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飞越高黎贡山,跨越怒江天堑,探秘独龙秘境。</p> <p>怒江州地处滇西北,因发源于西藏的怒江纵越全境(怒江大峡谷云南段长达三百多公里,大部在该州境内)而得名。而跨越5个纬度带的高黎贡山山脉则形成怒江(萨尔温江)和独龙江(伊洛瓦底江)两条国际河流的分水岭,东邻怒山山脉,西接印缅山地,南北绵延 600 多千米,仿佛拔地而起的空中桥梁,连接起神秘的青藏高原与浩瀚的印度洋。</p> <p>高黎贡山山脉在此驾临云南,这就有了贡山县名;这也是怒江入滇第一城。</p><p>走进高黎贡山,沿怒江而下让你目不暇接,若有足够时间你大可以住个一年半载,慢慢探巡。但再仓促,有三个地方是必须单独到访的——独龙江,丙中洛,老姆登;其余就沿江欣赏了。</p> <p>(一)秘境独龙江</p> <p>进入此门你就开始了独龙江秘境之旅</p> <p>独龙江峡谷以其完美的原生态、成为生物学家眼中的“野生动植物天然博物馆”,也是不足6000人的独龙族繁衍生息之地。其独特的原始森林和过去近乎封闭的人文环境又给这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成为中国的最后秘境。</p> <p>这一隧道的通车,大大缩短了贡山到独龙江的距离,并实现了独龙江与内地的4季相通。</p> <p>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空中俯瞰犹如镶嵌在秘境深处的一牙弯月。</p> <p>这里风景优美,绿水青山。千万不要睡懒觉哦,独龙江的清晨是一天最美的!</p> <p>新隧道通车后,这一景点大都走不到了。</p> <p>10年前游客进独龙江,只能住乡政府所在地。现今很多村都有了农家乐,普卡旺就是已建成的一个旅游民俗小村,这里家家都可住宿——都是正宗的独龙小屋,并且空调卫生间应有尽有。最享受的是大都市奇缺的清新空气,和甘美的雪山泉水。</p> <p>立体气候形成了多样性天然植物基因库</p> <p>繁盛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遮蔽场所,超1100余种的脊椎动物生活于此,包括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高黎贡羚牛、菲氏叶猴、云豹、林麝、戴帽叶猴、小熊猫等。</p><p>这是有幸拍到的独龙牛。</p> <p>路边见到一个“戴帽叶猴“出没路标,傈僳族驾驶员李师傅说这种猴子发型像“川普”。因赶时间没能一睹真容;但在卫生间却意外拍到了它的照片。</p> <p>发型是不是真有“川普”特点?</p> <p>独龙江更神秘的是独龙族历史,这是一个一步千年垮入社会主义的民族。</p><p>正建设中的乡博物馆、让我们先对独龙江有个初步印象。</p> <p>进独龙江前,在贡山有幸拜访到了独龙江最后的马锅头,他告诉我过去独龙江是不通车的,只有一条由原始森林翻高黎贡山进去的马帮小道,进一次要十多天。</p> <p>近70年才逐步退出生活的“结绳记事”</p> <p>即将消失的“纹面”习俗,来源仍无明确定论;</p><p>但西藏的农奴贩卖曾经深入过怒江。</p> <p>纹面老人——独龙族历史的见证人,目前已越来越少。我见过的也仅十多人。</p> <p>2015年拍的4老人合影。</p> <p>李文仕老人的卧室充满历史感。</p><p>窗子边、5年前给4老人拍的合影,老人很珍视!</p> <p>这是一个勤劳手巧的老人,她织的独龙毯既是艺术品,更是历史文化遗产。</p> <p>从远古走来的老人、已能用“华为”介绍她的独龙毯。</p> <p>“纹面“已将成为独龙族一段神秘的历史;但我从心里祝福妇女得以解放,祝福独龙族飞速进入光明的未来!</p> <p>(二)人神共居丙中洛</p> <p>丙中洛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是进藏路线丙察察线起点。</p><p>丙中洛四面环山,东有5080米碧罗雪山,西有5128米高黎贡山主峰嘎瓦嘎普雪山,南有贡当神山,北有石门雄关。山顶到谷底,3000米海拔落差,众多山脉交纵,怒江奔腾至此,水急浪高,使丙中洛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观。</p> <p>发源西藏察隅的怒江由此流入云南</p> <p>丙中洛境内有国家4A级景点三个:怒江第一湾、石门关、丙中洛田园风光。</p><p>每天丙中洛在晨雾中醒来。</p> <p>石门关渐渐打开</p> <p>桃花岛面纱半掩</p> <p>自然景观之外;“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是丙中洛另一重要人文景观。这里多民族文化(有怒族、藏族、傈傈族、独龙族等)共存。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民族大家庭安居乐业、和谐发展。</p> <p>无论哪个民族,无论信何宗教,毛主席是他们共同的神。</p><p>这位大姐正为我们制作的,就是傈僳族有名的“石板粑粑”</p> <p>中国是从传统农业走来的国家,这里丙中洛人在地球造山运动的“大创口”上、绘制了完美的农耕图画。</p> <p>同村居住的藏族、傈僳族正探讨手工技艺</p> <p>生活提高了,但火塘是每个家庭必须保留的根。</p> <p>丙察察云南段已完全修通柏油路;但雾里村这条茶马古道至今依旧保留,走进雾里村,你会有一种走进历史的感觉。</p> <p>雾里村早上通常云雾缭绕,中午才能照到太阳;但下午太阳却早早谢幕,这是村子今天沐浴的最后一抹阳光。</p> <p>峡谷里的小村子日照时间都相对较短,秋那桶日落也不到17点。</p> <p>(三)老姆登</p> <p>顺江而下,高黎贡山最显眼的标志之一是石月亮。</p> <p>石月亮村的喜事,老人比新人更为兴奋。</p> <p>“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在汉语里的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这是全国唯一怒族乡(匹河乡)的一个村,面对高黎贡山“皇冠峰”,是俯瞰怒江最佳景点。脚下的怒江个性十足:冬天和春天相对平静,温顺的一泓碧绿,象是春天拂动的柳;而夏天和秋天,它却满目浑黄,暴躁的象头狮子,咆哮着以1.6倍于黄河的能量一路向南。我喜欢这里或许正是怒江太具有高原民族性格。</p> <p>皇冠峰</p> <p>老姆登茶外界知道不多;但高黎贡山无污染的环境和手工采制的技艺让第一次品到的人们久久难忘。目前这里正扩大种植,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会是怒江又一品牌。</p> <p>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美丽。</p> <p>火塘边的欢乐</p> <p>手抓饭在云南许多地方都有,关键是食材的原生态,在这里是没有激素和转基因担忧的。</p> <p>(四)怒江处处是奇景</p> <p>曾经的怒江即便修通公路,要探秘首先须有探险的勇气,曾经的越野车是这样进去的。</p> <p>这是意外,但仍需有承受心理。</p> <p>这是1949年以后才修建的钢索吊桥;但大都相距较远。</p> <p>溜索曾是两岸村民的主要越江交通工具。</p> <p>曾经,只要赶集日,这样的镜头不难拍到。</p> <p>小学生每天也是这样上学和回家。</p> <p>只要你有勇气,老乡会邀你一起过江做客。</p> <p>在国家扶贫攻坚实施后,溜索已成为历史,随着“美丽公路——六库至丙中洛”的开通,高黎贡山深处已不再遥远,甚至已不再需要探险的勇气。</p> <p>整体脱贫搬迁村与高黎贡山相融合,形成了一道道新的风景线。</p> <p>遇到赶集日,你见到的山还是那座山。怒江仍然在云雾缭绕的高黎贡山峡谷间奔流;但大桥已让各式车辆汇聚而来。</p> <p>悬崖村依然存在;更主要的已经是保留人文风景。</p> <p>一年一度的“澡堂会”,仍让古老的彩泉吸引着探秘者的目光。</p> <p>怒江还是云南珠宝矿石的一个重要宝藏地。维西铅锌矿,贡山碧玺早已吸引外界目光,此行返昆的前夜,我又有幸结识了傈僳族玉雕设计大师——兰总,在他的私人博物馆见识了怒江五彩玉……。真不知怒江还有多少未知的宝贝,还有多少藏而不露的高人!</p> <p>中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抱成一团,这是一件玉雕作品,更是怒江州的现实。</p> <p>怒江变了,高黎贡山变了,她已成为“三江并流”的4A级核心区。</p> <p>怒江人民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成为现代怒江的主人,成为共和国大家庭自信的主人。</p><p><br></p><p>篇幅所限,自然人文暂告一段落,请大家多指教。</p><p>敬请关注下一篇(2)《探秘高黎贡山 ——发展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