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文庙》

鑫鑫向容

<p>定州文庙位于河北省定州市迎泰北大街刀枪街1号</p> <p>定州文庙: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23日公布</p> <p>  2013年5月5日,定州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为河北省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孔庙。</p> <p>定州文庙门票成年人十元,老年人五元是河北省定州市八大古景之一</p> <p>定州文庙纪念章</p> <p>定州文庙简介</p> <p>定州文庙始建于唐大中12年(公元858年),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历史上曾称作“府学”“州学”或“学覌”。</p> <p>占地面积15685平方米</p> <p>现存南院和东、西、中相毗邻的三个北院。</p> <p>文庙两端立有“文武官员军民!至此下马”的石碑!说明对文庙的尊重</p> <p>文庙大门两侧安放两座石狮,石狮相貌凶猛,威风凛凛,炯炯有神的两只大眼睛射出犀利而威严的光芒。更衬托文庙庄重而尊严。</p> <p>走进文庙大门“东坡双槐”映入眼帘,历经千年,至今日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为定州一大景观</p> <p>北宋文学家苏轼号东坡1093—1094年任定州太守,据清道光年《定州志》记载,苏东坡来文庙祭祀孔时,亲手植双槐,东者葱郁如舞凤,西者杈桠飒拔像神龙,被后人誉为“东坡双槐”</p> <p class="ql-block">定州文庙景区门票十元</p> <p>东坡双槐东侧配房为名官祠,展示苏东坡生平</p> <p><br></p><p>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苏东坡以双学士贤衔出任定州知州,当时定州“市井萧条”“边政颓坏”,为改变这种状况,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整顿军纪、严明法纪、惩恶布新,其次强兵保境、实施军民联防;教民艺稻,兴修水利开拓生产,在勤于政务之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和艺术佳作,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现存有他发现的“雪浪石”,手植的“东坡双槐”,造访过的“定州塔”“文庙”等,他创作的秧歌曲至今传唱,创酿的“中山松醪酒”经几代传承为定州名品佳酿,苏东坡在定州虽然短暂,但他的举措造福了定州百姓,同定州人民建立的持久的、亲切的关系会世代相传。</p><p>名官祠</p> <p>苏轼(101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州人,22周岁进士及第,一生历仕四朝,一惯推行“丰财”“强兵”“择吏”革新的主张。官至礼部尚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p> <p>名官祠北顶山立石碑一座</p> <p>“东坡双槐”西侧有苍劲挺拔的古柏、自天而降的落星石</p> <p>今谓“陨石”又有“飞石”之称,据清《定州志》记载,州治西二里许,道左有石,横斜三四尺,厚一尺七寸,其质浑朴坚洁,色赤黄如璞玉。相传有星坠于此化为石,故称落星石。</p> <p>昔日曾将此石奉为神物,今移入本馆供人观赏,且录“卜算子”一首,以增游人兴致。</p><p>人道中山好,招贤况古今,</p><p>遥遥飞来天外石,自是情谊深。</p><p>风霜与寒露,酷暑及雨淋,</p><p>朝朝日日志不移,从来话孤贫。</p><p><br></p><p><br></p> <p>东坡双槐西面配房为乡贤祠</p> <p>乡贤祠记载定州人郝浴的生平。</p><p>郝浴(1623—1683)字雪海,号复阳,河北定州人。《清诗搞》清代著名贤臣爱国志士,顺治六年(1649)</p><p>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因其非凡的才干和胆略,顺治八年升任湖广道御吏,巡按四川,期间为民请命,解救苍生,安抚边陲。因多次疏发吴三桂被吴悔恨凑赅, 顺治11年,流徒盛京(今沈阳)并于铁垦地筑室,讲学授徒,深寻治国救民之道,郝浴过人的“才、学、识”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于康熙14年(1675年)奉旨还朝他不负圣望,运筹帷幄,多次上书陈谏,因有每天上朝三本的习惯,人称“郝三本”。</p> <p>少年壮志!</p><p>郝浴生于朝天启三年(1623年),他少有异禀,熟读兵书,少有志操,负气节。16岁时曾立志“澄清斯事”,当时随战火纷飞,他仍于严寒苦读中刻苦读书,“士君子生斯事,当做天下第一流人,行天下第一流事”</p> <p>初展宏志!</p><p>顺治六年,1649年郝浴赴京科考,文中,侃侃议论国事,颇为考官看重,中进士。廷对时, 抒发恤民之策,才识初露,得到皇帝赏识,继升任为刑部主事。郝浴因其非凡的才干和胆略成为清帝得力的谋士。顺治八年被提升为湖广道御史,并委以钦差大臣的重任,巡按四川。</p> <p>巡按四川!</p><p>郝浴入川赴任,顺治如年,四川严重灾荒,郝浴非常同情人民的疾苦,他上述请求免除牛祖,建议军兵,照籍屯田,自给自足。奏疏得到皇帝的获准,同时整顿吏制,鼓励农耕,百姓开始安居乐业。</p> <p>奉旨还朝!</p><p>康熙12年,吴三桂起兵叛清,气势嚣张,魏象枢等重臣上疏举荐郝浴“学、才、优”,不宜终弃,臣皆愧不及,即让职无所心愿。康熙皇帝为之感动,康熙14年,郝浴奉旨还朝!官复湖光道御史。临行前,郝浴把所有的家产捐给当地官府,将居处定名为“银岗书院”,在历届官府重视下,之后成为文化教育中心,培育了大批学者仁人。1910年,12岁的周恩来所读“银冈书院”,激发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 <p>戟门:文庙的二门。</p> <p>“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因门前列戟24只以示威严而得名。戟门为三间三开式,古代皇帝祭孔时要走中间这道门,而其他文武官员要走两侧的门,这样规定最主要的目的是显示等级差别。</p> <p>戟门两侧为“官厅”,紧靠“官厅”连建进出小门。</p> <p>戟门是文庙二门,进入北院,北院院落宽广方正,满院古老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经阳光照射,滿地青砖被点缀成斑斑点点的光影,树上几只小鸟啼叫,给幽静安宁的文庙增添几分生机。</p> <p>北院东南角,戟门东边小门入口处有一颗特种树!称谓“槐抱椿”。</p> <p>不知何时,紧靠一棵古老枯干腐朽的老槐树长出一棵树新椿树,构成古槐环抱形状!所以称之为“槐抱椿”。</p> <p>怀抱椿是河北省城镇古树名木保护单位,保护等级二级,树龄龄100余年。</p><p>下图是古树名木标志牌</p> <p>槐抱椿:古槐环抱一颗新椿树,寓意怀抱春天,充满希望,青春永驻,被视为吉祥树。(看古树名木标志牌,标明树龄100余米,估计是椿树的树龄)</p> <p>北院两边配房东边为东廡,西边配房为西廡。</p><p>下图为东廡</p> <p>下图为西廡</p> <p>东廡西廡内部构造</p> <p>东廡、西廡展示孔子的生平。</p><p>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今东曲阜)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p> <p>孔子三岁时,家道中落,随母亲迁居鲁国城内,在寒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孔子自幼便虚心向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办事极为认真,在作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管吏时,他格尽守职,政绩显著,引起国君的注意。</p><p>孔子30岁时开始创办私学,从事教育活动,他主张“有教无类”,曾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把文化教育推行到民间,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的同时,孔子还不断向老子等著名人物请教学习,以充实自己思想修养的内涵,孔子追求的最终目的在于研求为政和做人之道,他主张“学而优则仕”,50岁左右从政,先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才干。</p> <p>北院的东北角,东廡北顶山龙凤石碑。有人把此碑奉“神碑”。</p> <p>逢家庭、考学等之事,到此碑祈祷。“ 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心想事成,金榜题名”。</p> <p>北院的西北角,西廡的北顶山石碑</p> <p>北院正对戟门是大成殿!文庙正殿,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p> <p>大成殿门前“铜鼎”</p> <p>铜鼎:“三足鼎立”</p> <p>大成殿:“大成”的意思是“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之意。</p> <p>殿内正中供奉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p> <p>两侧供奉的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儒家学说的杰出传承者四配十二哲人。</p> <p>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世先祖的地方元至顺元年加封孔子之父叔梁公为启圣公,名启圣殿。明嘉庆十年诏国子监及天下学校均建启圣公祠,春秋祭与文庙同日。雍正二年追封孔子五代王爵,故又名五代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