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菖蒲和粽子

池阳隐士

<p>  每逢端午节,“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家家户户,把艾叶和菖蒲插于门楣,年复一年重演着这项古老的端午习俗。今天的人们用菖蒲和艾蒿结扎成束挂在门廊之上,或许已不再考虑健康或辟邪的意义,更多的是难以割舍源远流长的传统。</p> <p>  艾草和菖蒲,生长得太平凡,只有在这样的时节,人们才记起它的存在,那一缕缕青香味弥漫在在大街小巷,节前一两天的清晨,附近村庄里的农民用板车运来艾草和菖蒲,他们把艾草和菖蒲束在一起,一把把铺在街市的石板地上叫卖。很小的时候就听母亲说:“一束菖蒲几支艾,端五端六在一块。”这两种植物,一是水洼里生,一是荒土里长,只有在端午节的时候才能相伴在一起。</p> <p>  民间有个故事说艾草和菖蒲是艾妹和汤蒲的化身,就像英台和山伯化蝶一样,艾妹和汤蒲本来是一对相亲相敬的夫妻。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汤蒲出去打猎,一直未归,艾妹在家期盼丈夫,一阵敲门声艾妹误以为是自己丈夫,结果是一个奄奄一息的人,当时社会是非常封建的,女子与陌生男子共处一室很容易遭到邻里的诽谤,但是在这关键时刻艾妹还是挺身而出,但也从此落下了话柄。他们原本和睦的家庭经受不住舆论的摧残,最后艾妹被赶出了村子,一个人在外面漂泊了三年。</p> <p>  又是一年端午节,她独自走在异乡的路上,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乡和曾经爱过的人,于是她鼓起勇气把家回,途中经过传说中的乌金河,河里的沙石都是乌金,弥足珍贵,也只有相当善良的人才能有缘看到,艾妹非常开心,捡起了几个闪闪发亮的石子带在身上,离开乌金河后,石子都变成乌金了,再回到村庄村里大变样,原来自己走后不久,村子就闹起了大水灾,接着又是大瘟疫,相亲们有的病死有的饿死有的去外地乞讨,现在的村子异常的荒芜。艾妹把乌金换了不少钱,架起锅给村里人施粥,请郎中给他们看病,很快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汤蒲也从外地乞讨回来,这时候的他骨瘦如柴,运气不好的他每次在领粥的时候到他就没有了,接连三天都是,在这般情况下,他一时想不开,以为老天不给他活路,于是撞墙自杀,在弥留之际艾妹和汤蒲相认,艾妹看见汤蒲死了,哭的是死去活来,很快也气绝身亡。村里人为了感谢艾妹的救命之恩,把艾妹葬在小山岗上,而把负心汉葬在河边洼地,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p> <p>  第二年艾妹的坟地里长出了一种清香四溢的野草,大家为了纪念艾妹取名艾草,不久汤蒲的坟地长出了一种草,大家取名菖蒲,乡亲们为了让后世记住艾妹的恩德,也为了吸取汤蒲这个教训,每年的端午佳节,就把这两种草悬挂门梁上,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是个世代相传的习俗,谁不争先恐后买几把回来悬挂,街头巷尾缀满了青枝绿叶,碧绿的叶片点缀着一层层楼道,浓郁的香味随风飘荡。给人以浓郁的节日气氛,当你用心去体味这节日气氛时,你才会感悟到传统与人们是多么的联系密切!割舍不断的情怀是对传统的依恋。</p> <p>  关于为何端午要吃粽子的故事很多,在民间传说中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国将亡之时,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从而投入了汩罗江中自尽。百姓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首不被蚕食,用饭团投入江中喂食鱼虾。粽子就由此得来,但是在不同地域和记载中粽子不仅仅是因为屈原而诞生的。</p> <p>  在江浙一带有这样一种说法,春秋末期吴国的将领伍子胥,因其父兄都被楚王所杀害,遂其投奔吴国,帮助吴国伐楚国。据说当年伍子胥带领着吴国的军队东征西讨,差点就要灭了越国和楚国,但是在越王勾践的反间计下,挑起了伍子胥和当时的吴国统治者夫差的矛盾。使得夫差在端午节那天赐死了伍子胥,伍子胥自刎后被夫差投入了大江。为了保护伍子胥尸首,百姓们向江里投入食物喂食鱼虾。不过伍子胥是在春秋末期,而屈原在战国末期,早了200百年呢。所以很多说法是在端午节向江里投粽子是为了纪念伍子胥。</p> <p>  而浙江绍兴还有一个传说,在东汉时期关于一名非常孝顺的女子曹娥的故事,据说在端午之时曹娥的父亲为了捕获更多的鱼选择在这个浪涛风起的日子入江捕鱼。等候多时曹娥不见父归,便决定投江寻父,多日之后其二人尸首在江边被找到。百姓认为曹娥的孝心感动上天,才会在其投江之后还能找到她的父亲。因为曹娥在五月五日这天投的江,所以百姓们在这一天祭奠她,还为其修建了曹娥庙。</p><p>端午节的故事源远流长,无论纪念谁都不重要,只是这个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已深深根植在人民的心中。每当端午节到来的前几天,就有人家开始包粽子了。常常想起老娘在大锅灶里煮粽子,炉膛里烧着旺旺的柴火,粽子要煮得时间长,熄火后还要闷好长时间,才能煮得透,吃起来更香。所以一般都提前一两天就把粽子煮好。现在只能用高压锅在液化气上煮了。过去家里只能包白米粽,现在各种馅子的粽子都有,五花肉、蜜枣、红豆…不胜枚举。厨房里沸腾着煮粽子的热气,粽香在小屋里弥漫,依稀能寻找到些许当年妈妈的味道。</p> <p>  粽香告诉我们端午节来了, 孩提时代盼望过端午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闻到艾草菖蒲和粽子的香味,依然使人浮想联翩。唐代诗人殷尧藩有一首七律写端午的诗,这样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诗人的意境,不经沧桑岁月的洗礼,恐怕是很难体会到啊!&nbsp;</p><p>菖蒲艾草和粽子在默默传递着端午节的故事,年复一年,源远流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