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二尖忆当年

北国风光

<p>   重登二尖忆当年</p><p> 2020.5.11</p><p> 初春以来山行活动主要集中在九龙山、谷积山、天门山一带。或许是受老蔡最近总发几年前的游记影响,五一假日的最后一天老冯将视线又转向了“京西屋脊”——髽鬏山、清水尖。</p><p> 长假的最后两天京城喜迎降雨,直至5日清早“牛毛”细雨还在下着,北方素有“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的谚语,雨后再下“牛毛”预示着白天可能也很难晴朗。老冯的作风一向是雷厉风行,计划既定即使困难再大他也会想办法去完成。果然他和汪主任、李亮、朱秀丽等人雨中登顶清水尖,刚入夏就看到了难得一遇的壮观云海。</p><p> 本周老冯决定再上髽鬏山、清水尖,计划一日走二尖,爬升高度一千米以上,行程保守估计十五六公里。约定次日5:30在武颐嘉园门口集合。除老贾有事无法参加外,老冯老蒲老蔡老韩及汪龙霞、张卓梅、杨晓莉、朱秀丽夫妇和本人共三车10人,李亮老师从海总那边直接前往。</p><p> 我和老蔡汪主任搭乘老韩座驾,一路有说有笑,虽然都是同事,每次见面也都有聊不完的话题。老韩开车技术娴熟、稳而不慢。车走阜石路上西六环,在军庄出口转入109国道。</p><p> 109国道又称京拉路,是从北京西四环定慧桥起终点为西藏拉萨的一条战略公路。近几年109国道北京段已经着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一旦修通将大大缩短门头沟永定河谷沿线村镇居民的出行时间,京西古道的交通作用将彻底载入史册。</p><p> 车子在王平镇前方京门铁路木城涧方向分岔处转入“清千路”。“清千路”是指的铁路分岔处一个叫“清水涧”村子至千军台煤矿的公路。清千路与一条叫“清水河”的季节河伴行,沿途每隔不远就有一座过河石桥,号称“十里八桥”。老冯先我们一步抵达,已经在清千路边一个宽阔处驻车等候。</p><p> 6:40分11人整装进山,夏季到来山里的防火压力减轻,原来随时都有人把守的各进山路口,现在已经看不到人影。这条沟是远在四五公里的深山中的古村落“黑牛寺”村的出山之路。</p><p> 进山小路修缮讲究,攀升却觉不出陡峭,用老蔡的评判标准应属“一级”山路。小路忽而在沟谷左侧,忽而又转到右侧,避断崖、跨沟壑,盘旋而上,直通“黑牛寺”。从轨迹软件看,“黑牛寺”村海拔800米左右,村落选址在一个遮风挡雨的山坳,周围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植被茂密,不走近村庄你很难发现这里还有村落。如今昔日的住民都已经搬走,只剩下了处处断壁残垣。</p><p> 黑牛寺村虽已无人居住,但村庄另一侧却有可通机动车的道路进来。寂静的大山深处竟然停着一辆依维柯汽车,几个工人打扮的人正在用长杆头上的锯子锯树上的树枝。一问才知道他们是附近曹家铺林场的工人,正在对树林进行修整。</p><p> 沿这条可以走车的土路翻过一个山坳,再下到沟底就是马家洼。这里是个“三叉路口”,向前通曹家铺,向左可以从另一条沟通清千路的千军台小学。三年前我们经过马家洼时,路边的溪流中密密麻麻落了很多蝴蝶,我们还笑称此处应该叫“蝴蝶谷”。曾计划去此处野餐,由于种种原因终未成行。</p><p> 过了马家洼,老冯决定从以前他和老蒲老贾都走过的近路直插髽鬏山西南山脊。这条小路虽近很多,但坡度较陡且一路走在朝阳山脊,几位女士虽感吃力并无一人叫苦。李亮和汪主任和老蔡体能优势尽显,很快登上山脊。朱秀丽随后,我也跟着第一梯队先上了山脊。老蒲老冯则自觉在后面照顾晓莉和卓梅两美女,老蒲还不时给她们设计造型,用他那四五斤重的专业相机拍照。</p><p> 从大寒岭关城至髽鬏山的山脊三年前我们走过,那是一条远看像一条直线,走起来却非常漫长的山脊。从曹家铺上方垭口至清水尖一线山脊应不少于15公里。今天我们从马家洼中间攀上,至少超近5公里。</p><p> 在山脊小憩片刻后,老冯老蒲老韩陪两位女士也登上了山脊。李亮汪主任老蔡和我及朱秀丽两口子继续当先头部队向髽鬏山进发。这一路山脊看似平缓,实则一直都在攀升,直到海拔1524米的髽鬏山主峰。</p><p> 到了髽鬏山主峰后,今日累计垂直爬高已经接近1300米。众人抓紧时间原地休息,老蔡躺在高山之巅发出了甜美的鼾声,或许在京西屋脊真正做起了“黄粱美梦”。汪主任边休息边采点野菜,李亮和我惦记后面的队友,又考虑后半程路途两位女士是否还吃得消。朱秀丽昨天刚爬完香巴拉,单日行程二十五六公里,今日再登髽鬏山,居然没有任何疲态,其顽强精神与体能上升之快令我非常佩服。</p><p> 约半小时左右,老蒲和老韩一前一后登顶髽鬏山主峰。从他俩口中得知老冯和两位女士已经不远。杨主任是老队员但最近工作较忙,长距离的活动参加不多,卓梅则是不经常参加的新人。她俩今天一上来就是爬高1300米,其顽强的拼劲实在值得我学习。</p><p> 老冯上来后,考虑大家体能和时间因素,决定今日不再登清水尖,留待下次再去。从以前走过的髽鬏山和清水尖之间的电塔山脊下山。李亮年轻,体能超群,兴致正高,与老冯商量后决定一人独上清水尖,从娘娘庙方向下山再出清千路与大家会合。</p><p> 下山之路大家走过多次,老冯再出新招,下到娘娘庙上方松树林后,右转再奔黑牛寺,仍从原路出山。朱秀丽和汪主任三人此时已先一步从娘娘庙下山回到驻车点。</p><p> 髽鬏山、清水尖两座相距约五六公里的1500米高峰。髽鬏山因主峰两个山头状似古代少女髽鬏发型而得名。明代沈榜编著的《宛署杂记》记载:“丫髻山(即髽鬏山)在(宛平)县西二百余里,高千余仞,环绕百五十里,乃西山之祖也。清水尖,主峰海拔1528米。因系清水河与永定河之分水岭,山脊尖峭,故称清水尖。</p><p> 髽鬏山与清水尖翘首遥望,犹如两位将军,扼守西山要冲。巍然屹立群山之间挺拔俊美。春天百花吐艳,夏日层林苍翠, 秋风乱叶飞丹, 冬至银装素裹。</p><p> 抗战时期,国军与侵华日军争夺南口一线,国军卫立煌将军曾率军从房山沿此向南口战场增援。日军为阻援军北上,曾试图占领髽鬏山、清水尖两个制高点,双方在此反复争夺,两山最终为国军所控制。如今抗战胜利已近八十年,但国耻必须永远铭记。登山之余,缅怀先烈,才不枉为中华儿女。</p><p> 2020.5.11晚草于家中</p> <p>助人为乐的蔡博士</p> <p>绿茵掩映的黑牛寺</p> <p>黑牛寺村</p> <p>西望大寒岭</p> <p>髽鬏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