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p><p> 青城天下幽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天下齐名。</p><p>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p><p> 青城山主要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古建筑。</p><p><br></p><p><br></p> <p> 2020年初始新冠病毒流行全球,3月底国内抗疫形势转向良好。景区逐步开放。编者宅家两个月以后于3月23与家人驾车青城山,开始探幽之旅。</p><p><br></p> <p> 从这里开始了青城山游览之旅。</p><p> 在鹤翔山庄停好车,徒步来到青城山进山入口。</p><p> 入口右边是人行道, 购票指示牌。左边是车道和限行规定牌。</p><p><br></p> <p> 进山通道名叫赤环路,路两边是杉树。有指路牌。</p><p><br></p> <p> 绿树成荫,前面是迎宾牌坊赤城阁。</p><p><br></p> <p> 赤城阁修建于1988年。是青城山入口新增建筑。</p><p><br></p> <p> 青城山道教学院2007年經國家宗教局批准成立,地址赤环路边。</p><p> 是四川省民宗委和四川省道教协会协办,青城山道教协会具体承办的全国道教院。有120名學員。</p><p> 现在大门关闭。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学校停课。</p><p><br></p> <p> 道教学院里面有文昌殿,由于疫情警报还没有解除,现在还关闭着。</p><p><br></p> <p>青山亭</p><p> 青城山游玩第一风雨亭。小巧精致,玲珑剔透。建于1987年。</p><p><br></p><p> </p> <p> 疫情提示牌:游客请戴口罩,保持两米距离。</p><p><br></p> <p> 这里是“成都市森林消防大队青城山靠前驻防分队”名称有点长。是青城山的保护神。</p><p><br></p> <p> 观光车停车场,前面就是青城山山门了。</p><p> 从停车场到此地1.8公里,10元/人。</p><p><br></p> <p> 西蜀第一山寨门,建于1987年</p><p><br></p> <p>山寨门柱的对联:</p><p> 看三十六峰雨晴浓淡元章画</p><p> 有百零八景行吟顾步少陵诗</p><p><br></p> <p> 青城山土地庙。</p><p> 要打听白素贞在青城山哪个地方修炼?请求问这庙里的老公公,老婆婆。</p><p> 因为这小庙是青城山物管处。青城山的住家户都在他们的名下。</p><p><br></p><p><br></p> <p> 青城山大门,右边是澳门援建纪事碑和AAAAA风景区石碑</p><p><br></p> <p>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 澳门基金会援建青城山古建筑群历时3年得与完成。</p> <p> 国家旅游局于2005年7月6日发布了第23号令《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p><p> 青城山于2007年5月8日由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国家级5A景区</p><p><br></p> <p> 青城山门票二维码</p><p> 疫情期间避免病毒传播。预约购票扫描。网络微信支付不收现金。</p><p><br></p> <p> 购票价目表。门票比平时略有下降。</p><p> 附消息一则:2020年3月30日至4月30日期间,</p><p>凡是在都江堰市产生(餐饮、酒店、购物、娱乐等)任意消费的游客,通过青城山—都江堰官方平台网络预约,提交本人身份证、健康码、都江堰市消费信息等,刷本人身份证,均可免费游览青城山—都江堰景区。</p><p><br></p> <p> 游客在售票厅前面扫码付费,窗口取票。</p> <p> 买了票,还要有个人健康码。通过用手机扫描天府通二维码。</p> <p> 手机扫描显示健康码是绿色的图面。</p><p><br></p> <p> 大门左边石牌文字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青城山古建筑群 </p><p> 2013年月5日国务院公布</p><p> 四川省人民政府立</p><p><br></p> <p> 青城山大门背面的横匾。</p><p> “ 青城天下幽 '' </p><p> 由 魏传统(1908-1996)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人,当代著名书法家解放军少将军衔。中国楹联学会首任会长题写</p><p><br></p> <p> 建福宫</p><p> 在山门的左侧。始建于晋代,如今看到的建筑大多是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p><p> 因为防疫情期间。没有开放。</p><p><br></p> <p> 飞仙馆后面的路牌标注距离有误。这里标注到天师洞2600m。但是往前走了好一段路,路牌标注还有3200米。嘿嘿!</p><p><br></p> <p> 天然阁</p><p> 一座三层八卦骑檐的亭阁,以原木留皮为柱,老木为依,生树构架,枝藤缠绕,树根为凳,随势造型,高度融汇了道教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三生万物”的思想。</p><p><br></p><p> 阁上对联:</p><p> 烟霞怀旧侣,山月盼游人。</p><p> 该亭建于1988年。</p><p><br></p><p><br></p> <p> 天然阁在楠木和杉木混交林中</p><p><br></p> <p> 注意</p><p> 此处是步行上山和坐索道缆车上山的分道口。切莫走错了。</p> <p> 引胜亭 </p><p> 亭阁装修不用花稍的油漆颜料,亭阁如活木,立于山林不与自然争风头。 </p><p> 对联:</p><p> 云蹬纡回,倏到危岭忽开爽;</p><p> 迷离烟树,旋步绝顶拔荆榛。</p><p> 建于1992年(壬申)</p><p><br></p><p><br></p><p><br></p> <p> 天然图画</p><p> 一座十角重檐式的清代亭阁,雄伟的牌坊矗立于长长的石级之上,地势极为险峻。</p><p><br></p> <p> 天然图画坊</p><p> 建于清光绪年间,为重檐歇山式木穿斗建筑,面阔三开间8.35米,进深2.8米,高6.3米。</p><p> 对联云</p><p> 溪壑奔腾,百川东去通千派;</p><p> 云霞缥缈,万里西来第一山。</p> <p> 天然图画坊背面匾额题词:</p><p> “嶂层峦 ”</p><p> 石栏刻字:</p><p> “天人合一”</p><p> 旁边有餐馆经营道家菜,但是没有开放不营业。</p><p><br></p> <p> 山阴亭</p><p> 苔深不雨山常湿</p><p> 林静无风暑自消</p><p><br></p> <p> 五洞天</p><p> 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p><p><br></p><p><br></p> <p> 对联:</p><p> 府以清壶嫏环居福地</p><p> 天然城郭龙虎拟仙山</p><p><br></p> <p> 2010年新建,天师洞山墙红艳艳。</p><p><br></p><p><br></p> <p> 此山墙由澳门基金会出资援建</p><p>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青城山众多道教宫观损毁严重,澳门基金会捐款近1.8亿元人民币,援建老君阁、上清宫、天师洞等古建筑群和青城山道教学院,使青城山道教宫观古建筑群在震后得以恢复和重建。</p><p><br></p> <p> 天师洞</p><p> 又名“古常道观”,是青城山的主要古建筑之一,现在是青城山道教协会所在地 ,现存建筑为清末所建,主要有三清殿、三皇殿、皇帝祠。 古常道观坐落在陡峭的山坡之上,下方即是52级石台阶。</p><p> 据说天师洞有一副对联,很有名气。因为大殿没有开放。现在附录对联如下:</p><p> 事在人为 休言万般都是命</p><p> 境由心造 退后一步自然宽</p><p><br></p> <p> 佛教徒游览道观。也是文化交流。</p><p><br></p> <p> 天师洞大门门洞背后阁楼上是财神菩萨。</p><p> 他坐在大门背后,是不是天师洞道观内部财务的管家,坐在门口监督洞内银钱收支?</p><p><br></p> <p> 天师洞大院有茶园和餐厅,也有住宿。除了卖茶,餐厅没有营业,据说石梯下的泉水豆花很有名。石梯是52级,也不想再下去了。</p><p><br></p> <p> 拜一拜路边的小庙,这里是救苦真君。</p><p><br></p> <p>掷笔槽</p><p> 走出天师i洞,但见掷笔槽是山谷裂开了70米深的槽状,宽约18米,石壁旁边虽然有栏杆,也让人觉得目眩神离,心惊胆战</p><p><br></p> <p> 掷笔槽传说</p><p> 天师张陵为民除害,带着自己的法器天师笔前去擒拿魔王,天师执笔用法力将山开槽,以此震慑魔王,魔王见天师法力如此高强,便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p><p><br></p> <p> 走出掷笔槽不远就是到卧云亭</p><p> 路边小歇。此地午餐,方便面10元一桶。还好,开水充足。</p><p><br></p> <p> 小店的茶座。外面景色很好,茶价也到位。</p><p><br></p> <p> 小店老板穿道家服,不知道是不是道家人。</p><p><br></p><p> </p> <p>在小店休息以后不饿,不渴,不累。继续登山!</p><p><br></p><p><br></p> <p> 卧云亭</p><p> 经过一段陡坡便是卧云亭,亭前有小摊。摊主不在,扫码付费。</p><p><br></p> <p> 站在卧云亭前,回顾崎岖山路。</p><p><br></p> <p> 朝阳洞</p><p> 这是一个大山洞。能够把道观建在山崖的绝壁里面,真的够巧妙。据说这个地方还是蒋介石当年躲避日机轰炸的地点之一。</p><p><br></p> <p> 朝阳洞外的挂着祈福红绸,祷告平安度过冠状病毒疫情侵袭。</p><p><br></p> <p> 朝阳洞内的文字介绍</p><p><br></p> <p> 朝阳洞边的茶水饮食小店。</p><p><br></p> <p> 走出朝阳洞,迎面就是99道拐石梯陡坡。</p><p><br></p> <p> 壮观台 </p><p> 登过99道拐的石梯以后是一段片路。</p><p> 这个亭台的额匾题写怎么读,是”台观壮“呢,还是“壮观台”?</p><p> 该亭建于1990年</p><p><br></p> <p> 壮观台上凉风习习,远望山脚下的成都平原。确有壮观之景。</p><p><br></p> <p> 齐云阁</p><p> 山亭的名称虽然优雅,但匾牌裂缝,油漆剥落。匾额破烂,不免扫兴。</p><p> 该亭建于1990年</p><p><br></p> <p> 走出齐云阁 但见老君阁,老君阁没有开放,只能远望。</p><p><br></p> <p> 路边的摩崖石刻:</p><p> ”天下圣迹 “ </p><p> 渔山老人题写</p><p><br></p> <p> 摩崖石刻: </p><p> ”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p><p> 黄天鹄所题</p><p> 13级宝塔老君阁就在此山顶上。</p><p><br></p> <p> 上清宫</p><p> 终于登上了上清宫,这个道观始建于晋代,唐玄宗时又加修建,五代间前蜀王王衍重建,明末毁于火,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所建。</p><p><br></p> <p> 上清宫</p><p> 上清宫门外高大的冷杉已经枯萎。大门紧闭没有开放。</p><p> 这个道观始建于晋代为唐玄宗时又加修建,五代时前蜀王王衍重建,明末毁于火。现存宫殿建于1862-1874年间(清代同治年间)。</p><p> 宫里面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玉皇殿。道德经堂。</p><p> 还有传为麻姑浴丹处的麻姑池以及鸳鸯井等名胜。珍藏有楠木刻板《道德经》、《阴符经》全文及张大千、徐悲鸿书画展厅。</p><p> 宫外左侧有旗杆石,传为明末张献忠起义军练兵遗址。 </p><p><br></p><p><br></p><p><br></p> <p> "上清宫" 匾额</p><p> 蒋介石1940年手书</p><p> 对 联:</p><p> “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p><p> 是国民党元老之一、大书法家于右任题写。</p><p> “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p><p> 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p><p> 是冯玉祥将军的手笔</p><p> 以上两幅对联都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原句。</p><p><br></p><p><br></p><p><br></p><p><br></p> <p> 上清宫外的茶园,清茶一杯,方便面一桶。</p><p><br></p> <p> 上清宫外商铺</p><p> 方便面10元一桶。上下山统一一个价。</p><p><br></p><p> </p> <p> 索道进出口</p><p> 这里是月城湖到上清宫索道进出口</p><p> 索道停止运行时间: 下午5:00</p> <p> 月城湖索道摆渡船</p><p><br></p> <p> 青城山著名的滑杆业务,这个期间也没有了。只有一张抬滑杆的价目表。游山老人在望牌叹息。</p><p><br></p> <p>路旁的宣传牌,正播放着新闻。</p><p><br></p> <p> 编者留影。</p><p> 左臂上贴的是健康绿标。</p><p> 背包里面一瓶矿泉水,两个耙耙柑。除了手机俩手空空如野。</p><p> 最后,编者谢谢您的浏览。更欢迎你留下意见!</p><p> 2020.4.5凌晨</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