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先祖清白做人,教子孙爱国爱家(原创)

张业太

<p>文/张业太.张业健</p> 前言 <p>岁月悠悠,时代的列车载着我们快速的向前,一眨眼工夫,我们这一辈人都到古稀之年了。趁着现在还没有糊涂,本着完成我们的使命,特把我们先祖发展摡况呈现给下一辈们。初衷是传承先祖创业,创家之功绩,以此激励后人爱国爱家的情怀。</p> <p>纵观家史知古今,继往开来传后人,国强家兴靠奋斗,族旺繁荣志永存。</p> <p>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望我们家族的后人们,传承好,发展好,巩固好我们的家族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励前行,为祖国繁荣富强,兴旺发达贡献我们家族的洪荒之力。</p> 追根溯源,难忘先祖恩泽 <p>我《继善堂》先祖原籍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草桥〈草桥即陈桥)。先祖芦溪公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迁到江苏桃源县(今泗阳县)落户,到现今己五百多年。</p> <p>据族谱记载,迁桃源的一世祖芦溪公由贡生参加京都科举考试,考中三等举人,被分配到山东东阿县任儒学教谕(八品官),儒学教谕是掌管文庙,祭祀及生员,宣扬儒家经典,管理学校教育,相当于今天教育局长之类官员。</p> <p>大清乾隆五十九年&lt;1794年),七世孙潜裕公创修族谱时将我族张氏堂号定为《继善堂》。以芦溪公为一世祖,至今己传二十余世,可谓名门望族。</p> <p>堂号是家族祠堂的字号,是供奉祖先灵位,祭祀祖先和商讨家族大事的地方。家谱和祠堂成为一个家族血缘的纽带。据桃源县志记载,三世祖问明公兄弟三人,乡党称为大善人,轻财好施,修桥补路,施财济贫,孝敬长辈,爱护晚辈。其父母去世,庐墓三载(搭草棚在墓旁守孝三年),祟祯壬申年(1632年),桃源龚知县率文武百官,乡绅大佬,访之于墓送匾,上写《善孝性成》四字,以表彰行善孝成之功绩。其二弟问政早亡,四子幼小,问明抚育如已子,次侄张弼尤教以成名,文化功底深厚。他写的一首诗载入桃源县志。其三弟问行,乡党称为三善人,好周急济贫,乐善好施,孝行娱亲,有斑衣之风。先辈得行孝义,善孝传家之风为后世子孙楷模。为弘扬先祖善行美德,故先辈在修谱时取《继善》为堂号。</p> <p>撰写家史,九世以上不可考,就以十世我的高祖凌云公写起。九世潚如公,国学生,以敦厚见重乡里,配周氏生子凌云,凌汉,凌奎,凌垣。住现在八集乡育红村张庄。十世兄弟四人从东到西,组成一个村庄,名张庄。十世凌云公,文庠生,相当于现高中学历。同治十年(1871年),组织撰修族谱(二修谱),并付印成册。在地方上有一定威望且家境富裕,有土地二百多亩,衣食无忧,好接济穷人。生子铮,锐。曾祖铮公生子文元,文献(即我的祖父)。文献过继给曾祖父锐,那时家有土地百余亩,曾祖父锐公因战乱,疾病等原因,染上吸食鸦片恶习,把土地渐渐典当出去。曾祖锐公生于1851年,逝於1903年,亨年53岁。曾祖母周氏生于1851年,逝於1890年,亨年40岁。至我祖父时,己家贫如洗,只有几亩薄田。无奈之下,祖父只能给富人家扛长工,后又贩卖食盐(旧称推毛盐),十分辛苦而且很危险。祖母谢氏给地主打短工以养家糊口。祖父母都是勤劳本份的庄稼人,舍不得吃穿,都用来赎地。经过二十多年奋斗,陆续赎回九十多亩土地。那时家有大车一辆(两三头牛拉的车),牛骡各一头。生活上可谓是农村上中等水平。那时共产党县大队十一连(连长何爱富)住在我们庄上,我祖母经常给部队送粮送草,腾出房间供部队居住。部队北撤时,我家一辆大车无偿提供给部队在六塘河搭桥用。土改时,我家被划为上中农成份。</p> 乐善好施,助贫济困美名扬 <p>我祖父母一生勤俭持家,乐善好施,有一户陈姓人家,居无定所,我祖父母把老宅基东边一块宅基地给他家盖房,仅象征性地每年收一斗粮食的租金。另有一户叫张业清的,土改时分到我庄一户地主家二间边屋,家徒四壁,穷困异常,无粮无衣,祖父祖母经常接济他家粮食,衣物,柴草等。该户人家很受感动,经常夸我的祖父母。要不是祖父母帮他们,这家的曰月也很难过下去。(后该户迁回胡集了)又如北边黄庄的一户黄姓人家,十分贫困,靠讨饭度日。我祖父母把他家一个孩子收留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待他如己出,关怀备至。后来经常在我们家人面前提起,要不是二奶〈我的祖母)照顾,早就饿死了。一直到现在,我们二家关系都很密切。</p> <p>我的祖母,毕生艰辛,勤耕苦种,创家立业,俭朴善良,当家料理,赶街上集,买卖持家,直到晚年仍劳作不息,操劳一生。是奶奶把我送进了学堂,读书识字。奶奶去世时,我都不在身边,使我抱憾终身。祖父生于1887年,逝於1941年,亨年55岁。祖母生于1885年,逝於1967年。亨年82岁。</p> <p>我的父亲是一个忠厚老实,本本份份的农民,勤劳节俭,任劳任怨,沉默寡言,一辈子不得罪人。一身拥护共产党,从不占公家便宜。在生产队时曾任过队长和大队猪场场长。对上级分配的任务,从不讲价钱,踏实苦干。深受社员的爱戴。母亲陈氏,也是勤劳苦干,吃苦耐劳的农民,在生产队时,上河工,重活,苦活等都少不了她的份。和父亲一起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五个子女。到晚年又照看孙子孙女,家里成了幼儿园。虽然劳累,从无怨言,老俩口自己做饭,不给子女增加负担。父亲生于1918年,逝於1998年。母亲生于1918年,逝於1998年。亨年都是八十一岁。</p> <p>我的父亲共有姊妹四人,大伯父结婚一年多病逝,二伯父少亡。大姑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大伯母终身相守和我们一家一起生活,孤苦伶仃度过了一生。对我们都疼爱有加。</p> <p>回想起我们祖父母,父母亲们,他们经历了兵荒马乱的年月。特别是我的父母们他们既经历了战乱年代,也经历了新中国诞生的时刻。建国初始,祖国一穷二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发展受阻,苏联逼债,百姓生活极端困苦,靠国家给一点救济粮,救济白菜,救济胡罗卜维持生计。饿死多少人都无法统计。在这极端困难时期,是父母,祖母和伯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我们兄弟四人和一个姐姐抚养成人。现想起这些,感到很对不起他们。我们幸亏生长在新中国,有党和政府和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度过了难关。要不是这样,我们也许可能饿死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愿天下的父母们都长命百岁,健康长寿。</p> <p>在这里,我还不得不提我的大姐和大哥,大姐为了我们兄弟四人读书上学,自己放弃了读书的愿望,很小年纪就帮父母照顾我们,特别是每年夏天,整天在徐大洪割草晒干好卖钱来供我们交学费。在赤日炎炎的盛夏,每天从早到晚,中午甚至不回来吃饭,一割就是一天。年复一年,年年如此。小小的年纪,上河工,生产队参加劳动,为的是挣工分多分点粮食,生活能过得好一点。而她自己省吃俭用,连一件象样衣服都没有。结婚后,姐夫又过早病逝,她仍然资助我们上学。业康小时候生病时,要不是大姐,他也许早该沒命了。同时她还要拉扯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和常年生病的婆婆。为我们一家吃尽了苦,受尽了罪和委屈。我们及一代的子孙们绝不能忘掉这一恩情,在她健在时要好好地善待她。</p> <p>大哥是我们家长子,高中毕业后,一直在生产队劳动,当了几十年生产队会计。对我们小兄弟疼爱有加,我们有什么困难,千方百计帮解决,我们小弟兄几个能有今天,可以说大哥功不可没。可惜因患病过早地逝去了,我们很对不起他。愿他在天堂一切都好。</p> 缅怀逝去亲人,寄托我们哀思 <p>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在滾滾向前。族中逝去的亲人们己经过去多少个世纪和许多年了。亲人们,您们在天堂那边一定很幸福吧?一定也在发展和进步吧?也一定翻天履地变化的。阴阳两隔,我们在这边只能过年过节给您们送点纸钱,送束鲜花,送部分现代化电器,也不知您们会不会使用。也只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寄托我们的哀思了。</p> <p>逝去的亲人们,是您们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抚育一代一代长大成人。是您们良好的家风,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爱家的情怀影响了一代一代的子孙们,使他们都能健康成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您们的子孙们现在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各家都有楼房,轿车,城里还拥有住房,吃,穿,住都不愁。年轻人在外务工,年纪大点的在家务农。电灯电话,轿车一家一辆,甚至多辆已成为现实。家家都很兴旺。逝去的亲人们,您们放心吧,张氏子孙一定会很好地继承先辈们留下的传统文化,良好家风,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把家庭曰子过好,同心协力把祖国建设好。点亮一盏心灯,我们深切缅怀逝去的亲人,寄托无尽的思念和怀念。愿您们在天堂那边一切安好,保佑您们的子孙后代们岁岁平安。</p> <p>纵观我们的家史,是与国家命运相连,与时代脉博相通。家族的兴旺离不开祖国的繁荣,离不开良好家风的传承,离不开先辈们含辛茹苦,抚育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愿我们一代又一代,千秋万代的子孙们兴旺发达。把良好的家风,家族的文化,一代又一代,千秋万代传承下去。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坚强地屹立在世界东方。</p> <p>文中部份内容系张氏族谱,桃源县志提供</p> <p>部份图片由网络提供,感谢提供资料的编者们</p> <p>文章整理/张业太</p> <p>美篇制作/张业太</p> <p>二O二O年六月十六日(初稿於江苏泗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