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我知晓——中英文学校106班

小郑

<p>  清明节都是固定在公历的4月4到6日,农历上没有固定在哪一天。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清明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清明的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扫墓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慢慢地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p> <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清明节的来历</b></p><p> 春秋时期,有一个妃子千方百计要让自己的孩子当上皇帝.于是她设计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途中重耳饿晕在一棵大树下。重耳手下有个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下去……</p><p> 后来,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他重赏了身边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重耳羞愧极了,他立即派人请介子推,可怎么也没请到。于是重耳亲自到绵山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不肯出面。有人给重耳出主意:放火烧山,只留一条出路。可没想到介子推被烧死了。重耳伤心极了。</p><p> 第二年,重耳再来此地纪念介子推,发现烧焦的老柳树又复活了。重耳把这棵树起名“清明柳”,又把这个日子定为“清明节”。</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清明节的习俗</b></p><p>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p> <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清明节的饮食</b></p><p> 清明节的饮食并没有统一品种,各地方的习惯差异比较大。先秦时一般就是吃粥,到了唐代又出现了面筋、豆腐以及冻肉、腊肉等。</p><p> 在南方,清明时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素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清明吃螺肉叫挑青,吃后将螺壳扔到房顶上,说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便于养蚕。可带壳炒食,也可煮熟后挑出螺肉凉拌或炒食。</p><p> 还有清明吃鸡蛋,这种鸡蛋被叫做节蛋。节蛋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画蛋,是将鸡蛋、鸭蛋煮熟后,用茜草汁作为染料,在蛋壳上描绘花卉。过数日将蛋壳剥去后,蛋白上便显出蓝色的花纹图案,煞是好看。另一种则是雕蛋,是将鸡蛋、鸭蛋煮熟后,先用笔在蛋壳上绘上花纹图案,然后用刀雕刻,将整只蛋镂空,再将蛋清、蛋黄依次取出。其雕工之精细令人赞叹,既可以吃,又可以观赏。</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清明节的作品</b></p><p>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丰富的内涵为历朝历代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沃土壤。盘点我国独具特色的清明文学和艺术,历代文人通过清明节抒怀,留下不少经典作品,典型的可从“一首诗、一出戏、一幅帖、一卷画”管中窥豹。关于清明的诗有很多,作为一年级的我们就先了解一首《清明》吧!</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忠魂永存 缅怀先烈</b></p> <p>  从此刻开始,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为所有逝世忠烈哀悼默哀。</p>

清明节

清明

重耳

介子

寒食

扫墓

踏青

禁火

鸡蛋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