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长乐塬,首批国家工业遗产

凌宇

<p>  一座城市都会有一些遗址记录着一断历史,长乐塬就像一架蒸汽机车从历史中隆隆驶来,又湮没在历史的车轮下,这是解放后的民族工业的缩影,如今轮廓依在,但物是人非,这些有悠久历史,意义深远的民族企业就这样悄然倒塌在历史尘埃里。还好,当前的长乐塬被重新认识,历史需要铭记!(10年前就开始拍了些长乐塬的照片,2020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去看了正在建设的长乐塬,以图记之)。</p><p> 宝鸡是因抗战而兴起的城市,抗战时期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受共产党人的影响,促成了武汉64家企业西迁,其中有15家企业迁至宝鸡。荣氏家族企业申新纱厂就是其中之一,于1938年内迁宝鸡,是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内迁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抗战时期西北乃至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p><p> 申新纱厂西迁到宝鸡时,带来两万多纱锭、400台织布机等纺织设备、3000千瓦发电机组及日产面粉3000袋的制粉设备。当时的工人们在场地困难、资金不足和躲避敌机轰炸的情况下,挖窑洞24孔,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70%的设备安装在窑洞内,建立了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窑洞工厂”,成为地处后方的西北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p><p> 据史料记载,从1938年4月至1944年4月,侵华日军先后32次出动334架次飞机轰炸宝鸡地区,共投弹1372枚,炸死578人,炸伤502人,炸毁房屋1525间,申新纱厂则是日军飞机轰炸的重要目标,而在屡次的轰炸中,申新纱厂虽受创伤但没有被摧毁,并且在抗战时期为军需民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为“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之一”。</p><p>  申新纱厂(长乐塬工业遗址)现存有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地下工厂,窑洞工厂、薄壳车间、申新纱厂办公楼、乐农别墅等历史遗迹,是国内现存保留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在宝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金台区委、区政府以打造国际一流主题公园、爱国基地、文化展馆为目标,将开发申新纱厂(长乐塬工业遗址)为展示宝鸡工业文明历史、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重点项目。</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