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婆婆想回尉氏老家看看,趁着“五一”假期,我们陪她踏上了回家的路。</p> <p>尉氏离郑州不远,1个半小时的高速后我们就已坐在舅舅家中。婆婆忙着跟亲友叙旧,我们就到县城四处走走。</p> <p>尉氏在古时是郑国的监狱所在地,“尉氏”最早是狱官的尊称。春秋时期,郑国有个大夫掌管监狱。古人常以官名为姓氏,于是这位狱官也用“尉氏”作为自己的族称,并在受封的土地上建一座城邑,人们称这座城邑为“尉氏”。古代官名为城邑之名的在我国并不多见,以狱官为名者,尉氏独此一家。</p> <p>秦始皇三年尉氏置县,历经分、并、废置、隶属关系多变,直到现在依然叫尉氏县,归属开封市管辖。</p> <p>身着漂亮汉服的小美女。</p> <p>县城有个兴国寺塔,又名东关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16一98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此处原有兴国寺,因历代累遭兵燹战乱,寺废而塔存。塔为八层六棱重檐砖塔,高约30米,塔身青灰色,古朴典雅,俊峭挺拔。塔内外均嵌有佛龛,共250余尊,龛内雕着佛像和观音像,有坐有立,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此塔是河南宋代楼阁式砖塔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来到阮籍啸台。阮籍(公元210一263年),字嗣宗,三国时魏国著名诗人,阮瑀(建安七子之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因不满司马氏篡权,整日随嵇康等七人流连竹林,弹琴长啸,肆意酣畅,人称“竹林七贤”。</p> <p>啸台传说为阮籍舒啸之地,在尉氏县小东门南城墙上,由黄土夯筑而成,呈不规则圆形,直径约为23米,高约10米。据考证此台筑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朝均有重修,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当年唐代诗人贾岛和宋代的苏轼仰慕阮籍,都曾来此登台,吟诗凭吊。</p> <p>啸台旁的几株古柏苍劲孤傲,枝叶冲天,颇有阮籍狂放不羁之风。</p> <p>另外这里也被公认为是天下阮姓的发源地。</p> <p>离开啸台,我们直奔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一一洧川古镇。洧川因地处洧水下游而得名,战国时分属郑、韩、魏三国。隋唐时置洧州,管辖尉氏和长葛,如今洧川属尉氏管辖。进入古镇,首先来到洧川城隍庙,相传朱元彰在这里打了胜仗,登基后亲封洧川城隍庙为正五品。要知道当时的洧川县令只是六品官,城隍庙比县令级别还高呢。不巧的是到了门口,只见大门上贴着“疫情期间,暂不开放"的告示。无奈只能去看看南城门了。</p> <p>洧川城墙为明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筑建,墙高二丈六尺,周长九里四十步,开了五个城门。明正德年间,知县张恭复修城墙,并在五门各建门楼。明、清之际曾十二次复修扩建,整个城墙高大坚固,宏伟壮观,曾有“八保洧川,固若金汤”之称。</p> <p>新中国成立前洧川城屡遭兵火,城墙尽毁,仅有南城门和一小段城墙幸存。令人称奇的是南城门门洞上方的砖缝里斜生着一株500寿龄的柏树,枝繁叶茂,造型奇特,堪称中华一奇,令见者叹为观止。古柏静静地矗立在城门楼上,不言不语,却见证了洧川几百年间的兴衰荣辱,沧桑巨变。</p> <p>在城墙上近看已500多年的古柏,高大挺拔,傲视全城。</p> <p>注意到了吗?洧川的城墙垛为镂空的十字花形,既特别又好看。据说只有出过状元的县才允许建这种十字花形的城垛。原来小小的古镇还出过2个状元呢。一个是北宋的宰相吕蒙正,另一个是明末理学家刘理顺,他可是崇祯皇帝钦点的状元。洧川古镇真是人杰地灵呀!</p> <p>北宋宰相吕蒙正就是从洧川走出去的状元郎。</p> <p>参观完南城墙返回城隍庙时,惊喜地发现城隍庙竟然开门了,运气还不错,赶紧进去看看吧。城隍庙三门高大雄伟,特别是大门两侧的一对石狮子,通高2.47米,为明代雕刻,至今已500岁了。</p> <p>城隍庙始建年代不详,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修。占地约15亩,庙内原有大殿5间,拜殿5间,东西廊房各25间,戏楼一座,寝殿6间。现仅存大殿3间,拜殿5间,东西廊房各5间,规模跟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了。</p> <p>已经500岁的明代石狮子。</p> <p>明代的石碑</p> <p>城隍庙内精美的石雕。</p> <p>俗话说麻绳串豆腐,提不起来。但洧川的豆腐真的可以提起来。不但可以提起来,还可以用称钩挂着卖呢。</p> <p>洧川锅盔上下共十八层,正面松软可口,背面焦黄酥脆,在清朝时就享有盛誉,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外地人来此,豆腐、锅盔都会买点带回去,我亦不能免俗。</p> <p>到洧川当然要品尝洧川名吃一一羊肉烩豆腐了。鲜嫩的羊肉配上正宗的洧川豆腐,口感顺滑,味道香浓,喝上一碗,心满意足。</p> <p>午餐后,我们来到洧川鸿台寺,鸿台寺坐落在鸿台高岗上,寺庙因此得名。具体建于何时,毁于何时均并没有记载,但鸿台听月却是古洧川八景之一。因鸿台地势高,相传在寂静的夜晚能听到月宫中的人语声。</p> <p>离开洧川,我们又来到尉氏县张市镇,据说“五一”节后,习近平主席要来这里视察今年的麦收情况,镇上专门修了这条路,并命名主席路。那我就先替习主席来探探路吧。</p> <p>主席路上,连心树下留个影。我身后一望无际的麦田预示着今年是个丰收年。</p> <p>在尉氏转了2天,真是不转不知道,一转吓一跳,尉氏不仅历史悠久还人杰地灵。这里不仅出了个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军事家尉缭,还有东汉文学家蔡邕和才女蔡文姬。既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贤”的阮藉、阮咸和北派禅宗的开创者唐代高僧神秀,还有女中豪杰刘青霞。所有这一切都深深吸引了我,希望以后能再来尉氏,了解尉氏,继续探寻历史,品味美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