初,江阴市举行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誓师大会。</h1> <div><br></div><h1> 1994年无锡自营出口达8.4亿美元,《无锡日报》1995年1月14日专门作了报道。</h1> 推动乡镇工业的发展 <div><br></div><h1> 改革开放后,无锡堰桥乡成功探索出了“一包三改”经验,1984年,无锡县委、市委先后发出文件,推广堰桥乡镇企业“一包三改”经验,推进“三制配套”改革。80年下半期,无锡乡镇企业实施“改革驱动、科技拉动、人才推进”战略,突破计划经济、小农经济框框束缚,以“星期日工程师”等形式,引进外地工程技术人员,攻克技术难题,研制开发新品,涌现出了一批产值超千万元的乡镇企业和若干个产值超亿元的乡镇。</h1> <h1></h1><h1> 1984年,堰桥乡“一包三改”经验得到肯定和推广。</h1> <div><br></div><h1> 改革开放初期,无锡市郊区创办的乡镇企业——郊区农机厂。</h1> <div><br></div><h1> 改革开放初期,无锡市郊区创办的乡镇企业——自行车配件二厂。</h1> <div><br></div><h1> 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无锡县无线电二厂的自行分选车间。</h1> <div><br></div><h1> 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锡兴钢铁公司(MC-6S连铸机)。</h1> <div><br></div><h1> 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无锡县前洲镇三洲钢厂。</h1> <div><br></div><h1> 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无锡邮电电缆厂。</h1> <div><br></div><h1> 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会议在无锡县召开。</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无锡工业企业发展亲历记》一书以“三亲”(亲历、亲闻、亲见)史料为载体,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反映无锡市工业企业解放以来70年的发展变迁历程,文稿均为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的口述或文字记载史料,全书总计七册,420余篇文稿,220余万字,2200余张照片,是我市工业企业发展史中极为珍贵的史料。敬请期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