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父亲于2020年3月17日庚子年二月廿四十七时五十五分去世,享年89岁。天年归尽,寿终正寝。</p><p> 失亲之痛无法因丧者高龄而抵减。哭天抢地,唯有炕前纸烟缭绕;入殓安棺,只觉灵前香火氤氲。夜已深,我心沉,我甚至想,看似不省人事的父亲其实是故意选择在我离开他身边时,背着我悄然去世,他不忍心让女儿看着他闭目咽气,正如他不情愿让女儿给她擦拭屎尿。本想趁父亲气息平稳,速回定襄给居家网课的双儿准备些吃食,次日一早再回父亲身边,但就在我刚刚离开一个半小时后,昏睡的父亲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p><p> 即使在断气的一瞬,心细如丝的父亲依然把能够施与的爱留给了女儿!都说父爱如山,我谓父爱若水。水清纯洁净,正如父爱真纯无杂;水长流不息,正如父爱浩大无尽;水流必向下,正如父爱不求回报;水无孔不入,正如父爱无微不至-----</p><p> 我在父爱的包裹中长大,又在父爱的暄暖中变老!</p> <p>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却是为事业、为他人、为良知而奔波不止的一生,也是为家庭、为责任、为爱而竭尽心力的一生。</p> <p> 2017年,《定襄文史》“世纪回眸”栏刊载李蔚东先生文《一个六代从教的教师世家》,写的是赵氏一个家族从六世到现在的十一世,即从父亲的曾祖到父亲的孙女辈,六代19人从事教师职业的事。父亲出身在世代教书的家庭。父亲的曾祖赵升秀、祖父赵秉哲都是清代秀才,父亲的父亲赵澍田是清末庠生,被誉为“同川最著名的教育家”,1912年续西峰创办西社学校时被聘为首任校长,后又任宏道女子中学首任校长。母亲的父亲李文申是我祖父的学生,也是同川有名的教书先生。父母都秉承了厚重的文风家传,又以言传身教渐染了他们的儿女后代。</p><p> 父母在童年时就遵命订婚,终在1950年结婚,从此到1998年母亲去世,近40年夫妻恩爱,相伴相守,琴瑟和鸣。在我们兄妹的记忆中,除了诸如年三十包饺子母亲要包进硬币而父亲坚决反对、父亲逼哥哥练字而母亲说不想写就算了之类的争执,父母不曾有过让儿女揪心的吵闹。在母亲因脑梗瘫痪在床的日子里,父亲对母亲的服侍和照顾,让我们做儿女的深深感动,并彻悟了夫妻情分的真谛。</p><p> 父亲16岁时走上徒步异地求学、在外工作的路:1947年就读晋中一中,1948年考入平定师范学校,1952年在平定师范附小任教,1955年任平定县委机关报《平定小报》编辑,1958年任平定师范团委书记。30岁时调回定襄:1961年任河边中学团委书记,1962年任季庄联校联校长兼季庄小学校长,1963年调团县委任干事,1964年任蒋村公社党委副书记。父亲本不慕仕途攀升,经历了文革动乱中的遭遇,更无心从政,1973年重新安排工作时,父亲放弃了解村农场、官庄公社等单位的领导职务,选择在电业局农电股任干事,直到1992年退休。父亲生于1932年十月廿四,殁于2020年二月廿四,冥冥之中,这是否是父亲一生追求精细和理想化自我的最后写照?</p><p> 父亲把青春献给了平定,平定人至今未忘赵老师,80多岁的国画家焦祥全从平定寄信给父亲,父亲调离后继任平定师范团委书记的吴彦章专程到家看望父亲;父亲选择农电工作,是为了普及农电常识,减少农村因用电常识贫乏造成的残疾和死亡,在父亲独自担当农电工作的20年里,定襄电业局农电工作几乎年年被评为全区先进,而父亲本人也被华北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山西电视台“党的生活”栏目曾专题报道了父亲的事迹;父亲在母亲去世后自学推拿,是在自我保健的同时善施他人,父亲不是医生,却买了无数的医书看了又看,县城乡村,有多少人经父亲倾力疗治而减轻了疼痛。</p> <p> 在父亲82岁生日时,我的丈夫撰写了一副上下联各82字共164字的长联,经付三忙先生手书为条幅,直到我去年退休前,一直挂在我办公室案边:</p><p> 秉文风家传,谨世事,安本分,由平定回定襄,先仕县继仕乡,远尘网终对农电情独钟,一只水壶一相机,骑自行车一辆踏尽境内村寨,独填宣讲安全者空白,消除隐患有几多,惠及百姓岂胜数,壮岁峥嵘未虚度;</p><p> 率天然质性,育儿女,惜孙甥,因侍疾而疾作,舍求医取求己,有作为竟把药典卷不释,两堆经书两茧手,沿任督脉两条寻遍躯间穴位,自成点压保健之法式,康强身体少十旬,善施他人难枚举,暮年嶙峋非等闲。</p><p> 这副对联可谓父亲为事业、为他人、为良知而奔波一生的写照。而父亲为家庭、为责任、为爱而竭尽心力,则是我打小亲身蒙受、永生铭心刻骨的。</p> <p> 从孩提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基本上新衣不断,时能尝鲜。父亲无论工资多么微薄,首先保障我能吃好穿好。在那个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年代,多少人穿衣都是姐姐穿了妹妹穿、补丁上面缀补丁,而我每到换季,往往有新衣服穿。上初中以后,我的衣服、围巾、帽子常常是父亲托单位的北京籍知青从北京买来,优质和时髦不逊于上班族。自调回定襄,父亲一直骑自行车往返于单位和家,每次回家,支起自行车后第一件事就是抱我,且每次都有礼物,哪怕只是几颗糖。记忆最深的是黄橙橙的面包,现在想想,这世上再也没有那么香的面包了。上高中后我天天跑校,一日三餐,母亲早早做好,父亲看着表等我下学,每顿都是热乎乎的便宜饭,吃饭时父亲连红薯皮都替我剥得干干净净。遇到雨天回不了家,父亲就穿上雨衣拿上饭菜,走着送到学校。夏天午休,父亲就坐在我身边,一边给我扇着扇子,一边看着表准时叫醒我,凉好糖水让我喝了上学。每次学校组织看电影,父亲总在电影院门口等着接我。在河边中学读书几个月,是我第一次离家在外,父亲经常骑自行车去看我,每逢礼拜天,父亲又准时去接我,所有需要带回的东西都绑在他骑的自行车上,只让我骑着空车一起回家。</p><p> 后来我工作了,父亲还是骑着那辆自行车,时不时到我单位看我,给我改善伙食,每逢礼拜六,父亲就在宿舍等我一起骑车回家。其实我考入工行也是承蒙父爱,是父亲骑着那辆自行车辛劳奔波,才为我赢得最后一个报名名额。再后来我结婚了,父亲依然骑着那辆自行车来家看我,依然要带吃的用的给我。再后来我有了女儿,已经退休的父亲时不时专程从家里赶来,送吃的、看望外孙女,然后回去。我女儿4周岁那年,我在财经学院脱产进修,丈夫一个人带着孩子,但后来工作实在忙不过来,就把女儿送给我父母照看,将近两年,父母对外孙女百般悉心照顾,对女儿的爱又在下一代身上延传。再后来我有了一对孪生儿子,已经骑不动自行车的父亲就乘坐公交,依然是时不时专程从家里赶来,依然是送吃的、看望我们,然后总说不给女儿添忙,于是饭也不吃就回去。即使八十六七高龄,父亲一打通电话就挨个嘱咐吃好饭、多锻炼、注意身体;每当天气有变想,就提醒我们多穿衣服。有几年外孙女常犯咽炎,父亲不知从哪里买来许多蝉蜕,洗净,晒干,亲手磨成面,又买来胶囊,把壳里的药倒掉,把磨细的蝉蜕粉装进去,然后送到家里。每次回娘家看望完父亲,父亲都要送出门外,直至巷尾看不到人影。2016年腊月,我被汽车撞倒住院,那年父亲手臂疼痛到连裤子都得哥哥帮他提起来系上的地步,但他硬是拄着棍杖赶到医院,看到病床上的我,父亲老泪纵横,流满每道皱纹。</p><p> 窥斑见豹,非独对女儿,父亲对儿子、对两个孙女、对外孙外孙女甚至对儿媳和女婿的关爱,都如水真纯无杂、如水浩大无尽、如水不求回报、如水无微不至------我们儿女后辈每个人对父亲给予自己的爱,都有深深的体味、满满的回忆。</p> <p> 身高一米八的父亲年轻时喜欢打篮球,退休前还和电业局的年轻人比赛,只要球到手中,几乎都能进球。因服侍母亲,父亲积劳成疾,于是开始钻研推拿。长期给人敲打,使他手劲很大;每天走路几十里,使他精神矍铄。80岁时,父亲依然能够双手向后倒钩一起,双腿直立腰部下弯让双手拍地。86岁平生第一次住院,此前不曾打针吃药输液。但自此之后,父亲身体日渐衰弱,而他对儿女和孙女、外孙们的牵挂却依然如故。父亲对我关爱太多,却从不替自己考虑,每次给他买衣服他都说不要花钱,衣服总是捡旧的穿,新的都放在柜子里。耄耋之年的老父,牙已经几乎咬不动任何食物,每顿饭靠喝粉状糊糊。看着父亲叠放在柜子里的衣服,看着父亲冲开的糊状食物,我心喋血------ </p><p> 每次听筷子兄弟唱《父亲》,总觉唱的就是我和我父亲: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感谢一路上有你!</p> <p> 36岁便失去母爱,而今如水父爱亦已不再。在爱的包裹中长大、又在爱的暄暖中变老的我,虽属晚觉,终谙爱当回报,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适逢举国抗疫,共克时艰,殡仪取消,丧礼从简,父亲竟不能像常人一样让儿女正常操办后事,只能草草入土为安。几端缘由,百感交集,愧疚裂肺,痛彻心脾,悲伤无央,维思茫茫------</p><p> 托体同山阿,长眠沐春风。亲爱的父亲,今夜,您已长眠;今夜,女儿无眠。今日白天,看着您瘦弱的躯体、身上的淤青,听着您微弱的呼吸、淤痰的呼噜,我和哥嫂竟狠心觉得既已无力回天,或许早点终止痛苦也是您老人家积德、行善、施爱的造化;今日夜晚,前思后想中,忽又想到您选择在这一非常时期离世或许也是故意,您生前最看重亲情,最不屑世俗的铺张,您既以顽强的生命力量,坚持陪伴后代度过阖家团圆的年;又以冷静的审时度势,选择在殡丧必须简陋、儿女无须劳累的特殊际遇从容淡定地离开人世。父亲啊,您的苦心厚爱让儿女如何消受?</p><p> 一腔悲情,两行酸泪,千言万语,无以名状,短笺祭父,难抑悲伤,呜呼哀哉,伏惟尚飨-----</p><p> </p><p> 2020年3月17日父亲去世日当夜泣书</p><p><br></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