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月湖——宁波人的母亲湖。环湖,有她的儿子郑学溥十几处石刻诗联。</p> <h3> </h3> <h3> </h3><h3>图为月湖美术舘</h3> <h3> 郑学溥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经《把酒对三江》五月问世,戊戌八月廿一日家祭,最后的一项是三事同办:</h3><h3>1.《郑学溥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召开。</h3><h3>2.《情田无垢——郑学溥先生书法展》开展。</h3><h3>3.《情田无垢花生筆——郑学溥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首发。</h3><h3> 三个活动同时同地在海曙区月湖美术館举办。<br></h3><h3> 时间:2018-10-14——2018.11.14</h3><h3>本文辑是纪念会掠影。</h3><h3>供观众入舘时赠阅的折叠页之内页</h3> <h3>请柬:</h3><h3>请柬的封底、封面。</h3> <h3>请柬 内页</h3> <h3>签到现场</h3><h3>签到者胡佩庸和林钰智(胡夫人)。</h3><h3>北仑的胡佩庸在九点前到了会场,他率领《北仑印象》签到。胡老八十六岁,宁波效实中学四九届。他对郑学溥老师一年师生缘,一生感恩情。他退休于沈阳玻璃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h3><h3><br></h3><h3> 签到处负责人:郑采薇(三女儿)、周林飞(三女婿)、俞承忠(立者,采薇的女婿)、俞思羽(俞承忠女儿,最小的志願者)。</h3><h3>中间一起的:蒋 红 胡建军 余鸿源</h3> <h3>下图签到为韩利诚:民盟宁波市委副主委,宁波华夏书画院院长,宁波市政协常委,宁波美术舘舘长</h3><h3> 先期已签到的是潘一红(右,绿衣者)宁波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副祕书长,原民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h3><h3>摄影:孙永华</h3> <h3>下图,签到者为</h3><h3>张明科:退休于 效实中学副校长。 </h3><h3>朱文君: 退休于效实中学会计。</h3> <h3>下图签到者为徐 斌:美达柯式印刷有限公司。</h3><h3>攝影:孙永华</h3> <p class="ql-block">下图签到为竺伟民</p> <h3>下图签名为朱敦礼:原效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h3> <h3>下图签名为周秋龙:原民盟宁波市委专职副主委。</h3> <h3>签到者为胡逆风先生:网名宁波联部尚书。</h3><h3><br></h3> <h3> 前来签到的是张仁桐先生:原 民盟宁波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h3><h3><br></h3> <h3>签到者为陈化贤:民盟宁波市委祕书长。</h3><h3>攝影:孙永华</h3> <h3>签到者为邵永良:</h3><h3>原宁波师范函授部,退休于市教育局</h3><h3>攝影:孙永华</h3> <h3>花式连裙的为鄞州区档案局副局长戴惠芬</h3><h3>她是来收藏《情田无垢花生筆》。</h3><h3>攝影:孙永华</h3> <h3>风衣女郎系宁波大学园区图书舘副館长胡春波,她专程来收藏《情田无垢花生筆》!那瞬间,来收藏者因过去从未谋面而擦肩而过,佩庸兄交情颇深点头而过稍为怠慢。急急前去还有新的接待。</h3><h3><br></h3> <h3> 下图在签到的是《北仑印象》蒋红。和老先生佩庸邂逅交流的是稀客胡建军。</h3><h3>攝影:孙永华</h3> <h3>原宁波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贺聖谟。陪同他的是张忠良,张忠良是《纪念活动》的领军。默默工作的他累得左眼充血成红眼,脸庞瘦削而疲惫。</h3><h3>摄影:孙永华</h3> <h3>來签到的是慈溪伏龙禅寺住持传道</h3><h3>攝影:孙永华</h3> <h3>铁道报的消息(书展最早的海报)</h3> <h3>邹大鸣 张忠良</h3> <h3>月湖美术舘内茶室</h3><h3>贺聖思 何业琦 史晓卿 毛燕萍</h3><h3>攝影:蒋凯音</h3> <h3>左为方平 ,原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右胡佩庸。</h3> <h3>佳宾介绍:当我介绍胡建军是效实中学党委书记、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数学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的每一个头衔时,全场都会啊的惊动。月湖盛会是宁波文化界大咖云集,对教育界职称稍有不知,因之在半夜主持换帅时忽略了,把“现书记“以“原书记”称之。更在赠书仪式中也漏了“效实中学”“宁波市档案舘”,“宁波市教育博物舘”等名单。我们的疏忽,礼节不周,借此机会特诚恳地向以上单位及参会代表示谦意。</h3><h3>效实参会人员是本次会议最庞大的。</h3><h3><br></h3> <h3>参加大会的效实中学校友</h3><h3>前座的:</h3><h3>林钰智 贺聖谟 胡佩庸 朱敦礼张明科李良华</h3><h3>后立者:<br></h3><h3>徐晓虹 姜晓燕 朱文君 刘 俊 余鸿源 周秋龙</h3><h3>潘昌尧 童 巍 郑兆薇 冯志筠 胡建军 林文俊 王介堂</h3><h3>攝影:孙建华</h3> <h3> 主持人毛燕萍是年青的女书法家,她作为纪念会主持是真的缘分所至。我们初编《把酒对三江》,在选用资料中,发现毛燕萍与玉浦先生是熟悉的,从而找到电话联系她。由于我们跟她太生疏,更由于她、我们,确确实实地都很忙,无时间谋面,从而失去了联系。直到10月13日子夜,即14日开会日凌晨。张忠良微信告诉我,14日的纪念会原主持人因家乡有突发事情不能出席会议,改由毛燕萍代为 。</h3><h3> 14日,毛主持一口标准普通话,优雅的风度,灵活的现场处事,镇住了与会者,听众的高度文明使过程无缝连接,现场和谐精采!</h3><h3> 会后,毛燕萍电话联系了郑小薇说:“有缘参加此会,有幸作为主持,终于有机会表达了对郑前辈怀念的心愿,真的是缘分,了却了遗憾!” </h3><h3>攝影:李兴祥</h3> <h3>展览舘中庭背景图,设计取自宁波日报广告部童巍供稿</h3> <h3> 会场设在展览舘中庭,能坐50余人。实际开会时到来近百人,很多佳宾虽然围立走廊,还是秩序井然。</h3><h3> 边签到边赠送刚问世的《情田无垢花生筆——郑学溥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现场赠书126本。在热烈而有序的氛围中,主持人宣布了会议开始。</h3><h3> </h3> <h3> 大会第一项:</h3><h3>《情田无垢花生筆 》的赠书与收藏仪式</h3><h3>赠书方:《情田无垢——郑学溥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文集》</h3><h3>筹划:余鸿源(右六)</h3><h3>主编:郑小薇 ( 右二)</h3><h3>陪同参加的有:</h3><h3>親属:郑兆薇(右四) 郑采薇(右八)。</h3><h3>原收赠仪式安排于会议最后一项。由于半夜换帅,改了程序,收藏仪式变成了会议第一项。来不及的交接中,使事先早早来到会场的效实中学,宁波教育博物館等收藏单位被我们遗漏。</h3><h3>图为收赠仪式实际出席人员:<br></h3><h3>宁波包玉刚图书舘 (代表朱昐盼,右一)<br></h3><h3>天一阁(副舘长章国庆,右三)</h3><h3>宁波大学园区图书舘(副舘长胡春波,右六)</h3><h3>鄞州区档案局(副局长戴惠芬,右七)</h3><h3><br></h3><h3> </h3> <h3>反馈与鼓励</h3> <h3>《情田无垢花生筆——郑学溥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问世后,得到了反馈,也有鼓励回复,现复制部分,以共享,以继续努力!</h3> <h3>李金奎(原宁波教育学院副院长)的鼓励:</h3><h3> 余老师,这两天拜读了你们的大作,不错。文集反映了郑老的平凡人一生,却透着真实、朴实、踏实的人生写照。它真实记录了郑老的朴实人生,没有一点虚构,虽然一生中没有轰轰烈烈,警天动地的英勇事迹,但那真实、平凡的几十年,己足夠体现了他的正气、义气、大气、和气的大度气质。他踏实肯学,铸就了踏实的国学功底,集诗、字(书法)、文于一身的深厚学识,难得的文人。你俩做了一件千秋万代的大好事,为后人,为社会奉献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h3><h3><br></h3><h3> 陶瑜瑾(北京,效实55届学生,前北京效实校友会会长)</h3><h3> 陈 馨(陶夫人,效实55届学生,前南京效实校友会会长):</h3><h3> 谢谢你们。今天中午收到了老师百年文集。谢谢你们为纪念老师百年诞辰出版了纪念文集,还举办了纪念会。胡佩庸老友给我们微信发来纪念会的整个音像。我们以崇敬的心情看完了音像。你不愧为郑老师的好女儿,辛苦了。老师在天有灵,一定会心慰和高兴的。抱歉的是我们没能及时提供更多资料和不能亲自去参加纪念活动。这次你们为筹办纪念活动 ,花费了不少精力和费用,是否能让我们也尽点心意,因为我们既是老师的学生,也是他的孩子。陈馨 陶瑜瑾2018.1030<br></h3><h3>今下午我和林玲去月岛杨宅参观了郑学溥先生的书法作品展,感想多多。撰副拙联以表心意。</h3><h3>应畏之(原江北区教育局长):</h3><h3>有幸昔日聆听名师学溥讲座金玉良言受益匪浅</h3><h3>又喜今朝观看郑老百岁诞辰书展满屋墨宝大饱眼福</h3><h3><h3>李超儿(效实中学原数学教研组长):强][强][强]分三次看完了,纪念展览隆重、热烈、紧致,策划、导演应该是余老师花了很多心血,并且还有许多后续,佩服余老师点子多有办法,您夫人郑老师也真了不起,开幕式里讲了很长时间,把老先生渊博学识良儒品德呈现面前。[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h3></h3> <h3>李红(友人,校对):这些岁月的痕迹被这一张张老照片勾起,每篇文章都是那么生动,照片和文字再生了那一刻的美好。</h3><h3><br></h3><h3>徐虹:[强] [玫瑰][玫瑰][玫瑰]<br></h3> <h3>徐秀琴(上海效实校友会):</h3><h3> 余老师,看桃李雅集忆郑公……。限于水平,难以评论。脑子闪着好,好,就是好!你们太有材了!不简单。祝贺你们办得成功!<br></h3> <h3>徐复来(宁波教育学院)的鼓励:<br></h3><h3>余兄,近来非常辛苦吧?现在定稿了,当暂可休息了。多承惠赐大作!当即打开拜读。本书比前书«把酒对三江»,犹如泰山比小丘,你们两位的多日精心制作功德圆满。新书全方位地总结了郑老夫子的一生。内容翔实丰富,图文并茂;装帧高雅,版面爽心悦目!此书敬献给郑老夫子百年诞辰,郑公泉下有知,定会欣然接受你们两位的一片孝心!卷帙庞大,才只能粗略浏览,容后仔细研读。浏览中偶然发现一处白璧微瑕:在“郑玉浦先生年表”中,1978年是马年,非猴年,所以应订正为“1978(戊午)60岁”。希望书尚未印就,否则微瑕也可惜。(我核对了其余年份的甲子,都无误。)</h3><h3> 余即时回答:”经查,徐兄你对的。已改”。</h3><h3>徐兄:“也是缘分,算我的一点贡献,在几万个字中刚刚让我找出一个破漏。</h3><h3>图为工作组一场景。
<br></h3> <h3>冯志钧(宁波市教育学院):</h3><h3> 这肯定是一本非常非常精彩的书。<br></h3><h3> 这本书的内容博大丰硕,无论深度广度,真是超群的。而且,图文并茂,让人爱不释手。
小梅说:“心血啊!”是的,是郑老先生和你们后辈的共同的心血!谢谢你们!</h3><h3><br></h3><h3>范惠英(宁波妇儿医院主任医师):</h3><h3> “呀!郑老先生太历害了,原来牛人就在身边!”</h3><h3> “余老师做得太好了,牛🐮 ”</h3><h3>陈春玲(原政协宁波诗社副袐书长,现宁波教育报副主编。是《情田无垢花生筆》责任编辑。</h3><h3> 余老师,你们走后我才想起来,应该让郑老师和您题词的。老了。书实在好!七十唱筹集幸亏没删,一一读来很有味道,因为许多老人都是我尊敬的前辈。</h3> <h3>北京叶蓉芬江北初中65届:</h3><h3>余老师,您发的郑老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集,我都看了,受益[强][强][玫瑰</h3><h3> 李超儿效实中学</h3><h3>[强][玫瑰][玫瑰][玫瑰]<br></h3> <h3>郑志芬(原定海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1.l 情田无垢不争春,名士百年亦风流。 2乐于育苖四十春,芬芳桃李谢师恩。 3.怀亲敬亲述孝心,孰料唱成主旋音。 4.太平盛世撰家谱,本土文化有傳承。 </h3><h3>策划有匠心!</h3><h3>李超儿(原效实数学教研组长):</h3><h3>强][强][强</h3><h3> 分三次看完了,纪念展览隆重、热烈、紧致,策划、导演应该是余老师花了很多心血,并且还有许多后续,佩服余老师点子多有办法,您夫人郑老师也真了不起,开幕式里讲了很长时间,把老先生渊博学识良儒品德呈现面前。</h3><h3>[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br></h3> <h3>首先上台怀念玉浦老人发言的是宁波书画院刚上任的何业琦院长说,虽然郑玉浦先生离开我们将近十年,但其书法艺术遍布宁波名胜古迹,其音容笑貌宛若眼前⋯⋯百岁华诞纪念活动让我们看到甬城文化振兴的希望!</h3> <h3>出席《郑学溥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的“学圃桃李”组的留影。
前座:孙建华 郑兆薇 李兴祥 王介堂 </h3><h3> 余鸿源 郑小薇 </h3><h3>后排:何业琦 俞香楼 孙永华 张忠良</h3><h3> 邹大鸣 周静书 徐 斌 竺伟民</h3><h3> 蒋 红 </h3> <p class="ql-block">怀念致辞的是民盟宁波市委副主委、宁波市人大/常委、华夏书画院院长、宁波美术馆馆长韩利诚:“郑玉浦先生知识渊博,功底深厚,其书法在传承中求发展,师从宁波饱学之士杨霁园先生,潇洒俊秀,法度严谨,深厚朴实;同时,他长期教学、著作论文,为宁波市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不可抹灭的贡献⋯⋯”</p> <h3>出席怀念会的民盟盟员:<br></h3><h3>后排:王银海 郑小薇 韩利诚 陈化贤</h3><h3>徐复来 潘一红 江圣玲。</h3><h3>前排:</h3><h3>李羡唐 张仁桐 周秋龙 潘昌尧</h3><h3>朱荫琳 何娴娴。</h3> <h3>大会发言的还有鄞州区宣传部副部长、鄞州区文联党组书记。年青的部长深情地怀念鄞州莫枝堰老乡郑前辈,他借用展厅中所掛的郑学溥书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呼应“在场的“向先人郑学溥先生学习”</h3><h3>摄影:李兴祥。<br></h3> <h3> 下图是发言人贺圣谟。退休于宁波大学中文系,30年前他曾献诗郑学溥七十贺韻,收录在《情用无垢花生肇》。</h3><h3> 贺老先生由他的学生张忠良搀扶着上台。他第一句就介绍了背景墙上的诗句《情田无垢》,原宁波大学中文系主任的贺圣谟先生激动地说:“情田无垢,他是有骨气的读书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中国现在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水平低下的问题,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滑坡滑到底了,再滑下去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了?在这个时候开这个展览,把郑先生的东西整理出来,让后人知道一些,非常需要和及时……大家都负有这个责任,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h3><h3>攝影:李兴祥</h3> <h3>参加会议的贺教授的学生和他的朋友们:</h3><h3>左起:陸锡根 张忠良 余鸿源 贺聖谟</h3><h3>郑小薇 潘一红 江聖玲 汪 静</h3> <h3>潘一红作了即兴发言,她是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她宣读了民盟浙江省主委、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刚刚刚发给她的微信让与会者共享,成岳冲写道:“郑老先生是我们永远的怀念。无言是最好的纪念。请代我向家族表示问候。”</h3><h3> 潘一红还深情地诉述她也可以算是郑老师的小女儿。</h3><h3> 潘一红说:“以前我们以认识郑玉浦先生而感到骄傲,今天,郑玉浦先生以我们大家的怀念为自豪!”</h3><h3>攝影:李兴祥</h3> <p class="ql-block"> 怀念玉浦老人,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邹大鸣脱稿致辞:“月湖是宁波的母亲湖,历史上这里成长了一大批文化名人。今天的展览,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术、艺术、文化展,参加者不仅有玉浦老人在宁波的亲朋好友,还有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友人门生……看着展览,我们想着玉浦老人的音容笑貌,首先他是非常杰出的教育工作者,他在效实中学有为师一年诗书为伴一生的众多学子,他在宁波大学教授古典文学之余兼授书法课,有传承事业者,有显现成器的。他在宁波教育事业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其次,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学者;再者,他是倍受到尊重的艺术大家;最后,他还是民盟老酒协会会长(众人大笑),中国京剧资深票友, 在宁波诞生过这样一位全才的文化人、艺术家,他有温度、热度、高度和厚度,唯精神永恒!玉浦老人爱国、敬业、为民,还是一位大孝子,其人格与美德,高山仰止!”</p><p class="ql-block"><br></p> <h3>郑学溥先生二女儿,是郑学溥先生百年纪念活动的主要发起人、组织者、 也是《情田无垢花生筆》主编。</h3><h3>大会最后一个程序是郑小薇发言,她的发言是深深感谢,感谢活动过程中所有帮助过的前辈、親友、朋友。特别提了民盟组织,潘一红、陈化贤、王银海。民盟领导都说:“民盟是你的家,有事找家找组织。”;初涉编书的郑小薇满满温暖。郑小薇深深向张忠良、陈春玲、王介堂,孙永华、竺伟民等先生致谢,没有他们无私奉献,此会,此书不可能如期举行。在校对中效实老校长朱敦礼非常仔细的审阅,他指出改正的事实,背景,错姓是没有其他人可替代的。郑小薇几度哽咽,阵阵掌声鼓励她继续叙述。当她最后向全场並向她的先生余鸿源鞠躬致意时,全场节奏掌声骤起。纪念活动出乎予期成功圆满! </h3> <h3>此发言照发在微信“山村青林”朋友圈,瞬即得众好友点赞!如下图:</h3> <h3>下图为参加纪念会的郑公親属的照片:</h3><h3>前座:余鸿源 郑兆薇 郑小薇 郑采薇 周林飞</h3><h3>后立:俞承忠 周俏春俞思羽 蒋凯英 蒋东英</h3><h3>还有:林文俊 沈迎春 沈逸歆</h3> <h3>大会掠影</h3> <h3>胡佩庸:</h3><h3>月湖公园欣赏郑玉浦先生书法展。
久盼郑公翰墨展,
月湖一览遂心牽。
行云走筆如流水,
疑是三苏返世间。
(三苏即北宋的诗人</h3><h3>、散文家、</h3><h3>书法家苏洵,苏轼,苏辙)</h3> <h3>范惠英:八十多岁的老师编的美篇,细致,详细,真实,图文并茂,太有才了!牛🐮<br></h3> <h3>门前随缘合影</h3><h3>徐晓虹 余鸿源 潘昌尧 郑小薇 潘一红 汪 静</h3><h3>江圣 玲</h3> <h3>王介堂 和他提供展览的郑学溥书写的《重建宝庆寺大雄宝殿》原稿。</h3><h3>攝影:孙建华</h3> <h3>七中校友左起:江圣玲 潘一红 郑小薇</h3><h3>余鸿源 汪 静</h3><h3><br></h3> <h3>都是效实人:</h3><h3>冯志筠 张明科 朱敦礼 周秋龙 王介堂</h3> <h3>鄞州曰报的报导</h3><h3><br></h3><h3><br></h3><h3>攝影:孙建华</h3> <h3>《把酒对三江》《情田无垢花生筆——郑玉溥先生百年诞底纪念文集》的封底 篆刻:周志平</h3> <h3>贺教授和他的宁波大学学子</h3><h3>于月湖美术館展厅前报到处</h3><h3>攝影:俞思羽 (11岁志愿者)</h3> <h3>月岛盛会庆百年参会的由胡佩庸带领的</h3><h3>《北仑印象》 。</h3><h3>前排:右蒋红,左胡波。
后排:右起陈汝奇,肖祟云,胡佩庸,林钰智,胡鸿雁。</h3><h3>左为匕俞香楼(鄞州横溪村史编纂者)。'</h3> <h3>托福郑夫子 新交有缘人</h3><h3>徐斌 何玉琦 蒋 红 胡佩庸 余鸿源</h3> <h3>圆梦杨宅</h3><h3>摄印孙建华</h3> <h3>添薪</h3> <h3>老圃桃李续新谱:会上、会后寄托的怀念。瞻望未来能续新谱。共编《郑学溥先生诗联书文集》</h3><h3><br></h3> <h3>陈馨提供2018.11.03</h3> <h3>上海效实校友周建业提供。</h3><h3>胡佩庸转发2018.11.03</h3> <h3>薪尽火传</h3> <h3>李羡唐2018.10.140.</h3> <h3>胡佩庸2018.11.04</h3> <h3>林文俊2018.10.14</h3> <h3> 袁孝良2018.10.14</h3> <h3>故事里的故事(今日朋友圈)
十月最后的日子。
天,湛蓝湛蓝的,无一丝风,一丝云彩。
太阳有些烤人。
术后第一次出门,赶去看“我们的 大老头”。
进了“月园”展厅,便对着照片中的老先生道一声:“老头,我来了……”
我“赞助”的五六幅墨宝,分别置放在每间展室。自然是要拍照留念的,图3~图7均是。
每幅字后面都有故事。
“何当化作忘忧草,
难得相逢不老人。”(图5)
这幅对子是郑老师在我六十岁时赠送的。
那年,自己似乎很不情愿地走进六十的门坎。“大老头”倒是欢天喜地,与“老李伯”(李军)认认真真地商量,说要送我一件“寿礼”。不多久,他们约我前去,郑重其事地展开了这幅书对。
哇!如此玲珑可爱,而且居然是彩色的!这在郑老的书法作品中可说绝无仅有。作联、书写、设计、彩色装裱……,均是老人亲力亲为,十分地用心。
以“无忧草”和“不老人”形容我,倒是相当确切。他是真懂我,令人感动的还有许多。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讲稿和书稿(图9),那么认真严谨不苟,一字一句,无法不让人感动……
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老人、年轻人、儿童,甚至还见到几位外国友人。问了展厅的工作员,不到半个月,前来参观的已达数千人。
“大老头” ,您真值!!</h3> <h3> END</h3> <h3> </h3> <h3>∴</h3> <h3> </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