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融化,万物回春。疫情笼罩下的特殊时期,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如火如荼,莘莘学子的求知热情不减,教师们的教研精神愈盛。“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已经深深融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里。<div> 我校音乐组老师于2020年4月7日下午5点,利用微信视频会议,召开网络会议,实现“空中教研”活动。</div> 音乐组全体老师收看瑞安空中课堂陈青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彼得与狼》一课。这是一堂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于1936年,是一部加有朗诵的生动有趣的交响童话。它叙述了机智勇敢的少年彼得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逮住了凶狠的大灰狼的故事。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表现音乐的能力增强。陈老师的音乐欣赏课将音乐作品的显著特点都一一罗列出来,但也主次分明。通过这堂课,相信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有关的乐器和音色,而且还知道他们分别可以代表的情绪,大大丰富了孩子们对乐器这一块的认识。<div> 音乐组老师围绕着“如何有效地聆听”这个主题,针对听课内容,积极发言,展开讨论。<br></div> 包静舒老师:《彼得与狼》是一部交响童话,每一个乐器代表了一个故事人物,将音乐里每个乐器单独罗列出来,使音乐形象非常鲜明而且通俗易懂,先逐一聆听,并记录感受以后,再整体聆听,最后在通过视频,用乐器来演绎童话,使整堂课每个聆听环节都能听之有效。 陈镭今老师:教师抓住细节、以小见大。如抓住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用心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张阳阳老师:就本课而言,这首乐曲是以童话故事为音乐背景,所以以故事为导线,去聆听音乐!通过聆听,找出故事中的角色以及所对应的乐器,层层递进,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各种乐器以及音色特点!所以在以后欣赏课的教学中,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去建立一条主线,抓住以下几个音乐要素乐器、音色、旋律走向、强弱、快慢的特点,以这几个方面展开聆听。可先完整再分段或者先分段再完整,视教学设计而定。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见解! 今日的教研活动是为了明天的线上教学更加顺畅。老师们将在线教学研讨、设计教学的成果,实践运用到在线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分享在线教学的宝贵经验,研讨在线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对提升线上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先进的经验、实用的策略、巧妙的方法让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