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上的保定老街道(二)

香蔼墨轩

<p>  为了宣传保定,让更多人了解古城的历史文化,我制作了一期《名片上的保定老街道》美篇,发表后,得到了朋友们的好评,应大家的要求 ,已将第二期制作完成,现分享给大家。本期文字摘自保定《地名资料汇编》,老照片选自《保定古城旧影》,对这两部书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参与者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p><p> 谷国庆</p><p> 2020年4月5日</p> <p>史家故址庵北段南向视景</p> <p class="ql-block">名片地址: 史家故址庵21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家故址庵</p><p class="ql-block"> 南北走向,南至兴华路,北至裕华西路,支路与唐家胡同相通,路长392米。宽4米。此街西胡同路北,曾有一座明代史某建的白衣庵,庵毁后,曾称史家故址庵和史家修、释家庵、西白衣庵等名。1969年改为史家街。1981年,复名史家故址庵。</p> <p>清末民初的中新街西河沿,是护城河入莲池的河道。</p> <p class="ql-block">名片地址: 中新街30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心街</p><p class="ql-block"> 东西走向,东至永华中路,西至唐家胡同,路长278米宽,3.5米。</p><p class="ql-block"> 此地原有流入古莲池的一条人工河,位于莲池西侧,故名西河沿,丁家胡同并入该街。1950年河道被填平,改为中新街。</p> <p class="ql-block">体育场街中段东向视景,原称三皇庙街,成L型,右侧为淮军公所</p> <p>名片地址: 体育场街51号</p><p><br></p><p>体育场街</p><p> 东西走向,西至环城西路,东至唐家胡同,路长234米,宽3.5米。此街西端原有三皇庙,故称三黄皇庙街。原称三皇庙牌楼。1956年与周家胡同合并,因西端为保定市体育场,故名体育场街。</p><p> 该街西端北侧原为枣树院,光绪年间晚期,改建为慈善机关的养济院,俗称“瞎子大院”</p> <p>荷包营南口向北视景</p> <p>名片地址: 荷包营3号</p><p><br></p><p>荷包营胡同</p><p> 该胡同的走向为由东向西折向南呈不规则街道,东至唐家胡同,南至体育场街,路长170米宽1.5~3.7米。</p><p> 此地原有一条人工河(后被填平),河与胡同的走向构成荷包形,顾得名荷包营。</p> <p>东升街南段北向视景</p> <p>名片地址:东升街88号</p><p><br></p><p>东升街</p><p> 南北走向,南起东大街,北至辅誉街,东至环城东路,西至辅誉街,路长677米宽,2.5~3米。驻有保定市酒厂宿舍。宋朝于该街北端修建东岳庙,故此街名东岳街 1928年改为东耀街;建国后改名东升街。</p><p> 该街中段两侧原为大河坑,故有四水(死水)不流之一的东岳庙坑之称。支撑。河坑早已填平,现已建起居民宿舍。</p> <p>石柱街西口东向视景</p> <p>名片地址: 石柱街20号</p><p><br></p><p>石柱街</p><p> 东西走向,东起环城东路,西至中华路,路长247米,宽3~5米。该街有一大型石柱(柱上刻着“泰山石敢当”字迹),得名石柱街。</p><p> 原来仅有中华路至东升街之间的一小段东西走向的街道,后来向东延伸到环城东路。东部南侧原为大河坑,即保定名胜似名胜中四水不流之一的东岳庙坑。已填平建成居民住宅。</p> <p>辅育街东西街西口东向视景</p> <p>名片地址: 辅誉街39号</p><p><br></p><p>辅誉街</p><p> 北至环城北路,南至东升街,西至中华路,东至东升街,路长245米,宽4米。西段驻有中华路小学(原府狱和府司狱、保定刑厅驻地)。因明代此地设有保定府狱,故称府狱街民国17年雅化地名时,改为辅誉街。</p> <p>秀水胡同东西巷中段向西视景</p> <p>名片地址:秀水胡同50号</p><p><br></p><p>秀水胡同</p><p> 南北走向,北起市府前街,南至西大街,西至永华北路,路长327米宽,2.5至3米。驻有市文联、市政协下属的民主党派、第二食品厂(稻香村食品厂)等单位。 </p><p> 该胡同北段路西,解放前驻有邮政局、电报局、路东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司令官宋焕章祠堂(原财政局),49号为日伪时期的蚨(fu)兴银号,另有天昌银号和义恒昌银号(原财政局对门)。</p><p> 相传此街原为在清代嘉庆年间,住有丁、甲两大家,曾称丁贾胡同。同治九年(1870年)以前,此胡同原有臭水沟,故名臭水胡同。同治十年(1871年)城区建下水道,使胡同面貌改,改观改名为秀水胡同。</p> <p>帅府胡同南端北向视景</p> <p>名片地址:帅府胡同20号</p><p><br></p><p>帅府胡同</p><p> 南北走向,南偏西,北偏东,南起西大街,北至双彩街,路长226米,宽三米。驻有红旗针织厂和武装部。</p><p> 元代,此胡同东侧设有张柔元帅府,故名帅府胡同。清代为前营游击署故址,清末设法政学堂;1967年,将此胡同改名为大众胡同,1981年8月又改为帅府胡同。</p> <p>和平里街</p> <p>名片地址:和平里街2号办公楼</p><p><br></p><p>和平里街</p><p> 呈不规则形,南至达五道庙,北至环城北路,东至永华北路,路长,434米,宽3.5米,其中一段宽为2米。建国前此处原为菜园,系贫民区居住区。因位于北城墙附近,故称北菜园。建国初期建成新居民区,1952年改为和平里街。驻有和平里粮店、和平里副食店。</p><p> 1937年“七·七”事变前,该街寸跷会负有盛名。</p> <p>枣儿胡同由北大街口西向视景</p> <p>名片地址:枣儿胡同</p><p><br></p><p>枣儿胡同</p><p> 东西走向,西偏北,东偏南,东起北大街,西通新北街,另有南北的支线,通往梁家胡同。路长261米,宽2米。</p><p> 该胡同两头窄,中间宽。形状似枣,故名枣儿胡同。西段原东西走向的胡同称大枣儿胡同,东段称小枣胡同,南北支线称北早胡同。</p> <p>永华北路中段路西</p> <p>名片地址:永华北路37号</p><p>永华北路</p><p> 南北走向,南起西大街,北至环城北路,路长719米,宽12米。驻有北市区工商局管理分局、永华北路小学、北市区医院第五诊所、市仪表厂等单位。</p><p> 清代此路南端叫皂君庙,中段叫邢家牌楼,北段叫大夫第和大五道庙后街;1928年后,该路易名为民生北街;1938年改为新民北街;1946年改为中山北街,建国初期调直加宽。与永华南路(永华中路)相对,名为永华北路。</p> <p>城隍庙街南段南向视景</p> <p>城隍庙街12号</p><p>南北走向,南起西大街,北至是招待处,路长354米,宽9米。历来为繁华的商业街,驻有市政招待处(原为城隍庙街市场)、百货商店、镜箱门市部、副食品商店、土产门市部等单位。</p><p> 元太祖22年公元(1227年)在此建城隍庙,故名城隍庙街。该街北段路西,有清代建的七贤祠(原为五贤祠)。中段路东原有基督教长老会教堂一所 曾附设教会小学。</p><p> 1969年改为光明街,1981年8月复名城隍庙街。</p> <p>敖山胡同南口北向视景</p> <p>名片地址:敖山胡同21号</p><p> </p><p>敖山胡同</p><p> 南北走向,呈不规则形,北偏东,南偏西。南起双彩街,北至法院东街,路长140米,宽2米。</p><p> 该胡同南口西侧原有廒神庙,故名廒神庙胡同。神与山发声近似又以敖代廒字,俗称敖山庙胡同,1969年改为红光胡同,1981年又改为敖山胡同。</p> <p>民国年间的西关大街</p> <p>名片地址: 西关大街52号</p><p><br></p><p>西关大街</p><p> 东西走向,西偏南,西起京广铁路,东至环城西路,路长957米,宽8.8米~12米。驻有市五金公司、五金电料、百货、食品等商业门市部和建华路派出所、郊区供销社、市工商局、光华路小学、西关派出所等单位。</p><p> 历代该接称西关大街。解放前是通往火车站的交通要道,为繁华的商业区。该街东段路北西关派出所驻地,原为康熙年间直隶巡抚于成龙建的祠堂;路南(十字东街)为乾隆年间音乐王锦建楼而造成冤狱,得名王家楼;中段路南是育德中学北门;西段南侧(原新开路一段)日伪时期著有日本神社。1946年东段称复兴路;西段称新开路(民国七年曹锟主持开辟始称)。1956年改名光华路东街和光华路西街。1981年将光华路东街和西街合并,更名为西关大街。</p> <p>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南关大街</p> <p>名片地址: 南关大街</p><p><br></p><p>南关大街</p><p> 南北走向,北至天水桥,南至三丰中路,路长552米,宽6米。驻有市五金公司批发部、市大百货批发部、市第二印刷厂、畜产品收购站、南关小学和百货、副食门市部等。</p><p> 此街位于保定旧城的南关,得名南关大街。原为商业街道,解放前有和兴隆、怀德厚杂货铺(现为副食、菜店)、救火会(现为南关派出所)。曾名南关。</p><p> “七·七”事变前,该街原分一、二、三街,统称南关大街,解放后,又将德善里、杨家胡同、潘家胡同、张家胡同并入此街。</p> <p>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北关大街</p> <p>名片地址: 北关大街</p><p><br></p><p>北关大街</p><p> 南北走向,南起环城北路,北至五四东路,路长630米,宽3米。北关生产大队本街驻中部西侧,还驻有北关旅馆、北关粮店等单位。为市民、农民杂居区。</p><p> 宋代建保州城时,始有此街,因为于旧城北门之外,故名北关大街。</p> <p>双彩街东端西向视景</p> <p>名片地址:双彩街39号</p><p><br></p><p>双彩街</p><p> 东西走向,东起永华北路,西至环城西路,路长424米,宽5米。驻有郊区公安局,和平里派出所等。</p><p> 清代早期,此街东段路南建有双财五道庙,故称双财五道庙街。民国初年,改为双彩五道庙街。该街由双财五道庙、箭道口、法院南街、伏魔庵合并而成。1967年改称红光街。1981年8月,改为双彩街。</p><p> 该街东段路北,原为清代的府经厅、前营马棚(后为前营游府),西端建有伏魔庵(现无存)。</p> <p>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新华路</p> <p>名片地址:新华路13号</p><p><br></p><p>新华路</p><p> 西偏北,东偏南,东起新华桥,西至火车站,路长686米,宽15米。驻有地区行署招待处和一、二、三招待所,还有中国人民银行新华路办事处、育红中学(今育德中学)、保定日报社保定地区基建委、建材局、建委设计处、车站食堂、铁路工务段、车务段等单位。</p><p> 此路建于建国初期,故名新华路。</p><p> 地区行署第二招代所驻地原为育德中学,第一招待所后院为育德工厂故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