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之旅—达里雅布依《大河唱》

李钟鸣

<h3><br> 图文:李钟鸣</h3> <h3>  走过一座城池,用影像为心中的感动立碑.......<br>  掠过一抹远乡的风情,用真诚的文字题写碑文......</h3> <h3>  去年九月中旬,在完成新疆文联、新疆摄影家协会拍摄&quot;脱贫攻坚 异地搬迁&quot;任务过程中,我又得知达里雅布依乡将在九月底前完成全体村民的异地搬迁。得知此消息,对于有过两次进入塔克拉玛干腹地达里雅布依拍摄经历的我来说,真的替那里的老乡们感到高兴.......<br>  尽管近几年,由于众多游客和摄影师的不断涌入,网络上诸多介绍达里雅布依的图文中,不乏对这里有着&quot;世外桃源&quot;的溢美之词,但我深知在长达近10个月的春夏冬季,这里的沙尘,这里的炎热,这里的寒冷和这里严酷的自然环境,是我们这些在秋高气爽时节短暂逗留的人们难以想象的......</h3> <h3>  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克里雅人准备好了吗......</h3> <h3>  2017、2018连续两年,我和我的团队在深秋沿着克里雅河古河道,翻越起伏苍凉的大沙漠,历经艰辛,先后两次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布依,去探访繁衍生息在这里的克里雅人的生存状态,这个生活在大漠腹地的族群,数百年来遵循着先民的智慧,依河散居,与河相伴。对他们来说,克里雅河是他们的母亲河.......<br>  全长近500公里的克里雅河,是塔里木河的一支。她源自昆仑山深处的主峰乌斯腾格山北坡的古冰川和常年融积雪,由山涧大小十余条河流汇聚而成,她流经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最后注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一条长约300多公里的克里雅河生态绿洲......<br>  大河孕育文明,大河繁衍生命,大河承载着时间的重量,大河续写着一个不老族群的生生不息......<br>  从克里雅河的源头走到它的终结地,是我们此行的计划,2018年,在昆仑山深处,我们偶遇正在那里检查水利工程项目进展的于田县水利局的一位局长,他建议我们到克里雅河主要支流流经的第一个村庄去看看。当时,由于天色已晚,团队中一辆车油料不足,我们放弃了,此行达里雅布依,我们选择了这个村庄作为我们的始发地.......</h3> <h3>  进山的道路蜿蜒迂回在跌宕起伏的群山中,已是深秋,高山牧场偶尔有放牧的当地老乡,相对于南部新疆草场贫瘠,昆仑山脚下的这片山间牧场却显得丰茂,,同行的伙伴们相约来年夏季一定要来这里看看昆仑山的牧场.....</h3> <h3>  这方硕大的水域,如同一块翠玉,镶嵌在昆仑山间,万涓溪流汇聚成高山平湖.....</h3> <h3>再进昆仑第一村——<br>  昆仑第一村喀什塔什村,当地人又称流水村和玉石村。它隐秘在昆仑山深处的谷底,距离于田县100余公里......<br>  喀什塔什”系突厥和维吾尔语,是玉石和石头的意思,它是克里雅河的主要支流喀什塔什河流经的第一个村庄,村里的人们并不知道在这条河的尽头,还生活着一个极具传奇的族群......<br>  村庄座落在昆仑山深处一片相对开阔的山谷里,远眺整个村落,如同一幅有山有水有绿荫的山水画卷,为莽莽大昆仑平添一份勃勃生机。尤其让你感到惊奇的是,山坡的绿荫中,耕作精细的“梯田”有序的镶嵌的山谷间的空地,“梯田”在新疆境内是不多见的,它见证和沉淀着这片土地的先民们对土地的敬畏和对有限土地资源使用的极致......</h3> <h3>  被林荫遮掩的流水村,安静祥和,孩子上学,大人们农闲后的闲暇,晒着暖阳,聊着家常 日子就这么过着......</h3> <h3>  流水村有速度极快移动网络信号,手机也成了他们再平常不过的日常必备工具,遥远的喀什塔什其实和外部的世界很近很近......</h3> <h3>  每周一次乡村牲畜巴扎,是喀什塔什最生动的日子......</h3> <h3>  这个像古城堡的建筑,无疑是在整个流水村最独特最具地标意义的建筑了,上次我站在山坡上,用长焦镜头观察村落细节,就发现了它.......<br>  此次我们特意在这里做了停留,原来它曾经是阿羌乡驻流水村工作组的所在地,据当地人说,这个院子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建的,至于为什么修这种风格的建筑,他们说不清楚.....</h3> <h3>再进达里雅布依——<br>  前两次进入达里雅布依,我们基本都是沿着克里雅河的西岸进入的,此行的向导玉素普説:今年克里雅河水大,河水改道,东岸比较好走,但我提出,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克里雅河的终点,再者,据大量的前期准备和咨询及我们两次进入达里雅布依积累的经验,西岸是克里雅人主要散居地,这对我们拍摄来说非常重要。听了我的坚持,玉素普説他带我们走一条新路......</h3> <h3>  这张航拍克里雅河的片子,是同行的摄影家丁建斌老师在途中完成的,流淌千百年的克里雅河,在“死亡之海”用她的生生不息,用她的可歌可泣印记着生命的辉煌.......</h3> <h3>  达里雅布依乡在去年9月底之前,已经完成了村民的整体易地搬迁,新村在距离县城约100公里的大漠边缘。可耕地依然稀缺,快捷的公路可以直达那里,国家斥巨资新建的移民新居水电暖厨卫俱全,它让克里雅人彻底告别了世代居住的耙子房。<br>  随着近几年探险游介入达里雅布依,克里雅人也嗅到其中的商机,在乡党委和政府的统一指导帮助下,他们成立了由能人牵头的养殖、种植、旅游合作社,为达里雅布依乡的百姓在勤劳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进行着有益的探索.......<br>  妮莎是达里雅布依乡的第一个大学本科生,也是达里雅布依乡新成立的旅游合作社的掌门人。有梦的妮莎对这片大漠腹地里的绿洲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眷恋和特殊的情感,她至今依然记得进入大学第一天,在乌鲁木齐在她的校园里,她自豪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我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村庄达里雅布依”。回忆当时那一刻,妮莎说“同学们眼神里对她充满了敬意,对达里雅布依都充满了向往和好奇.......”<br>  为了回达里雅布依,妮莎婉拒了喜欢她,希望带她去山青水秀草绿伊犁的小伙子,也放弃了很多个在&quot;大城市&quot;谋职的机会,她説“城市里不缺妮莎,达里雅布依她是唯一”......<br>  村里的父老乡亲们都搬到了离县城更近的新村,留下来的是在这片孕育着克里雅族群繁衍生息的秘境里,准备发展养殖种植和旅游合作社的骨干们。妮莎没有从事旅游的工作经验,但她好学有热情。妮莎虽然年轻,但她能“舍己”更极富公心,她想和合作社的乡亲们一起完善设施,做好民宿,为千辛万苦来这里的游客提供优质的独居特色服务,但骨感的现实有时候让她感到力不从心,掉过好几次眼泪的妮莎依然对她和乡亲们的“守望”充满无法泯灭的激情,那个黄昏,她似乎在对我们说,也似乎对自己说“克里雅河是我一生的恋人......”</h3> <h3>  在达里雅布依,有大约十几家人加入了旅游合作社,他们可以为前来旅游观光的客人们提供食宿服务。交通不便、通讯不畅、语言沟通的障碍,信息不对称依旧是制约这里旅游发展的硬伤......</h3> <h3> 生活在大漠腹地的克里雅人,对环境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深深的融入他们的血脉,更成了他们的约定俗成。做饭的柴火,都是他们从很远的地方捡来对枯树根枝......</h3> <h3>  定格了克里雅河博大舒缓的样子,也留下自己在那一刻阳光下的影子,每一次远行都在自勉,走出自己......</h3> <h3>  奔腾欢唱的克里雅河出昆仑,流经于田县境,滋养灌溉了那里的农田,她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流域性约300多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一直延伸倒大漠腹地........<br>  克里雅河自然生态长廊由野生胡杨、红柳、灌木及芦苇构成.......</h3> <h3>  养羊和大芸种植,依然是克里雅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h3> <h3>马甲勒克胡—克里雅河的绝唱  <br>  经过两天的艰辛跋涉和边走边拍,我们抵达了这个被当地人称作“马甲勒克湖”的地方,向导玉素普说:这里曾经是克里雅河的终结地......<br>  丁建斌老师用大江无人机操控盘测出它的地理坐标,北纬38度29分31秒,东经81度51分29秒......<br>  当我们在这里进行航拍时,发现更远的地方似乎还有大面积的湖泊和胡杨林,我问向导玉素普,前面还有湖泊吗?他说从来没去过那里......<br>  克里雅河在这里完成了她的生命绝唱?</h3> <h3>  其实,向导玉素普说的新路,依旧是我们前两次走过的西岸路线,只不过由于克里雅河水丰,以往多个途经的古河道被河水淹没,这样的改道,无形中增加了驾驶车辆进入达里雅布依的难度,尤其是我们驾车横穿克里雅河进入大河沿,真是有惊无险......<br>  当然,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又报废了一台越野车的发动机,为此,向导玉素普在后来的时间,一直闷闷不乐......</h3> <h3>  随着于田县政府克里雅河的综合治理,这里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这片水域,我们看到了迁徙的天鹅......</h3> <h3>  告别达里雅布依的那个傍晚,残阳如血,她如同一个暮年的长者,无奈的滑落在大河沿那道高高的沙梁,沙梁上棵挺拔的胡杨依然倔强的仰望着上苍,生生死死三千年,智慧的哲人赋予胡杨人性的光芒,日出日落,岁月就这样无言的流淌,远处,依稀听见克里雅河在吟唱.......</h3> <h3>后记:<br>  常见于报刊和网络平台关于介绍达里雅布依的文字,都愿意用“与世隔绝”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她......<br>  当你走进了她,你才会发现,所谓的“与世隔绝”,是由于我们的无知或限于交通及自己的活动半径所限,我们隔离了她。智慧的克里雅先民们一直保持着和外部世界的沟通,他们的衣食住行、生产资料交换一直依赖着外部世界,从最早的驼队到后来的拖拉机,再到现在的越野、皮卡,手机通讯,学校、幼儿园、医院、小超市,他们与这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同步着......<br>  又一次完成了达里雅布依的拍摄,其中的许多艰辛都被感动自己的视觉收获抹去,达里雅布依,还有许多未解之谜......<br>  特别感谢丁建斌,张强年、白新建、徐庆江、季文书、冯亚丽、高龙起、车静、倪祥忠等老师先后两次陪伴我完成拍摄计划......<br> 聊以告慰自己的是,摄影专题秘境之旅—《达里雅布依》2017、2018年《新疆人文地理》杂志先后两次刊发,2018年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