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灯塔幼儿园中三班的双胞胎兄弟小佐和小佑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了200元钱,据佐佑妈妈介绍当时情形说:当时他们一起在原地等待失主,但是很久都没有等到失主回来寻找,所以佐佑就说要交给老师。于是,第二天早上,他们用小塑料袋着两百块钱交给了班级老师,让老师带领孩子们想办法找回失主。</p> 关于200元钱 <p> 利用晨间谈话时间,老师在全班幼儿面前肯定了小佐小佑“拾金不昧”的精神,同时让小佐小佑在同伴面前分享前一天捡到钱的想法和心情;</p> 开启寻找之旅 <p> 老师问孩子们:“现在200块钱,在我们这里,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佐小佑找到失主吗?”跟孩子们一起商量对策,孩子们大胆讲述,有的说可以交给警察叔叔,有的说可以调查监控,有的话可以写失物招领的广告贴墙上,还有的甚至说可以用金属探测仪帮助找到失主,孩子们的想法非常充分且很有依据。</p> 寻找失主大行动 寻找失主办法知多少? “失物招领”怎么写? <p> 根据孩子的兴趣,老师随即组织孩子讨论、制定失物招领启事。“老师老师、失物招领怎么写呢?”孩子们纷纷开始议论:</p><p><br></p><p>查景诚说:我觉得失物招领启事上面应该要有200元钱。</p><p><br></p><p>高子晨说:嗯,没错,除了钱还要有地址和电话。小朋友们都表示赞同。</p><p><br></p><p>于是,老师跟孩子们一起上网搜索了写“失物招领启事”的要点,孩子们很快就开始行动起来了。</p> “失物招领”怎么选? <p> 孩子们根据要求进行了大胆的创作,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差异,呈现的作品也是五花八门,哪些启事内容完整,而且能够让别人看得懂呢?于是,孩子们又再次进行了讨论,而这一次,孩子们聚焦的重点是:我要挑选画得最好的失物招领启事张贴出去。</p> “失物招领”怎么贴? <p> 经过层层删选,孩子们终于确定了8张失物招领启事作品,但是这么多应该贴在哪呢?老师再次组织孩子们讨论:<b>失物招领应该哪些地方更加显眼?更容易被发现?</b></p><p><br></p><p>佐佐说:应该贴在幼儿园大门口,这样大家都能看见。</p><p><br></p><p>王芷悦说:可以贴在楼梯转弯的地方,而且两边楼梯都要贴上,这样就都能看见了。</p><p><br></p><p>安俊竹说:最重要的还要贴在捡到钱的地方,这样失主回去找钱就能看见了。</p> <p> 经过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一起将“失物招领启事”贴在了幼儿园的大门口、门厅里、楼梯转角…还张贴到了灯塔小区的弄堂里………</p> 失主、失主快来电… <p> 由于“失物招领启事”上留的是班中徐老师的手机号码,启事贴出去后,孩子们最关心的就是徐老师手机电话,一个电话铃声响起,大家都非常激动,好像每一个打进的电话都是失主在寻找200元钱的下落……</p><p>一天、两天过去了,徐老师跟孩子们一起接到了十多个电话,却未等到失主的消息,孩子们略显失望。</p> <p> 两天的等待,没有等失主的电话,孩子们<b>陷入思考:是不是我们的启事画得不够明显,我们还有其他办法找到失主吗?</b></p><p> </p><p>王露晨:“老师,你可以把启事用字写起来,微信发给大家吗?”</p><p><br></p><p>曾梓萱:“要是真的不行那就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吧!”</p> <p>应孩子们的提议,老师再次编辑文字版“失物招领启事”转发出去。</p><p> </p> 把钱交给警察叔叔 <p> 通过孩子们的群策群力、漫漫的等待无果后,孩子们终于决定,将钱交给警察叔叔,于是,在家长的陪同下,我们将200块钱交给了附近的白云派出所的警察手里,白云街道的民警给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夸孩子们是“拾金不昧”的小天使。</p> 收获和反思 <p> <b>“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b>,孩子们打小就哼唱这首童谣,就知道捡了东西要归还的道理。中三班的孩子们年纪虽小,但是知道知道捡了东西要归还的道理,并且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而佐佑的妈妈也能够支持孩子的想法,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可以看出小佐小佑生活在一个很有爱心、重视教育的家庭,同时也非常的信任和支持班级老师的课程开展。</p><p> </p><p> 千百年来,“拾金不昧”一直是一项传统美德,而这种美德却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平时孩子们在教室里捡到小纽扣、小玩具就会经常交到老师手里,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开展,更加加深了孩子对“拾金不昧”这四个字的理解,“拾金不昧”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扬和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