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9月27日上午,我们前往涉县赤岸村,参观、游览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一二九师陈列馆,领略了八路军一二九师转战太行的光辉历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涉县城西北五公里的赤岸村,1940年八路军一二九师,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区,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司令部就置于赤岸村中央,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达、黄镇等在这里战斗、生活达六年之久,使涉县成为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的腹地、首府县和华北抗战的战略要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景区由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一二九师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三百亩;1996年11月,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首先来到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广场,只见广场中央矗立着名为"刘邓和他的战友们"六位将帅铜像;这组雕塑成功地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的光辉形象,充分表现了他们神态各异、雍容大度、稳操胜券的精神面貌和各具特色的个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雕像从左起分别是蔡树藩、徐向前、邓小平、刘伯承、李达、黄镇。</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在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广场的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离开"旧址广场",沿着石板路来到"司令部旧址";这里有五条相连的石砌小坡,当年一二九师司令部代号"五加坡"就由此而得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司令部旧址由下、上两个具有冀西南民族风格的四合院组成,依坡就势而建,错落有致;下院是司令部办公场所,上院是刘邓旧居,现存两座院落内保存有会议室、作战室、刘伯承和邓小平等师首长的宿办室建筑原貌与陈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院存有司令部会议室,司令部办公室,刘伯承办公室、李达、张廷发、何正文等师首长的宿办室。 </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司令部作战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里,刘、邓等首长组织召开过许多决策性会议,制定发布过许多有关边区巩固和发展的大政方针,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刘伯承师长办公室内,陈列着一把当地人称为"栲栳圈椅"的老式坐椅,当年刘师长《关于平汉作战部署给一、二纵队首长的指示》和《平汉战役的战术指示》等重要文件,就是坐在这把椅子上完成的,它是人民缅怀刘帅功绩,了解平汉战役史实的一件珍贵革命文物。</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李达宿办室。</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廷发宿办室。</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何正文宿办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院的前、后两座院落是连通的,大门匾额上"刘邓旧居"四字是1994年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院的前院落有李雪峰宿办室、张磐石宿办室等,院中的丁香树和紫荆树是当年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三位首长亲手栽种的。</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李雪峰宿办室。</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磐石宿办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院的后院落现存有刘伯承、邓小平、太行区党委书记赖若愚的宿办室,有人也把上院的后院落称为"129家属院"。</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刘伯承宿办室。</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邓小平宿办室。</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赖若愚宿办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伯承拒瓜",说的是1942年秋天,刘师长的房东为逃避"减租减息",三次送瓜被刘帅婉拒,并把房东请来讲明党的政策法令人人都要遵守,房东只好拿着西瓜回去了。</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公马改革"相当于现在的"公车改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简明扼要的标语,让我想起2015年自驾游东北三省,在9月26日下高速进入吉林长春市时,看到一幅"一起干事,共同干净"的广告标语,这其中的"干净"可能源于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胜利广场位于将军岭右下侧,由一组一二九师八路军战士雕塑和"历史长河"的抗战时间轴等组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将军岭位于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西北约百米处,原名庙坡山;自1986年起,刘伯承、黄镇、徐向前、李达、王新亭、袁子钦、何正文、赵子岳、赵忠、邢崇智等将帅的灵骨陆续安放在山上,并建造了刘伯承元帅纪念亭,从此,庙坡山改名"将军岭"。</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将军岭"题写了岭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伯承元帅纪念亭"由邓小平亲笔题写亭名,花岗岩雕刻的刘帅坐像于亭中央,雕像后左边有一石碑刻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之部分骨灰葬于此",背面刻着徐向前元帅所作七律诗《悼刘伯承元帅》:"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潇潇天地倾,垂首山川思栋梁,举目九天觅帅星,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涂就七言染素娟,十万军帐哭刘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伯承元帅(1892.12.4~1986.10.7),刘帅在京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由其子女刘太行、刘太迟、刘雁翎和中央军委办公厅、总参管理局负责同志护送,将刘帅灵骨安放在将军岭的129台阶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向前元帅(1901.11.8~1990.9.21),徐帅在京逝世后,遵其生前遗嘱,他的部分骨灰由直升飞机撒放在将军岭;这是在将军岭上,徐帅全身站像立于平台中央,手持望远镜,遥望太行群峰,犹如还在指挥千军万马,奔驰疆场与敌战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雪峰(1907.1.19~2003.3.15),山西永济县人,1932年冬参加党领导的山西互济会,1933年10月入党;抗战时期先后任晋冀豫省委书记、中共太行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太行区党委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负责领导太行根据地地方党的工作;解放后曾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中顾委委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达(1905.4.19~1993.7.12),原名李德三,陕西眉县人;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入党,1938年12月任第一二九师参谋长,1946年6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解放后曾任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训练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镇(1909.12.8~1989.12.10),安徽枞阳县人;1931年12月参加宁都暴动加入红军,翌年入党,1943年担任太行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底主持并亲自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解放后曾任驻外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中顾委常委等职,是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新亭将军(1908.12.23~1984.12.11),湖北孝感县王家岗村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9月入党;抗战时先后任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三八六旅政治委员兼太岳军区政委、太岳纵队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后历任西南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代理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副总参谋长、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袁子钦将军(1908.12.13~1968.2.23),原名袁致卿,福建上杭县白砂区下洋村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入党;抗战时先后任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三纵队副政委;解放后曾任六十军政委,志愿军第三兵团军政委,总政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何正文将军(1917.3.15~2000.9.29),四川通江县板桥口乡人,1932年参加当地游击队,1934年入党;抗战时任一二九师随营学校连长、副营长兼主任教员、骑兵团参谋长、七六九团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二、第五军分区参谋长,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后曾任四川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副总参谋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韦杰将军(1914.3.29~1987.2.3),广西东兰县人,壮族;1929年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第一旅旅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解放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新友将军(1909.7~1985.10.15),原名邓新友,广西百色人,壮族;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入党,抗战时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一团参谋长、师教育科科长、新编第一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四、第八军分区司令员;解放后任总参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刑崇智(1927.8.9~2000.3.3),河北涉县人,1943年4月入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太行区偏城、涉县任小学教员、校长,中共太行区委宣传委员,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干事,一区区委书记,六地委办公室干事,武安县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安阳地委青委宣传部部长;解放后曾任共青团中央青农部部长、农业部副部长、保定地委书记、河北省委书记等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赵子岳(1909.6.1~1997.3.25),山西古县人,著名表演艺术家;1932年肄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员;1937年起先后在安泽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团、中共太行区委会、太行山剧团、太行军区先锋剧团及军区京剧团工作,任团长等职;解放后任山西省剧协副主席,是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楊博(1924.7.16~2008.6.5),原名杨成森,河北威县人,1938年6月入党,同年9月参加八路军;历任一二九师直属电台报务员、太行军区直属电台报务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直属电台分队长兼指导员;解放后曾任军委通信兵部处长、空军通信兵部副部长、雷达兵部副部长,总参通信部顾问,为我军的通信、电子对抗事业奉献出毕生精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元存(1926.8.20~2008.3.18),河北涉县西峧村人,1945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入党;先后在涉县任七区青救会主任、农会主任、区委秘书、三委联合办公室干事等职;解放后曾任中国一汽党委书记、吉林省六、七届人大副主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赵忠将军(1925.11.7~2001.5.3),河北涉县人,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2年8月入光;抗战时历任一二九师特务团卫生员、第五军分区三十四团四连通信员、班长等职;解放后曾任海军川岛水警区副司令员、汕头水警区司令员、榆林基地副司令员,海军第二水面舰艇学校校长,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校军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维翰将军(1906.4.14~1979.10.11),他的人生历程与历史功绩,详见下文其生平事迹;张维翰是电视剧《铁血将军》范筑先将军抗日部队政治部主任张翰的原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完张维翰将军的生平事迹,对其在抗战中的突出贡献,可功垂史册,令人敬仰!对他后来遭受的磨难冤屈,则椎心泣血,让人心痛!</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维翰将军的历史照片。</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邓小平(1904.8.22~1997.2.19)</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将军岭上俯瞰赤岸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二九师陈列馆位于将军岭北侧山坳,建于1996年,1998年12月正式开馆;整个陈列布展内容以时间为序,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抗战胜利,分六部分向观众形象再现了一二九师将士当年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的精神风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二九师陈列馆依山就势建为两层,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建筑面积2252平方米,由序厅、五个展室和一个半景画馆组成;展览内容丰富,展示形式独特、手段先进,参观路线为一条龙回环式结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9年12月21日,朱德总司令(左四)在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会见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爱德华(左三)、柯棣华(左五)等和德国援华医生汉斯•米勒(左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左权将军(1905~1942),湖南醴陵县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1925年入党,同年赴苏联,先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历任新十二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参谋处长、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红一军团参谋长、代军团长;抗战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在辽县(今山西左权县)与偏城县(今河北涉县)交界的十字岭上壮烈殉国,年仅37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7年1月24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豫皖边战役,图为担任郓城攻坚战的突击团一纵一团部份领导在"大反功中首立奇功"的奖旗下合影。</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边区首府涉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一二九师陈列馆,这一幅幅图片、一排排文献、一件件实物,无不散发着浓厚的革命气息;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岁月也冲淡了人们对艰苦抗战的记忆,但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与天地共存、日月同辉,他们的光辉形象如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漳浩浩,太行苍苍;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建国后从赤岸村走出了除邓小平之外的刘伯承、徐向前两位元帅,还有1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295名少将;先后有近百名一二九师老领导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摇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