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三果杯 · 趣境

张有渔

<p>在介绍斗彩三果杯之前,先简介一下斗彩和斗彩杯。</p> <p>斗彩,青花描出轮廓,经高温1300度烧制后,再用五彩填涂,最终以低温900度烧成,从而形成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争奇斗艳之势,是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明代并无此称谓,统称五彩或青花五彩,至清雍正以后,粉彩出现,五彩得以细分,遂称斗彩。</p><p>史上最有名的斗彩,是明成化朝御制的鸡缸杯,史称在御前案上搁置,价值十万钱,深得成化帝和万贵妃的喜爱。</p><p>2014年香港苏富比曾以2.81亿的天价,拍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交割后买家兴奋不已,以此杯盛茶痛饮,成为佳话。</p> <p>成化朝是斗彩创制并繁荣的一朝,小巧、细腻、鲜艳、精致,是成化帝的审美追求,这和他的出生和经历,和他守成型和依赖型的性格密不可分。</p><p>成化无大器。</p><p>成化斗彩是斗彩瓷的顶峰。</p> <p>成化鸡缸杯青花条纹规整,色彩艳丽。器型为缸式,底部直径稍小于口沿,卧足,底面中央凹入,有青花双行六字揩书款。</p> <p>胎体细密洁白,通透性强,轻巧而精致。</p> <p>成化斗彩的主要成就在于天字罐和斗彩杯。</p><p>这两类文物如同成化帝本人一样,也给我们留下了不解之谜。</p><p>天字罐在本文不再涉及了,但它是做什么用的,它的功能是什么?迄今还只是各种猜测,没有答案。</p><p>斗彩杯是本文的议题,但它的功能是酒具,还是茶具,现在也说不清楚。如放在明代以前,此类物件均为酒具。明代以来,一改唐宋制茶方式,茶叶变为冲泡直饮,因而此物亦可能是茶具?</p> <p>著名的成化斗彩杯有以下几种:</p><p>鸡缸杯,</p><p>葡萄纹杯,</p><p>三秋杯,</p><p>三果杯(三多杯)。</p> <p>斗彩葡萄纹杯,现藏于首都博物馆。</p> <p>葡萄纹杯,绘有葡萄、桑葚等植株和果实,构图自然大气,色泽清新淡雅,其中用了多重紫色,部份类似赤铁般暗淡,是成化特有的釉色。</p> <p>斗彩三秋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p><p>原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孙瀛洲先生藏品,他于1956年将收藏的3000余件文物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其中包括此杯。</p><p><br></p> <p>三秋杯上描绘了秋季景物,有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间飞舞,蝴蝶翅膀上施有类紫色釉,暗淡无光,被孙瀛洲先生称为姹紫,或差紫,是成化朝特有的釉色,构成鉴定成化斗彩的重要特征。</p> <p>斗彩三果杯,绘有葡萄、佛手、鲜桃三果,寓意多子、多福、多寿,因此又称三多杯。</p> <p>此杯口沿直径8.3cm,底部直径4.7cm,高3.6cm,自上而下缓慢收口,接近底部时收口迅速,呈缸状,底部非圈足而是卧足,造型古朴优美。比一般酒杯或茶杯容积明显偏大,器型和尺寸接近于成化斗彩鸡缸杯。</p> <p>三果杯上的三枚鲜桃</p> <p>三果杯上的两枚佛手</p> <p>三果杯上的三串葡萄</p> <p>其中釉之红色浓烈,黄色艳丽,紫色淡雅,枝蔓处皆为铁锈色,非紫非棕,暗淡无光。</p><p>其中红色与鸡缸杯比,不够鲜艳亮丽。</p> <p>杯的壁薄,透光性强。可以清楚地看到,杯体全身暗刻有云龙纹,甚为精美。</p> <p>杯的上沿和下沿处没有用青花双线勾勒为圈,而是用暗刻双线与云龙纹自成一体,外观上更为简洁高雅。</p> <p>杯底卧足部胎料较厚,底部壁薄,整体上均匀而细致,显示出高超的工艺水平。</p> <p>底部中央有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双行六字揩书款。</p> <p>暗刻纹在明嘉万时期兴起,到清早期盛行。在明中期成化朝比较少见,故断代时需谨慎。</p> <p>卧足洁白细腻,光滑如肤。</p> <p>此器物的完整名称是:斗彩暗刻云龙纹三果杯。</p><p>从胎质、器型、纹饰、釉色、款式诸方面来看,达到了斗彩器的最高水平。鉴于暗刻纹在成化朝少见,此杯的年代不早于明嘉靖和万历。又鉴于成化、嘉靖、万历款用得较多的后朝是清康熙,而此杯的隽秀、内敛、高雅、精美的艺术风格符合雍正的审美取向,因此断代为清早期。</p> <p>红楼梦第41回,“拢翠庵茶品梅花雪”中有这样的描述:</p><p>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p><p>其中成窑五彩即成化斗彩,可见作者写作时“斗彩”之称谓尚未出现,应是康熙或雍正早期。填白即永乐甜白瓷,是白瓷之极品,说明虽然永乐甜白珍贵,但比起成化斗彩还是差了很多。</p><p>红文中提及成窑五彩小盖盅,则是作者之误。因为成化时的杯或盅都是不配盖子的,配盖茶盅是雍正以后的事。至于盖、盅、碟三件套的瓷器,则是在嘉道以后才流行起来的,许多小说和电视剧中忽略了这个历史的真相,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是一个穿帮。</p><p><br></p> <p>可见瓷器的断代,是不容易的。曹雪芹这样的大学问家尚且对成窑杯盅的盖子有所疏漏,何况我辈乎!幸亏红文中提及成窑杯盅的配碟是一件描金云龙纹漆器,显示了作者对当时上流社会生活的精准表现功力。</p><p>关于本文介绍的斗彩暗刻云龙纹三果杯,也欢迎各位提出自己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格物致知,求真求实,才是收藏者的愿望和追求。</p><p>更有兴时,用此杯饮茶或品酒,真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酒具之境界与历史之长河之间也...</p> <p>本文参考文献:</p><p>马未都著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p><p>余光仁评注许之衡著 [饮流斋说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