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东摄影班学员作品点评3

荣生

<p>  以下是对太东摄影班碧波荡漾、郝克勤、刘胜利、张海芳、赵玉芳、赵光喜等六位同学近期微信发表的摄影作品点评。点评内容包涵了新课程内容,望大家认真学习,特别是应当注意学习别人拍摄技术和被点评理论。由于内容量大,难免出错,欢迎批评指正。</p><p><br></p><p>碧波荡漾摄影原作</p><p>朴实遐想,创意由衷。干果做陪,笔墨伺候。一字坐中,大红夺目。畅享生活,年味有余。方寸之间,想象无限。主题明确,构思新颖。</p> <p>郝克勤摄影原片1</p><p> 该风光摄影远中景均见清晰。不难看出,应用了较小光圈获得较大景深,或相机根据景别自动选择了小光圈,或人工有意识决定小光圈所得。</p><p> 该构图虽视野开阔,线条清晰,但画面众元素中(蓝天、绿地、远山、果树)看不出你想拍的主体是什么。</p> <p>引导调整1:</p><p>还好,仅有一角果树清晰度见好。故裁剪掉大面积的绿地面,以果树为主体处于右下角,对角线构图,疑似果树远眺蓝天白云,方显大自然的魅力。</p> <p>郝克勤摄影原片2</p><p>云雾山中,时隐时幻,机会难得。曝光量控制的不错。不过,同样存在主体不明确问题。因雾中的山峰小道均偏右边,视觉呈现偏重感。</p> <p>引导调整2:</p><p>以竖构图裁左留右,方能突出山路崎岖,既涵盖了人文与自然和谐相处情调,同时也克服了偏重感。大胆取舍可提升雾锁俊峰,云缠小道之环境感。</p> <p>郝克勤摄影原片3</p><p>从构图平稳度来说比上一幅好多了,中近远景观在白色云雾衬托下,有藏有露,层峦叠嶂。</p><p>存在问题:色调阴气有余“冷色调”,说明“白平衡”调整有偏差。</p> <p>引导调整3:</p><p>裁剪部分天空,突出山体线形。已适度添补了暖色,减少了阴气。</p> <p>郝克勤摄影原片4</p><p>同在云雾中,由于沟下有了梯田脉络,故略显人文足迹。该点缀丰富了景观内涵——人与自然。</p><p>问题:色调依然存在阴气,需注意学习“白平衡”应用。</p> <p>引导调整4:</p><p>调整去掉了部分天空,适度增加了暖色,提高了反差,增强了梯田脉络的清晰度。</p> <p>刘海胜摄影原片1</p><p>你想要的是空巢民宅所处穷山沟,同時表现“变迁”之含意。主题立意不錯,但构图面太广,影响了主体突出。不过清晰度还有,可重塑。</p> <p>引导调整1:</p><p>可大胆剪裁,调整反差,突出空巢民宅与环境。</p> <p>刘海胜摄影原片2</p><p>拍摄蒲公英,司空见惯。不过你从顶上向下近距离俯拍还少见,属微观拍摄。更重要的是,你追求了蒲公英的花瓣规律图案,体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但对焦不太清晰。可能你没有用三脚架。手持相机近距离拍摄很难保持稳定性。</p> <p>引导调整2:</p><p>ps调整反差后可见较清晰脉络,该自然规律图案,疑似星光闪烁环绕中心,别有一番情趣。</p> <p>刘海胜摄影原片3</p><p>山路崎岖,树荫小道,也有情趣。生活中往往有些不起眼的事物不被人注意,而你注意猎取了。此乃谓摄影人应当具备的眼光。如果是大街树荫可不见得有如此情趣。</p> <p>引导调整4:</p><p>剪裁为竖构图,体现树的相对高大,有利于突出明亮小路为主体。</p> <p>刘海胜摄影原片5</p><p>拍摄白色雪景需要有暗的或不同色调的陪衬物来衬托,但陪衬物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影响视觉感受。</p><p>不过,由于你在光线较弱情况下自动曝光拍摄,故曝光量相对准确,主体白雪的明暗层次过度尤佳,有利于白雪质感的体现。</p> <p>引导调整5:</p><p>剪裁后的视觉感效果。</p> <p>刘海胜原片6</p><p>绿色象征生机。此作品曝光准确,色彩鲜艳,透明度极强,视觉感不错。</p><p>分析理由:1.俯拍时相机镜头向下直对主体,必然克服了强光射入镜头的可能,俯拍起到了遮光罩的作用,避免了其他光线的干扰。如果在没有遮光罩情况下仰拍,其效果就不会如此明快了;2.绿叶在光线照射下,亮度穿透绿叶,说明你是在晴天拍摄,时间在上午9点左右,或下午4点左右;3.自动白平衡准确,故深绿、浅绿、黄绿等色彩还原正常,层次分明;4.对焦清楚,清晰度高。</p> <p>引导调整6:</p><p>剪裁后的效果</p> <p>刘海胜摄影原片7</p><p>属对角线构图,但焦距不清。</p> <p>引导调整7:</p><p>调整后只能说相对看好</p> <p>刘海胜摄影原片8</p><p>主题不明确,太乱,找不到主体。</p> <p>引导调整8</p><p>不过清晰度还有,故在叶中取栗,色像有别,颇有立体视觉效果。</p> <p>刘海胜摄影原片9</p><p>同族争艳,花团紧凑。一色清恋,舒心悦目。依然是俯拍效果,不能不说,你善于俯拍,也是一种拍摄个性。</p> <p>引导调整9:</p><p>剪裁并调整反差后效果</p> <p>刘海胜摄影原片10</p><p>主题思想明确,构图较理想,但焦距不清,影响全局。</p> <p>引导调整10:</p><p>剪裁调整后效果</p> <p>刘海胜摄影原片11</p><p>拍冰溜需防背景色的亮度,因白墙无法明显衬托冰溜的质感和透明度。</p> <p>引导调整11:</p><p>只能强化反差,去掉电线和没必要的物体,靠冰溜自身的折射光提升它的形状。</p> <p>刘海胜摄影原片12</p><p>柳树落叶,一般不被人看好,而你关注了,也不错。虽谈不上好构图,但平淡画面中好歹有一块石头异类。</p> <p>引导调整12:</p><p>用其中的石头做文章,经剪裁调整,其效果颇有别样的秋色情趣。</p> <p>王芳摄影原片1</p><p>房子、大山、树、天空、地面,看似面面俱到,但均不够完美,所以看不出谁是主体。不过清晰度很好,曝光准确,色彩还原正常,有重塑的余地。</p> <p>引导调整1:</p><p>上下大剪裁,横构图,视线集中于中,突出桃树桃花,由右边绿叶作陪,提升旧民宅春色环境,其视觉也不错。</p> <p>王芳摄影原片2</p><p>大山里的春天,主题明确,主体突出,近景中景远景齐备,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构图理想。特别是黄绿草丛色彩艳丽,线条明快,有助于强化山与山之间的层次。</p> <p>引导调整2:</p><p>保持原构图,调整反差,适度增加了点暖色,减少了冷调灰气,提升了大山的阳刚气节。</p><p><br></p> <p>王芳摄影原片3</p><p>这就是u形构图,小光圈大景深,近大远小,既有透视感,也有巍峨感。</p> <p>引导调整3</p><p>剪裁下部,调整反差,强化主体,提升其巍峨雄壮形象后效果。</p> <p>张海芳摄影原片1</p><p>该花枝向上,曲线不足,加上你的后期制作调整过度,感觉生硬。花卉需要柔情似水,芳香横溢。</p> <p>张海芳摄影原片2</p><p>同是梨花局部,这一幅比上一幅看起来舒服好多。其1、横向构图,主体有方向感;2、花枝俏了点;3、调整软了些,花瓣柔了些;4、蓝背景空间感恰到好处。</p> <p>引导调整2:</p><p>经减密度再柔化并提升亮度后效果</p> <p>张海芳摄影原片3</p><p>春回大地,山花烂漫。触景生情,一首“桃花红杏花白”山西民歌仿佛响彻耳旁。</p><p>杏花岭拍摄很接地气,但可惜的是,你的构图几乎是平均一分为二,两头白中间空,主体分散了,缺乏重点。</p> <p>引导调整3:</p><p>适度剪裁后效果</p><p><br></p> <p>张海芳摄影原片4</p><p>这一幅农村题材,主体突出,清晰度高,层次分明,再现了空巢村落与民宅遗址的现状,也可体现这里的原住民,必然是走出穷山沟乔迁新居了。</p> <p>引导调整4:</p><p>减了点红色含量,还原黄土本色,略加剪裁天空后效果</p> <p>张海芳摄影原片5</p><p>主题主体内容及拍摄技术同上,但上下空间不足。</p> <p>引导调整5:</p><p>用PS调整,略扩大上下空间后效果。</p> <p>张海芳摄影原片6</p><p>白牛暗背景,衬托主体表现手法不错,有方向感和足够的空间感。白牛动态悠闲自得。但由于你的反差调整过度,导致高光部分失真了。</p> <p>张海芳摄影7</p><p>鹿回头造型最美,你抓拍的牛回头造型也不凡。同样是因为你的调整过度,高光部分失真。</p> <p>张海芳摄影原片8</p><p>老黄牛精神,是过去北方人对牛的美称。因为它吃的是草,流的是汗。可现在它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大部分上了餐桌。人类淡化了牛的奉献,可恨又可叹。</p><p>你能抓拍这一组牛的照片,可留给人们无限反思与留恋。</p> <p>张海芳摄影原片9</p><p>从构图上看,黄牛聚中而欠妥。</p> <p>引导调整9:</p><p>1、裁剪右边,给牛前方留有前进空间;2、裁剪上边部分空间,加大下边地面空间,提升牛的高度,以尽量刻画牛的精神形象。</p> <p>张海芳摄影原片10</p><p>同样存在主体聚中的构图问题,且上边空间大,下面空间小。也存在调整过度白色高光失真问题。</p> <p>引导调整10:</p><p>裁上扩下截右后效果</p> <p>张海芳摄影原片11</p><p> 海芳同学既拍风光,也拍动物与人,作为摄影初学者来说,难能可贵,特别是拍摄农村题材。</p><p> 你拍摄以下农民人像,技艺有优有劣。</p><p>优点:1、近距离拍摄或长镜头拍摄,两种方法都是缩小景深虚化背景的条件,当然,缩小景深的最佳手法是应用大光圈技术;2、你虚化了较暗背景,突出了主体;3、对焦准确,清晰度高。</p><p>缺点:1、人物形象选择不利;2、该人物卫生太差;3、头像居中不妥,应当随人物动态方向确定两侧空间各留多少;4、调整过度,反差过大,如白毛巾失去层次无法挽回;5、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正中午顶光不适宜拍摄人物形象。</p><p> 当然,摄影创作应当体现老农民饱经风霜的劳苦形象,但有必要有选择性和代表性。</p> <p>引导调整11:</p><p>剪裁掉头像背后部分空间,剪裁掉白毛巾高光部分,突出主题主体形象与方向感。</p> <p>张海芳摄影原片12</p><p>同样存在居中问题,不过人物神态还不错,你抓住了自然瞬间。</p> <p>引导调整12:</p><p>由于人物属正面动态,故宜以头像特写处理,同时裁剪掉白毛巾高光部分,突出脸部形象。</p> <p>赵玉芳摄影原片1</p><p>构图简洁,主体突出,色彩鲜艳。</p> <p>赵玉芳摄影原片2</p><p>虽色彩鲜艳,但主体对焦不实。</p> <p>引导调整2:</p><p>裁剪调整后让蜜蜂大些</p> <p>赵玉芳摄影原片3</p><p>竖构图拍摄油菜花特写,控光正常,色彩丰富。但线条有点乱。如何体现花卉亭亭玉立?需突出一两枝花卉足矣。</p> <p>赵玉芳摄影原片4</p><p>横构图拍摄大面积黄花司空见惯,目的是追求视野开阔,繁花似锦。但天空与黄花面积平分秋色,会影响主体视觉。</p> <p>引导调整4:</p><p>裁剪天空,扩大下部面积。</p> <p>赵玉芳摄影原片5</p><p> 问题同上,不过该片增加红色予以点缀,起到了调色跳色衬托作用。</p><p> 其他同学应当学习的是,赵玉芳将红色点缀位置导演至恰到好处,而且人物方向前方留有足够空间,充分说明赵玉芳在构图艺术上进展迅速。</p> <p>引导调整5:</p><p>同上幅,裁上扩下后效果。</p> <p>赵玉芳摄影原片6</p><p> 建筑为主体,黄花为前景,远山及天空为背景,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刚柔和谐,聚焦清晰,线条明快。</p> <p>赵光喜摄影原片1</p><p>赵光喜夜景拍摄很有经验,值得学习。该片构图应用樱花前景,从视觉观察,透视感强,景深大,线条清晰,可能应用了广角镜头拍摄,导致建筑物有些倾斜变形。</p> <p>引导调整1:</p><p><br></p> <p>赵光喜摄影原片2</p><p> 风光摄影,蓝天白云,清晰透彻。可见,赵老师在控制曝光量上技术娴熟。不过下面主体部分面积小了些,可能是站位偏低,或为了追求蓝天白云效果而忽略了主体景观。</p> <p>赵光喜摄影原片3</p> <p>引导调整3:</p> <p>赵光喜摄影原片4</p><p>存在倾斜和天空过大主体园不完美问题</p> <p>引导调整4:</p><p>裁上扩下矫正倾斜后效果</p> <p>赵光喜摄影原片5</p><p>同样存在倾斜问题,且人物有站等拍摄的非自然现象。</p> <p>引导调整5:</p><p>矫正倾斜并裁剪下部,回避站等现象,突出春色环境。</p> <p>赵光喜摄影原片6</p><p>这是一幅体现农民工在春色环境下劳动场面,故农民工应当为主体。</p> <p>引导调整6:</p><p>可大胆裁剪樱花前景,突出农民工主体。</p> <p>赵光喜摄影原片7</p><p>人物周围空间有余,但太居中了。</p> <p>引导调整7:</p><p>裁剪调整后效果</p> <p>赵光喜摄影原片8</p><p>学艺女孩:戴口罩学艺,明确交代了时间为抗疫情时期,可留下永久的回忆。</p> <p>引导调整8:</p><p>裁剪后效果</p> <p>赵光喜摄影原片9</p><p>赏花岁月,浪漫女孩。抓拍跳跃宜竖构图仰拍。仰拍可以提升跳跃过度。</p> <p>引导调整9:</p><p>改为竖构图,向下扩大地面幅度,提升跳跃主体高度后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