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密花乡印象

裕哥

<p>全省旅发大会将于6月11日至13日在赣州召开,白鹅乡的和君小镇和小密的花乡是会昌县的两个重点推荐旅游项目。为了确保大会安全有序进行,6月5号县里组织了彩排,我也有幸前往参观。</p> <p>早在5月1号,小密花乡就开始对外开放营业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心里早就想去却一直没能成行,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参观,我自然是欣然前往。</p> <p>到达这里的时候是中午一点半,正是一天当中最炎热的时候,幸好下了好几阵雨,又刮着风,整体感觉挺凉爽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天气不闷不晒,舒适清爽。对于我们这些摄影爱好者来说,大雨涤荡了空气中的尘埃,云层阻挡了阳光的直射,放眼望去视野异常通透且光线柔和,是比较理想的拍摄天气。</p> 甫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红字刻着“风景这边独好”和毛主席《清平乐.会昌》整首词的大石头,石头前面是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花圃、假山,石头后面则是欧式现代风格的钢架造型和场馆建筑,整体看起来中国元素与西方风格互相融合,既古典又现代。 刚拍没多久,又一阵大雨来袭,我只好急匆匆地跑进游客中心内避雨。待到雨停,我从游客中心侧门出来,一边拍摄一边往美食城走,看到一洼积水,蹲下来一看,游客中心的倒影非常清晰,就是容足的位置比水洼高,无法用目镜去取景,只好端着相机盲拍,调整机位拍了好几张才拍一张构图满意的照片。 <p>跟着不算稀疏也并不拥挤的人流,我缓步走进美食城。这里四周是三层楼的欧式风格商铺,围成一个目测与足球场大小相仿的圆形广场,广场的中心是一圈喷泉,喷泉里头则是一个红色的舞台,工作人员正在调试音响、往舞台中央搬话筒和乐器。</p> <p>看到演出要开始了,我走到舞台的正前方站好位置,女子民族小乐队的表演也开始了。完整地欣赏了《阿拉木罕》、《茉莉花》和一首我叫不出名字的歌曲之后,乐队又开始演奏《阿拉木罕》,我估摸着因为是彩排,那些魔术、杂技等节目都没上,要到正式演出才会有,便转而寻找其它的拍摄目标。</p> <p>这里既然是美食城,当然应该拍一拍美食了。于是我便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拍过去,遇见了不少熟悉的人在品尝本地的特产小食、水果比如米果、油炸的各种饼和包、血橙、果脯等等,还有用鲜花做的饼、酿的酒,我也不知道这是本地新研究出来的品种还是吸引过来展销的外地品种。</p> 香喷喷的煎饼,吸引了不少游客 <p>客家黄米果、艾米果等,</p> <p>还有各种果汁、饮品的摊位,都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品尝。</p> 这些酒是哪里产的我不清楚,也没问 <p>说实话,看着这么多人在品尝美食,好些都是以前常吃喜欢吃的小吃,我的味蕾也是跳动的。当时我在想,先把这些记录下来,等拍完一圈再逐个摊位去品尝,可是我忘了,这些特色小吃里面不仅有我的记忆,也有别人的记忆,等我拍完一圈再到回来的时候大部分摊点的食品已经没有了。正在郁闷美食没吃到,同事又打电话来催我该赶回去了,我在心里想:“这么快就回去吗?花卉园那边都还没看呢!”可是想着不可能让别人三四个等我一个,我只好悻悻地离开摊点与他们会合。</p> <p>本地产的贝贝小南瓜</p> <p>花乡种植的各种鲜花</p> <p>本地产的血橙</p> 茶油 包装精致的茶叶 <p>就在我准备上车的时候,正好遇到一个摄友准备往花卉园那边再看看,就临时改变主意让同事们先回去,我则和摄友朝着花卉园缓缓前行,边走边拍。</p> <p>漫步在这乡间地头,一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考上大学之前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各种农活农事都非常熟悉,只是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并不是传统农业,而是类似于园艺加主题公园式现代乡村旅游项目,比之单纯的农业更让人赏心悦目。</p> <p>我看到之前有报道说,“花乡”小密依托于会昌县乡村振兴发展试验区项目的建设,规划范围约4.7万亩,涉及5个行政村,辐射带动2个山区村发展,着力打造以花卉为特色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产业。</p> <p>随着鲜切花基地项目的落地,丰源杜鹃博览园、四季果蔬采摘园、莲塘龙昌大观园等11个项目纷纷在小密乡开工建设。</p> <p>光看这些数字往往没有直观的感受,可是从美食城到影视拍摄基地的花海这里一圈走下来,尽管一路上很多景点和项目都还在建设当中,总体感觉还是有点震撼的,而这还并不是这些项目的全部。我不禁遐想,当这些项目都完成了以后,又会是啥样呢?</p> <p>等我走到影视拍摄基地的花海时,时间已经有点晚了,还有好些景点都没有拍,这些遗憾只能留待下次弥补了。</p> <p>影视拍摄基地的花海</p> <p>PS:有外地朋友说想来看看,但文中没有给出地址,现在补上——江西省会昌县小密乡G76夏蓉高速会昌北出口200米左右左转就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