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对于有苏联情结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莫斯科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可惜我们的实际游览时间只有大约半天,在红场更是匆忙,来不及去细细回味它的过去,体会它的现在。</p><p><br></p><p>1147年俄罗斯人在今天的莫斯科一带开始建立居民点,15世纪中期莫斯科开始成为俄罗斯都城,直到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1922年莫斯科成为苏联首都,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莫斯科成为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北京当初也学这个模式建设,才有今天分散城市功能的决定。</p> 莫斯科河从红场南面静静流过,一幅承载着俄罗斯历史和民族性格的油画展现在眼前。 <p>中国人虽然多数没去过莫斯科,也叫不出那座五颜六色的瓦西里升天教堂的名字,但是对于莫斯科红场,几乎无人不知。</p> 克林姆林宫钟楼上的红星和下面陵墓中躺着的那个人,对于中国人曾经有着特殊的含义。 <p>这条用条石铺成的路见证了红场的光荣历史。1941年11月7日,在德国法西斯180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苏联红军在红场上照常举行一年一度的阅兵式,然后直接开赴前线。如今走在这条路上,令人感慨万千。</p> 红场边的克林姆林宫红墙下,静静躺着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航天英雄加加林、高尔基等名人,这里还有前苏联领导人的12块墓碑。 位于红场西北侧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由钢盔和军旗青铜雕塑以及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组成,花岗岩平台上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为烈士守陵的哨兵每小时换岗一次,昼夜不停。这个“全国第一岗”原来在列宁墓前,后来迁到了这里。 我们从红场的南头跑步到这里,虽然换岗已经开始,总算赶上了。换岗仪式与过去列宁墓前相比,不再那么具有表演性。 参观克林姆林宫,是从北面进入的。 克林姆林宫内有4座富丽堂皇的教堂,先后建于15、16世纪,分别用于沙皇加冕、洗礼、大婚和用作墓地。 1586年建造的炮王,重40吨,炮口直径0.92米,4颗炮弹各重1吨,一开始曾放在红场上。由于重量太大,从未实际使用过,只是当作艺术品供人欣赏。 <p>伊凡大帝钟楼建于16世纪,曾是莫斯科最高建筑和伊凡大帝权利的象征。下面的克里姆林宫钟王铸造于18世纪,重200余吨。钟体环饰精致浮雕和铭文,遗憾的是第一次敲击便出现裂纹,后又遭大火而掉下一块10余吨的碎片。</p> <p>享誉世界的莫斯科大学全称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是俄罗斯最大的大学和最大的学术中心,1755年由俄国教育家M.B.罗蒙诺索夫倡议并创办。它是俄罗斯拥有独立自治权的大学 ,校理事会理事长(校长)级别相当于教育部长。俄国有众多政府要员和高科技领域专家毕业于该大学,截至2018年12月,莫斯科大学共有13人获得诺贝尔奖。</p> <p>阿尔巴特街上的普希金和夫人塑像。普希金从1830年起居住在这条大街上,他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和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他的创作活动备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预谋的决斗中遇害。</p> <p>全俄展览中心,原称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1939年建成时是全苏农业展览馆,正门顶端塑像为集体农庄男女农民手举丰收的麦穗。1958年改为综合展示农业、工业和科技成就,随后我国各地建中苏友好宫并举行苏联建设成就展览,应该就是照搬过来的。但90年代后这里开始对外出租,供国内外商家出售各种商品。</p> <p>我们看到的,只是已成过去的辉煌。民族友谊喷泉中间矗立着一束巨大的金麦穗,喷柱腾空,水珠溅落,声势浩大。周围是15具镀金的各民族妇女铜像,手持不同果实,代表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p> <div>展览中心占地300公顷,在绿树、鲜花和喷泉点缀下环境优美,这样各具特色的展览馆多达80个。这里有个不大的“深圳馆”是在俄奋斗中国人的起源地,1994年时发展成青年馆、宇宙馆、意大利馆、台湾馆和商务中心等中国人聚集的摊位式商场,每天到这里上班的中国人多达上千人。<br></div><br> 我们短暂地体会了一下公认世界最漂亮的莫斯科地铁。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战时可供400多万居民掩蔽之用。每个地铁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富丽堂皇如宫殿,又造型各异、各具特色。 各种浮雕、雕塑和壁画装饰,多是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或五彩玻璃镶嵌而成,极具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不过也有这样装修简单、平实的车站,只有雕像引人注目。 <p>不知从何时开始,俄罗斯“金环小镇”成了一条热门的中国人旅游路线。所谓金环,是指莫斯科附近的一条颇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环形路线,包括8座古老小镇。我们只有2天时间,仅游览了其中的谢尔盖耶夫、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其中苏兹达尔最美,美得像一首韵味悠长的田园诗,令人魂牵梦萦难以忘怀。</p> <p>谢尔盖耶夫的谢尔盖三圣大修道院,是俄罗斯最古老的著名大修道院之一。1337年一个名叫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的僧侣在这里的偏僻森林里建了一座三圣小教堂和小道房,成为该修道院的前身。传说天主曾告诉他,追随他的信众将像林中的鸟一样多。如今修道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广场上养着无数鸽子。谢尔盖因其宣扬东正教和抵御外敌的功劳,被誉为俄罗斯的圣人和守护神。</p> 其中最著名的三圣教堂建于1423-1442年,是俄罗斯早期白石建筑艺术典范。 先知圣约翰教堂,始建于1692年。 传经解惑。东正教已经渗透进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深远,成为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有意思的是,这里的神父都是大胡子。 弗拉基米尔小镇街景。该镇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历史、艺术中心之一,14世纪成为俄罗斯东北部的行政、文化和宗教中心,1557年成为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的首都。 这里古时的城门分别以金、银、铜命名,金门是罕见的军事建筑典型,至今保留完好,是弗拉基米尔的象征性建筑。拱门之上的那座教堂,如今已成为战争历史的展览室。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俄罗斯现存最古老的教堂,12—15世纪期间沙皇都在此加冕,这里还安葬着12—13世纪弗拉基米尔的大公和主教等。 德米特里教堂华丽的外墙雕饰。该教堂建于12世纪,以无色人工宝石建筑闻名于世。 夕阳西下时的小镇,宁静安详,一座座教堂点缀在葱茏的绿色之中,如同散落的珍珠般耀眼夺目。 苏兹达尔是俄罗斯人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始建于公元9至10世纪,1024年开始有记载,比莫斯科还要早一百多年。它12世纪曾属于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是俄罗斯民族重要的政治和宗教中心。苏兹达尔是莫斯科金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有秀美的田园风光,而且拥有33座教堂、5座修道院、17座钟楼和200处建筑古迹,完好保存着具有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群,因而被誉为“博物馆之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保护的人类文化遗产。<br> 我们在晚上9点抵达苏兹达尔,东正教堂特有的洋葱头屋顶仍在灿烂晚霞的笼罩之中,分外醒目。 导游安排我们随即去参观苏兹达尔克里姆林宫,途经一座不知名小教堂。由于我们在苏兹达尔基本只有半天时间,很多教堂和修道院只是匆匆走过,导游并不介绍。加之回来后有的名称也查不到,这里就只当看是风景了。 <p>这就是苏兹达尔克里姆林宫,也称小克里姆林宫。它是苏兹达尔发展的起源,也是小镇的中心和地标。</p> <p>小克里姆林宫由圣母圣诞大教堂、钟楼和大主教宫组成,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教堂蓝色的洋葱头屋顶,点缀的黄金闪闪发亮;右面是高耸的白色钟楼,在晚霞映衬下更觉一种神秘的美。</p> 彩霞映照下的寂静原野里,一座小教堂遗世独立地站在那里。 <p>一条小河从旁边流过,河中倒映着绚烂的晚霞、绿色的浮萍和白色的教堂,五光十色。</p> 放眼望去,暮色中到处是各色各样的古老教堂,几只小鸟停在树枝上准备归巢。 不知为何,还有一大片白色小鸟飞到田地里栖息。 <p>次日早晨我们来到小镇的广场,基督复活教堂坐落于广场的中央,一旁是商业长廊和游客中心。教堂于1719年7月在被烧毁的木教堂原址重建,外墙白色,架构简洁朴素。</p> 早晨的集市主要卖当地农产品,以中老年妇女为主,农产品以黄瓜为主。 徜徉在小镇里,感觉当地居民出了家门就是教堂,教堂混迹于民宅之中,天主与百姓生活在一起。 精致的洋葱头屋顶,长镜头细看如同艺术品。 <p>白天的小克里姆林宫,镶金的蓝色洋葱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通体白色的钟楼和白墙绿瓦的主体建筑一起,色彩和谐,赏心悦目。</p> <p>一位当地老奶奶在林间小道上卖自制的手工艺品,一只小猫温顺地在脚下与她做伴,一幅使人倍感温馨的画面。</p> 此景只应梦中有,虽然我儿时在一个贫穷小村庄度过,但此景竟突然唤起我的思乡之情,使思绪回到那远去的儿时家园。 梦里家园里忽然款款飞来一只蝴蝶,停在不远处,吮吸着大自然的花蜜。她是那样令人心弛神往,带来梦境中的全部美好想象。 然后,她又匆匆飞走,融入梦境的深处,直到消失。 <p>一群幼儿园的小天使走过,大方而礼貌地向我们打招呼。</p> 木建筑与农民生活博物馆位于小镇郊外,由一座座棕褐色的纯木制建筑组成,完整呈现古代俄罗斯人乡村生活的真实风貌。 <p>碧绿的草地上散落着东正教教堂、圆木民居、仓库和风车等各式建筑。据说修建所有这些木制建筑,唯一的工具是斧子。当地有一句古话:“即使是钟表,农民们也能用斧子修理。”</p> 再次与可爱的小天使们相遇,他们也是来参观博物馆的。 这对夫妇毕业于正规音乐院校,回到家乡后在博物馆内为游客歌唱俄罗斯民谣,同时卖自己的音乐光碟。俄罗斯民族特色的优美女中音,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波克罗夫斯基修道院是一座女修道院,是16-17世纪古罗斯最大的修道院之一。 历史上曾用于囚禁俄国皇后。16世纪伊凡三世的原配因不孕遭冷落,被送到这里度过余生。此后伊凡四世等俄罗斯沙皇们纷纷在此软禁失去欢心的妻子,彼得大帝的第一任妻子叶夫多基娅·洛普欣娜被囚禁于此长达19年。 <p>始建于14世纪的尤希米乌救世主修道院是一座男修道院,也是苏兹达尔最大的修道院,据说鼎盛时曾有过万人在此清修。当初修建时曾用于保卫城市的北入口,17世纪增建了雄伟的城墙和塔楼。修道院内部还有一所建于1764年的监狱,用来囚禁宗教异徒,一直沿用到苏联时期。</p> 修道院建在高坡上,坡下一条小河穿过田野蜿蜒流向远处,眼前一片紫花恣意开放,我忽然想起“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的意境。 <p>远处的波克罗夫斯基修道院建筑群,在蓝天白云和绿树草地的映衬下分外耀眼,金顶熠熠生辉。</p> <p>小河另一面,居民区的木质住宅五颜六色,自俄罗斯的中心西迁之后,这里的居民与世无争地过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生活。</p> 回到广场,一位独臂姑娘在这里写生。世间任何地方都有不幸,我为姑娘的自强不息而感动,祝她生活幸福。 再见,苏兹达尔!再见,俄罗斯!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全文完,谢谢雅赏!</h1><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2ygkfrpe" target="_blank">走马观花游北欧(1)</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2yjwezn5" target="_blank">走马观花游北欧(2)</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2yobwf1q" target="_blank">走马观花游北欧(3)</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2yyv1shs" target="_blank">走马观花游俄罗斯(上)</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