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三孔

༺诗茵࿐ོ

<p>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p> <p>  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p> <p>  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1961年,国务院把“三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p> <p>  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古代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有国家人才辈出之意,因此古代帝王祭天时首先祭棂星,祭祀孔子规格也如同祭天。</p> <p>  棂星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六楹四柱,铁梁石柱,柱的顶端屹立着四尊天将石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柱下石鼓抱夹,使建筑风格稳重端庄。</p> <p>  二门又名圣时门,形同城门,有三间门洞,前后石陛御道有明代的浮雕二龙戏珠,图中的游龙翻江倒海,喷云吐雾,气势不凡。</p> <p>  东西两侧各立有一座木坊,两坊形制相同,上边置有牌楼,三间四柱,斗拱密集,檐翼起翘,柱上透雕有石狮、天禄像,造型古朴。德佩天地</p> <p>道冠古今</p> <p>  圣时门建于明代,飞檐斗拱,顶为绿琉璃瓦,门前的汉白玉坊,名太和元气坊,坊名盛赞孔子如同天地一般,无所不包。</p> <p>弘道门</p> <p>大中门</p> <p>同文门 《礼记》:书同文,行同伦</p> <p>  弘治碑立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因碑文中有“金元入主中国,纲常扫地之时”一语,招惹清乾隆皇帝不悦,遂将碑亭拆掉,只剩龟趺孤碑了。</p><p> 碑文用正楷书写,结体方整,书法见劲,历经风雨沧桑,傲然挺立在孔庙院内。这些石碑不是在当地造的,而是从北京西山运来的。当时交通运输不发达,数九寒天,人们往地上泼水,使地面结冰,然后畜拉人推,滚滑而行,积几年之功才运到孔庙。</p> <p>  成化碑即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子庙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龟趺螭首。碑额高约160厘米,宽228厘米,浮雕云龙,碑身高约460厘米,龟趺高125厘米。</p><p> 碑文为朱见深御制,为修庙而立,认为“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也”,“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无焉”。正书,结体方整,书法刚劲,明代名碑之一。</p><p> 碑下面有一个相似乌龟的动物,这个驮碑的动物不是乌龟,叫赑屃(音毕喜)。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它是龙的第八子,爱文又能负重,所以让它驮御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建筑饰物上就得到证明。</p> <p>  奎文阁位于孔庙的中部,是藏书的一座楼阁。中国古代以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改建。</p> <p>  奎文阁三重飞檐,四层斗拱,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长30米,宽17.62米,高23.35米。</p><p><br></p> <p>  阁的内部有二层阁,中间夹有暗层,结构独特,工艺奇巧。上层是专藏历代帝王御赐的经书、墨迹的场所。</p> <p>  明清两代曾专设奎文阁七品典籍官一员进行管理,暗层专藏藏经板,下层专藏历代帝王祭孔时所需的香帛之物。</p> <p>木质结构抗震</p> <p>  孔庙内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00多块,内容既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p> <p>  庙内碑刻上至两汉、下迄民国</p> <p>真草隶篆,各家书法具备</p> <p>巨者逾丈,小者不盈尺</p> <p>  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所立石碑53座,碑文多是祭孔、修庙的记录,除汉字外,还有满文、蒙古文和八思巴文,是中国大型碑林之一。</p> <p>十三碑亭</p> <p>犬牙交错的飞檐</p> <p>两侧对称的节奏</p> <p>  大成门因大成殿而得名,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也,金声而玉振之也。</p> <p>  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世宗题写门匾,对联。</p> <p>龙头特写</p> <p>先师手值楷 jie 楷树</p> <p>  孔庙的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在此建坛,在坛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p> <p>  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即杏坛。</p> <p>天圆地方的石刻香坛</p> <p>  杏坛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曾有诗人以妙句描绘杏坛的景色,“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亭的四周杏树繁茂。</p> <p>  庙内还存有两汉以来历代碑碣二千多方,真草隶篆,诸体俱备</p> <p>  其中尤以汉魏六朝的碑刻称誉海内外。</p> <p>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p> <p>  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p> <p>  两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浅雕云龙纹,每柱有七十二团龙。</p> <p>  擎檐有石柱二十八根,高5.98米,直径达0.81米。</p> <p>  殿内高悬“万世师表”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联,都是清乾隆帝手书。</p> <p>  前檐十柱深浮雕云龙纹,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精美绝伦。</p> <p>  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p> <p>  历朝历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动就在大殿里举行。</p> <p>  殿下是巨型的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p> <p>  殿前露台轩敞,旧时祭孔的“八佾舞”也在这里举行。</p> <p>石雕被抚摸包浆</p> <p>双龙戏珠</p> <p>孔子夫人</p> <p>孔子夫人牌位</p> <p>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占地240亩。</p> <p>  孔府正门坐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p><p> 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相传是清书法家纪昀手书。</p> <p>  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司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重光门两面三刀侧的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p> <p>  屏门建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的屋顶,前后各缀有 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过去,重光门平时是不开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鸣礼炮开启。</p> <p>孔府与曲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p> <p>  孔府大堂是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厅堂5间,进深思3间,灰瓦悬山顶。</p> <p>  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麻叶头出锋,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风格。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p> <p>  大堂正中悬挂着一个“统摄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顺治六年(1649年)谕旨,要衍圣公“统摄宗姓,督率训励,申饬教规,使各凛守礼度,无玷圣门”,规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种种特权。</p> <p>  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金瓜、朝天镫、曲枪、雀枪、钩连枪、更鼓、云牌、龙旗、凤旗、虎旗、伞、扇等还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奉旨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等,每当衍圣出行时,都有专人执掌,以示威严。</p> <p>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p> <p>  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p> <p>  其中慈喜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 松鹤图”等,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及其母、其妻专程赴京为慈喜祝寿时赏给的。</p> <p>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p> <p>后院</p> <p>六代含饴 </p> <p>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p> <p>乾隆的戳</p> <p>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道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p> <p>  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武器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p> <p>  孔府内宅后,其屏门有幅寓意深刻的图画,俗称“戒贪图”。麒麟为仁兽,能造福人类,民间就有麒麟送子之说。在古代,麒麟的出现是一种美好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喜庆吉祥;而贪则是贪婪之兽,其生性饕餮,贪得无厌。壁画上贪四周的彩云中全是它占有的宝贝,但它并不满足,仍目不转睛地对着太阳张开血盆大口,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占为己有。可谓野心极大,欲壑难填,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这里又是从内宅外出的必经之路,可以提醒衍圣公及其他的孔氏裔孙不要贪得无厌。</p> <p>  前上房,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前上房内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p> <p>  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北1.5千米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p> <p>  孔林占地近200万平方米,有坟冢10万余座,有神道与城门相连。神道两侧种植圆柏一侧72棵、一侧73棵,知道缘由么?</p> <p>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p> <p>  孔林二林门位于至圣林门北,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13]。二林门前以甬道与大门相连接。此门为鲁国故城的北门(龙门)遗址</p> <p>  元至顺二年(1331年)始建,明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添建门楼,“神门隘陋也,架以楼观”。现存观楼五间,重檐绿瓦歇山顶,无斗拱,下檐四周有回廊,廊柱下置鼓礅柱础。清雍正十年(1732年)、1964年重修。门前石栏内放有石狮一对,均为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刻</p> <p>  洙水桥位于石坊之后,孔子墓轴线南端。此桥宽6.6米,长25.24米,桥面呈拱形,遮住北望的视线,以示孔子墓深藏于内。</p> <p>  洙水桥建于金代以前或者金代。明弘治七年(1494年),孔子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增设桥石栏杆,并于左右两侧添建两座小桥,均有石栏杆,因桥为平型,习惯称为“东平桥”、“西平桥”</p> <p>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p> <p>  墓前有二石碑,前为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黄养正书,后为元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孔子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元措立。东边为其子“泅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芨(子思)墓。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