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一小“停课不停研,同备一节课”在线集体备课记录——《铃儿响叮当》第一课时。

雨韵

<p>集体备课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第一课时。</p> <p>参加集体备课人员:徐怡、周晨希、杨任蓉、夏媚</p> <p>一、教材</p> <p>二、集体备课记录</p> <p>三、教学建议</p><p><br></p><p>《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孩子们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歌曲。本节课中,这首歌以二声部合唱歌曲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用和谐、统一的声音通过合唱的形T式表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p><p><br></p><p>1、情境创设易能吸引学生。 </p><p><br></p><p>根据《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的内容及情绪,在导入环节,可以用圣诞节的钟声和音乐来刺激学生的听觉,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将他们带入了本课的音乐情境中。随后,八个学生在自己的座位底下找到了“圣诞老人”的礼物,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引发,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从而使学生乐于参加接下来的音乐活动。 </p><p><br></p><p>2、要重视学生的听觉体验。 </p><p><br></p><p>教材中的“唱一唱”是专为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而安排的一个二声部合唱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这一教学资源运用在课堂情境中,先由八人小组进行分声部带动全体学生视唱,再听这八人小组的二声部小合唱,既巩固了识谱视唱,又让学生获得了听觉体验。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堂中,八人小组的二声部小合唱唱得比较好,起到了示范作用。 歌曲教学中,让学生分别聆听独唱形式与合唱形式的《铃儿响叮当》,也是希望学生在对比聆听中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当学生获得二声部合唱音响的美好感受时,他们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合唱中来。 </p><p><br></p><p>3、要培养倾听对方声部声音的合唱习惯。 </p><p><br></p><p>对于高声部旋律较为熟悉的歌曲,从低声部入手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学生通过反复练唱低声部,较好地把握了低声部的音准。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应多次向学生强调边唱边倾听对方声部的声音。这是一种好的合唱习惯的培养,可惜的是大部分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甚至有个别学生在合唱时还将自己的耳朵捂上,生怕自己跟着对方声部唱“跑调”。 </p><p><br></p><p>4、合唱教学中声音的统一、和谐是难点。 </p><p><br></p><p>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但是要达到这个要求,需要长期的训练。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基本能完成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的演唱,基本做到声音统一。注意低声部的学生要能很好地控制声音,切记不要喧宾夺主削减‘高声部的旋律。</p><p><br></p><p>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获得合唱的体验和美的感受。虽然学生的合唱水平还不够高,但他们在参与中体会到了合唱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并能‘获得愉悦心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合唱教学,并将“如何用有趣、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合唱时做到声部和谐、声音统一”作为长期思考研究的问题。</p> <p>四、教学设计</p><p><br></p><p>教学内容:&nbsp;</p><p><br></p><p>本课教学内容以学习二声部合唱曲《铃儿响叮当》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唱,建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p> <p>教学目标:</p><p><br></p><p>(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二声部合唱《铃儿响叮当》,用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并在合唱中享受和谐、统一的音带来美的愉悦。 </p><p>( 2)在合唱中能唱准自己的声部,并能任意参与高声部或低声部的演唱。 </p> <p>教学重、难点:</p><p><br></p><p>1、能学会有感情地演唱会这首二声部歌曲。</p><p>2、参与合唱时能倾听对方声部的声音,注意声部和谐。 </p> <p>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器</p> <p>教学过程:</p><p><br></p><p>一、情境导入</p><p><br></p><p>1、CAI播放圣诞节的钟声和音乐(教师偷偷在几位学生的座位底下放“礼物”) </p><p><br></p><p> 2、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圣诞节气氛。</p><p><br></p><p> </p><p>3、师生交流:听了这段音乐,你脑子里出现的是什么画面? </p><p><br></p><p> 4、说出聆听音乐时所想到的。</p><p>(如:圣诞节、雪橇、圣诞老人……)</p> <p>二、唱一唱</p><p><br></p><p>1、师:刚才圣诞老人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看到我们正陶醉在音乐中,于是他悄悄地在几位聆听音乐最专注的同学的座位底下放了一份“圣诞礼物”,收到礼物的同学拿着你们的礼物快速地跑上来吧。</p><p><br></p><p>2、展示礼物。</p><p><br></p><p>(学生从信封里拿出写有旋律的彩色纸条) </p><p><br></p><p>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上来4人。 </p><p><br></p><p> 3、师:原来圣诞老人给我们送来了好听的旋律,请你们唱唱好吗? </p><p><br></p><p>4、请学生识谱视唱。</p><p><br></p><p>上台来的学生4人一组,先视唱,再带领本大组同学齐唱旋律。</p><p><br></p><p>(两组旋律分别为教材P46《叮叮当》的高低声部旋律)</p><p><br></p><p> 5、CAI出示二声部乐谱</p><p><br></p><p>(教材P46《叮叮当》的乐谱),请学生进行合唱。</p><p><br></p><p>全体学生加上歌词再次进行合唱,并作发声练习。 </p><p><br></p><p> 6、填上歌词:“叮叮当”,引导学生随琴进行发声练习。</p><p><br></p><p>(1=F→bE ,要求声音有弹性,相互听对方声部的声音。)</p> <p>三、学习歌曲。</p><p><br></p><p>师:听到同学们的歌声,我仿佛再次见到圣诞老人坐着马车来到了我们身边。其实今天我也收到了圣诞老人的礼物(CAI出示“礼品盒图片),这是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听吗?</p><p> </p><p><br></p><p>1、CAI播放独唱版和合唱版的《铃儿响叮当》,请学生说出歌曲情绪及不同演唱形式的不同感受。</p><p><br></p><p> 2、再次播放合唱版歌曲,要求学生仔细听低声部旋律。 </p><p><br></p><p> 3、用琴带领学生识谱视唱低声部旋律。</p><p><br></p><p> 4、教师用钢琴弹奏高声部旋律,请学生填上歌词齐唱歌曲低声部。</p><p>生边听钢琴的高声部旋律边唱低声部歌词。 </p><p><br></p><p>5、CAI播放歌曲伴奏,教师演唱歌曲高声部,请全体学生轻声唱低声部。</p><p><br></p><p> 6、请学生自学高声部。 </p><p> 先唱旋律,再唱词</p><p><br></p><p> 7、用钢琴伴奏,请全体学生齐唱歌曲高声部。</p><p><br></p><p> 8、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p><p>(提示学生注意演唱的情绪和力度,要求边唱边聆听对方声部的声音。) </p><p> 与教师合唱,在轻声唱低声部时注意聆听教师演唱高声部的声音。</p><p> 一、二大组轮流唱高、低声部,进行合唱。 </p> <p>四、参与表现</p><p><br></p><p>1、出示打击乐器:三角铁、串铃、碰铃,引导学生自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第一乐段伴奏,及时点评。 </p><p>学生自由创编节奏型,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第一乐段伴奏。 </p><p><br></p><p>2、选出一名学生担任领唱,用独唱与合唱相结合演唱歌曲,并请几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p><p><br></p><p> 3、尝试用竖笛进行演奏歌曲的两个声部。 </p> <p>五、课堂小结。</p><p><br></p><p> 师生交流,小结本课</p><p> 学生谈谈参与合唱的感受。 </p>

合唱

声部

学生

歌曲

响叮当

铃儿

旋律

教学

低声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