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p><p>朱先生认为难谈理由:一、因为这两个词都是在近代西方才流行,而西方文艺史家对谁是浪漫主义派?谁是现实主义派?并没有一致的意见。二、更实质的一面,就是没有哪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是100%的浪漫主义者或100%的现实主义者,实在很难在他们身上贴个名副其实的标签。</p><p>不能不谈的理由:对历史事实歪曲,在读者中容易滋生误解。</p><p>紧接着,朱先生从创作方法和文艺流派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做了区分。他认为,作为创作方法,它适用于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作为文艺流派,它只限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一个短暂的时间。</p><p>朱先生认为,二者之间虽有联系,却仍应区别开来。</p><p>现实主义作为流派,比浪漫主义迟。它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弊病日益显露,资产阶级幻想开始破灭。</p><p>作为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浪漫主义侧重从客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p><p>文章的末尾,朱先生认为主客观统一的观点,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反应客观事物通过心形创作的诗人,这里有人,有物,有主体,有客体,缺一不可。他说,在社会主义时代,他还是坚信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p><p>朱先生所提到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我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只粗浅地知道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教学教学多年,一直对这些问题没有弄清楚。</p><p><br></p><p>🌸十一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p><p>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主要涉及叙事。事就是行动,既有发展过程的情节。环境指行动发生的具体场合,即客观现实世界,包括社会类型、民族特色、阶级力量对比、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总之,就是历史发展的现状和局势。</p><p>朱先生认为,典型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他在文中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答复纳萨尔的两封信。拉萨尔的作品不但根本否定了革命,也否定了历史发展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马克思认为他不可救药,便不再回复他的书信。</p><p>朱先生在文中提到“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我们常说“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越激烈,人物的性格越能凸现出来”。文章一波三折,波澜起伏,在典型的环境中成功地塑造人物的形象。</p><p>最后,朱先生强调,典型环境是革命形式中的环境,典型人物也是站在革命方面的人物。他强调,研究剧本和小说还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观,对环境和人物性格进行认真的分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