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2019年12月29日的上海天气阴冷,时有小雨还刮着西北风。然而,一群老者却顶风冒雨如约而至,从浦东和浦西汇聚古镇召稼楼。老同事老朋友们以一起游古镇的方式辞旧岁迎新年,愿在2020年平平安安身体更健康!家庭和睦、生活快乐! </h3> <h1><font color="#ed2308">召稼楼</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地处上海闵行区浦江镇的召稼楼是沪上少有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不仅拥有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人文历史而且是上海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召稼楼古镇镇河姚家浜与复兴港相交贯通全镇,水道发达利于农,便于商,宜教兴学。明清以来,召稼楼物产丰盈,人文荟萃。召稼楼丰富的历史文化,具有三大文化亮点:即“上海城隍秦裕伯”、“江浦合流叶宗行”和“教民农耕垦荒楼”。</h3> <font color="#ed2308">召稼楼牌楼</font> <h3 style="text-align: left">召稼楼又称召楼,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上海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南宋绍兴(1131)年间谈氏德中为召唤农夫垦荒耕种,特在榃湖岸边建一小楼,人称召稼楼。元代初期以小楼为中心形成村落集镇,兴于明嘉靖、万历年间,遂成为浦东垦荒中心。明朝中叶,谈氏后人明朝工部右侍郎谈伦命其长子谈田改建召稼楼,高挂大钟,敲钟召唤农夫耕种田地与歇息,若遇天气有变亦鸣钟告知。钟楼题名“召稼楼”,以示重农礼耕。自此,召稼楼的钟声唤醒了浦东大地,人勤田丰,富甲一方。“召稼楼”亦赢得四乡称赞与好评,被誉为“浦东垦荒第一楼”。</h3> <h1><font color="#ed2308">牌楼广场</font></h1> <font color="#ed2308">牌楼广场上的典礼台</font> 老同事老朋友见面分外亲,一阵欢笑问候之后,纷纷拿出手机成邦结对拍照留念,把这次古镇相聚定格在自己的记忆中。 <h1><font color="#ed2308">繁荣的老街商业</font></h1> 走进牌楼广场上的报恩门,便是召稼楼繁荣的街市。蜿蜒狭窄的街巷两旁商铺林立,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吸引着众多游客,各地土特产、老字号风味的美食小吃更是受到青睐。召楼美食三宝 :召楼大曲、召楼羊肉和召楼折蹄。可惜的是“召楼大曲”已失传,酒厂也已转为生产“三得利”啤酒了。 <font color="#ed2308">报恩门 </font> <div>老街商市中销售土特产、美食类的商铺总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无比热闹。当然,到异地旅游,品尝当地美食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来召稼楼品尝美食的话,依我们的经验,可以这样去享用召楼美食。若要堂吃点心和炒菜,可去餐馆:屋有鲜(蟹粉小笼套餐),老街汤圆(各色汤圆),老八样酒楼(召楼羊肉、折蹄),召稼楼胡家羊肉(各式炒菜)。边游边吃的点心有:召楼的草头饼,江阿姨油墩子(排队等候时间长),下沙老街烧麦和春生海棠糕。那么回家带些什么美食特产呢?老李酱瓜,日月年糕,八宝饭,元亨阁的咸猪蹄和三林肉皮都是不错的选择。屋有鲜的小笼和江阿姨的油墩子都是热卖品,想品尝得趁早,否则很难如愿哦。</div> 召楼商家除了熙熙攘攘的美食点心店外,也有出售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类的店铺,它们在古镇市场中显得有点清净但也不失艺术气息,走进商铺颇有温馨之感。 图书馆门紧锁 专注(求知欲依然强烈) 市区市场中已很难见到的竹、木制小商品。 <h1><font color="#ed2308">召楼水乡风情</font></h1> 召稼楼是座修旧如旧的古镇,即便如此,倒也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骑马墙、荷花墙和青砖黛瓦的明清格调的建筑。镇河姚家浜与复兴港水道呈十字形逶迤伸展,古镇核心街区平西街、兴东街、保南街与纯佑街分布围绕在水岸两旁,一座座不同造型又古朴典雅的石桥横跨两岸,把整个古镇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召楼景观。小桥流水,参差错落的古色古香的街宿相偎河岸,绿叶红花置于期间,互为映衬,景色优美。浓郁的江南风情沁人心脾,它不仅突显出江南水乡的风貌特征,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 曲折的弄堂 成串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充满着喜气。 沿河长廊,在廊里即可歇脚休息又可小吃赏景。 <h1><font color="#ed2308">礼园</font></h1> 礼园是在清代奚氏仁善堂遗址新建的一座江南风格的仿古园林,园内假山、湖泊、亭、楼、廊、舫和水榭一应俱全,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礼园南面以假山为主景,挹秀阁和望海亭点缀其中;园北则以水景为核心,云湖与鹅湖并列期间,“崇贤廊”贯穿两湖。两湖外连姚家浜、复兴港,曲水相通,纵横成网。礼园内建有秦裕伯、叶宗行、顾振纪念馆和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艺术馆。礼园不仅是座休闲怡情的江南派古典园林,也是敬仰先贤、修习礼仪的圣地。 <font color="#ed2308">礼园南门</font> <font color="#ed2308">智慧亭</font> <font color="#ed2308">望海亭</font> <font color="#ed2308">秦怡艺术馆</font> 秦怡出演的电影《海外赤子》。 <font color="#ed2308">庭院</font> <font color="#ed2308">鹅湖、廊桥</font> <font color="#ed2308">上海城隍秦裕伯纪念馆</font> 先贤秦公裕伯生于元贞二年,元至正四年中进士。历官县尹、郎中。为官公正廉洁,关心民苦,护民爱民,深得民心。至正十四年辞官回乡,伺奉孝母。元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领苏松一带,欲招秦裕伯为官,秦公不从拒之。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占据姑苏,檄召秦公,秦公坚拒。明洪武元年,明太祖又征秦公为官,秦裕伯依然不从,明太祖恼怒,手谕秦公:苟坚卧不起,恐有后悔。秦裕伯明白太祖手谕的含义,再拒之,恐乡邻黎民要遭灭顶之灾。为救乡邻百姓,遂放弃个人利害,毅然决然地孤身一人,随使者入朝,为民请命,终使上海及四周地域免遭涂炭。秦公裕伯卒于明洪武六年,朱元璋下诏封秦公裕伯为“上海城隍”。秦公城隍老爷的故里便是召稼楼。《上海城隍庙三位城隍老爷是:汉代大将军霍光(主神)、秦公裕伯、民族英雄陈化成。一庙三城隍的格局是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形成,城隍庙传承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城隍,即“城墙守护神“之意。》 <font color="#ed2308">崇贤廊</font> <font color="#ed2308">叶宗行纪念馆</font> <div>叶公宗行祖居华亭县叶家行,即今闵行区浦江镇正义村。叶公是明朝水利专家。明永乐年间,江南地区水涝成灾,上海灾情更甚。为治水害,叶宗行应户部尚书夏原吉之召,谋划治水方案。叶公主张,加深拓宽黄浦江,疏浚浦北范家浜,使范家浜上游连接太湖等湖泊,同时在太湖出口处建造蓄水闸,控制湖水排水量,下游与吴淞江合流,从南跄浦口(今吴淞口)入海。提议被接纳并实施完工,江南水患根除。现今上海能成为东方魔都和东方大港,赖以“江浦合流”之奠基,功盖千秋。</div> <font color="#ed2308">顾振烈士纪念馆</font> 抗战期间,顾振部队不损一人一枪,只用一颗子弹,就成功策动了召稼楼起义,掀开浦东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1942年2月5日下午,顾振被青浦的“忠义救国军”诱捕并被活埋,牺牲时年仅29岁。 <font color="#ed2308">机云亭</font> 坐落在涔湖中的机云亭与礼园隔湖相望,却与礼园呈轴线布局。方形亭体,四面挑廊。亭分二层,底层为十二角挑檐,上层是重檐四角攒尖顶,层面共二百七十平米。“机云亭”以西晋两大文豪陆机、陆云名字命名,二陆系东吴国大将陆逊之孙。陆家祖居华亭,二陆幼时常随父来召稼楼鹅坡塘畔观鹅游玩。“海上兰亭书法院”现设在机云亭。亭内陈有二陆诗章,入亭不仅可休闲品茗、凭窗远眺,又能赏文习字,风雅怡情尽在亭中。 <font color="#ed2308">裕如台</font> 裕如台离奚氏资训堂故址不远,按清代季宅制式修建成的古戏台。“裕如”即指丰足如意。 <h1><font color="#ed2308">广智学堂</font></h1> 召稼楼重农礼耕,耕读传家,文教发达,绿野私塾、春雨草堂家塾、广智学堂等众多学校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才俊名人。历经元、明、清三朝,召稼楼的教育渐趋完善,书香气息浓郁。清末明初召楼奚氏设于恭寿堂的家塾广智学堂,因有秦锡田(教育家,倡导科学救国)等许多名师执教,人才辈出,成绩斐然。当时的广智学堂育才超卓,闻名浦东。中国名人曹汝霖、黄炎培、张闻天、倪尚达、奚燕子、苏局仙等均在广智学堂接受启蒙教育。现在,广智学堂的故址上建的是宾馆酒楼,就传承文脉而言,在此能建一所学校更佳。 造型别致的广智学堂故址围墙花窗 <font color="#ed2308">广智学堂门楼(广智学堂故址)</font> 广智学堂名师秦锡田(左一)及曾在广智学堂受启蒙的北洋政府总长曹汝霖、著名书画家苏局仙、南社著名诗人奚燕子、无线电事业奠基人倪尚达、中共领导人之一张闻天和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炎培。 召稼楼牌楼红灯高挂,喜气洋洋迎新年。 照片拍摄于2019年12月29日,均为手机拍摄。本篇使用了老同事们所拍的一些照片,在此表示感谢!感谢孙艳纯、周美琴、陈国坤! <h5> 岳海明2020年06月02日于上海</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