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西马金润小学二年级</p>  <p>活动背景</p><p>延学在家已经有五周时间了,创编自己的数学绘本,涂一涂、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在这个特殊时期既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又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数学能力。让孩子们继续保持了旺盛的学习兴趣。他们在改写、续写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有利于对原有数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部分同学在重新构建中主动探究出新知识。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熏陶了学生的审美意识。</p><p>活动目标:</p><p>通过对活动1、活动2对自己已有作品进行改进,形成连贯、完整的绘本故事。加深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意义的理解,及其他感兴趣的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尝试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p><p>活动设计:</p><p>1.请你找出第一周创作的数学故事绘画作品,把它再次修改,完善。 (当然你也可以重新创作)围绕一件事情画出几幅图,看看你的故事 是否连贯、完整,形成完整的数学绘本故事。 </p><p>2.你也可以挑战自己,围绕“身上的尺子”、“有趣的数”等学过的 数学知识点,或者你感兴趣的、了解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创编,绘制成连贯的、完整的数学绘本故事。 </p>  <p>这是班级中一个学习很出色的孩子的作品,本次作品她根据自己的假期生活进行了创编。我发现她不仅在绘本创作中主动挑战了混合运算,还在最后的题目中运用了有余数的除法和带括号的计算。</p>  <p>先后两次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数学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图文对照语言更加简练,审美提升构图更加美观。</p>  <p>学生的第二次创作,使得数学信息更具整体性,整个数学故事更加连贯。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对于加减乘除运算意义的理解也能更加准确。在创作过程中老师的不断鼓励和评价也非常重要。</p>  <p>孩子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点滴小事,结合疫情、节日、游戏等生活实际,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数学绘本,真正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乐。</p>  <p>很多同学也改进了自己实际测量的绘本作品。更有细心的同学还发现这其中也蕴涵着乘法运算的相关知识,甚至出现了两位数乘法。不仅如此,她还主动探究出了怎样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两位数乘法。</p>  <p>除了创作绘本,孩子们还采用讲一讲、演一演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被运用到生活中去。</p>  <p>好的绘本:</p><p>1.起个新颖的故事题目</p><p>2.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p><p>3.有问题呈现引发读者思考</p><p>4.符合学生的语言和认知</p><p>5.简洁明了的画面</p><p>6.文字与画面,布局合理</p><p>7.注重与生活中的数学相联系。</p><p>8.数学信息之间有清晰逻辑关系。</p><p>9.数形结合的巧妙运用。</p><p>10.联系时事热点新闻、事件为素材</p><p>11.文字和画面除了体现美育,更重要的重点文字和画面要呈现重要的数学信息,既体现数学应用性,同时适宜渗透德育教育。</p><p>12.同一情景中 从不同角度观察中得到的思考。</p><p>期待更多孩子们的作品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