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London)游

彭东升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伦敦(London )是英国的首都、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泰晤士河贯穿其中,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51°30′、东经0.1°5′。大伦敦面积1577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约为890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自两千多年前罗马人成立这座都市起,伦敦一直在世界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然而,最晚自十九世纪起,“伦敦”这个名称同时也代表围绕着伦敦市开发的周围地区。这些卫星城市构成了伦敦的都会区和大伦敦区。伦敦是世界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并列 。伦敦未获英国城市地位,正式来说算不上是城市,但因为自18世纪起她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娱乐中心之一,一般人都误以为她是一座城市。从1801年到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帝国——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因在其于科技发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和纽约并列为全世界最顶级的国际大都会。金融业是伦敦的支柱产业,伦敦是全球最重要的银行、保险、外汇、期货和航运中心。有19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位于伦敦,75%的世界500强企业在伦敦金融城设有公司或办事处,此外,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均于伦敦设有分支机构。全球大约45%的货币业务在伦敦交易。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证券交易中心之一。此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橡胶、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交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伦敦是全球最富裕和富人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有4944位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豪和近40万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富豪居住在伦敦,数量均为全球最多。伦敦的居民财富总量高居世界第二,数额和第一名的纽约十分接近。从2017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伦敦房地产市场吸引了200亿欧元的投资,名列欧洲城市榜首,巴黎和柏林分别以120亿欧元和80亿欧元排在第二和第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议会大厦,为世界文化遗产,是英国议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该建筑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尽管今天的宫殿基本上由19世纪重修而来,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时的许多历史遗迹,如威斯敏斯特厅(可追溯至1097年)、国葬前的陈列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从外表来看,其顶部冠以大量小型的塔楼,而墙体则饰以尖拱窗、优美的浮雕和飞檐以及镶有花边的窗户上的石雕饰品。在夜幕下议会大厦更显美丽,它的众多塔楼和针塔般的尖顶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像王冠一样闪闪发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威斯敏斯特宫的主轴线上是耸立在威斯敏斯特宫入口之上的维多利亚塔(高104米)和大本钟塔(高98米)。重量超过13吨的大钟得名于一位叫本杰明•霍尔的公共事务大臣。有4个直径9米的钟盘大钟是在著名的天文学家艾里的领导下建造的。当大钟鸣响报时的时候,钟声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响彻四方。大本钟内部不对非英国籍人士开放。但是进国会会议厅参观,可以近距离接触大本钟,免费而且不用预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伦敦眼又称千禧之轮,是为迎接新千年而设计的,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伦敦的地标,也是伦敦最吸引游人的观光点之一。伦敦眼于2000年开放,总高度135米,当时是世界第一大的摩天轮;共设有32个全封闭的座舱,每个可乘坐约20人,转完一圈约需半小时。•乘坐这座摩天轮可以俯瞰伦敦方圆25英里范围内的壮丽景色,期间还可以听到解说,一一介绍进入视野的伦敦主要地标。•夜晚的伦敦眼会幻化成一个巨大的蓝色光环,大大增添泰晤士河的梦幻气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伦敦塔桥是座横跨泰晤士河的上开悬索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伦敦塔桥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伦敦塔桥是一座吊桥,最初为一木桥,后改为石桥,如今是座拥有6条车道的水泥结构桥。伦敦塔桥下面的桥可以打开,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桥基上建有两座高耸的方形主塔,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的方形五层塔,高43.455米,两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远看仿佛两顶王冠。两塔之间的跨度为60多米,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桥面高于高潮水位约42米)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 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两块活动桥面,各自重达1000吨。从远处观望塔桥,双塔高耸,极为壮丽。桥塔内设楼梯上下,内设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酒吧等。登塔远眺,可尽情欣赏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风光。假若遇上薄雾锁桥,景观更为一绝,雾锁塔桥是伦敦胜景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滑铁卢桥长约400米,宽约25米,是英国伦敦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桥梁,介于黑衣修士桥和亨格福德桥之间。滑铁卢桥得名于1815年英国取得胜利的滑铁卢战役。由于这座桥的位置地处泰 晤士河的弯曲处,普遍认为从这座桥上看到的伦敦风光比地面的其他任何地方都好:西面是威斯敏斯特、南岸是伦敦眼,东面是伦敦市和金丝雀码头。滑铁卢桥得名于1815年英国取得胜利的滑铁卢战役。电影《魂断蓝桥》选择以该桥作为背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英国牛津大学(简称“牛津”,University of Oxford),最早授课时间为1096年,位于英国牛津,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其与剑桥大学并称“牛剑”,并与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牛津大学的具体建校时间已不可考,但有档案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授课时间,之后1167年得到了英国皇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牛津大学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该校涌现了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 900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培养了7个国家的11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3位总统和首相、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影响着整个文明世界。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从1902年起,牛津大学还设立了面向全世界本科生的“罗德奖学金”。</font></h3> &nbsp; &nbsp; 牛津共有38个学院,它们和学校的关系就像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那样采用联邦制形式。每一所学院都由Head of House和几个Fellows管理,他们都是各种学术领域的专家,其中大多数在学校都有职位。6个准学院,至今还保留着它们的宗教特许状。<div>&nbsp; &nbsp; 除学院外,牛津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尤其是后者),主要由学部来组织,学部不是大学内的自治单位,它们都是跨学院的机构,不附属于任何一个学院,不过各学部的教师和学生,首先是牛津大学内某一学院的一员。牛津现有16个学部:人类学和地理学学部,生物科学学部,临床医学学部,英语和文学学部,法学学部,经典、哲学和古代历史学部,数学学部,中世纪和现代语言学部,现代历史学部,音乐学部,东方学学部,物理科学学部,生理科学学部,心理学学部,社会学学部,神学学部,文科学部下一般不再分系,理科学部下又分成30多个系,有的学部还设一些中心和研究所。此外,有的研究所(如教育研究所,招收有研究生)不隶属于上述各学部,而直属于大学。<br>&nbsp; &nbsp; 在牛津大学就读的学生总数超过1.65万人,其中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占了1/3,在校研究生的数目约为5000人。<br></div>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基督教堂学院比较牛,它是牛津大学里最大的学院之一,也是最贵族化的学院,是世界上唯一一所教堂式学院,从这里走出13位英国首相。本来这就是做学问的地方,不可大声喧哗,可《哈利波特》的霍格沃兹学校和饭堂是在这里拍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阿什莫林博物馆。是英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之一,同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牛津镇因闻名于它的是世界一流学府的地位和遍布各地的古迹,使它成为人们极度梦想的城市。9世纪建立的,距今有1100多年历史的牛津城是英国皇族和学者的摇篮。大学城,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商业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使牛津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了青春的活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在牛津镇上遇到传播基督教的一对笑容可掬、十分可亲的夫妇,竟然还能说几句中国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位于伦敦市东南郊的格林尼治小镇,是伦敦著名景点之一。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后,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他首创利用“子午环”测定格林尼治平太阳时。该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1884年,经过这个天文台的子午线被确定为全球的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也称为零度经线。1997年,皇家天文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珍贵遗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格林尼治平时(GMT)是以格林尼治的观测做为基础的时间(直到1954年) ,此后,GMT时间是由其他仍然活跃的天文台计算出来的。GMT常被称为世界时,是观察那些来自银河系外的无线电源然后计算出来的。在格林尼治,游人可以调手表,对准世界上最标准的时间。理论上来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正午是指当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的时间。然而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并不规则,标准时间已由协调世界时取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坐落在英国伦敦议会广场西南侧,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它最初由笃信宗教的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于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现存的教堂为1245年亨利三世时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直到15世纪末才告竣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全长156米,宽22米,大穹窿顶高31米,钟楼高68.5米,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的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从11世纪胜利王威廉开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当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于1953年6月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举行加冕典礼的。每当新国王加冕时,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布置得焕然一新。各国代表、皇亲国戚上千人云集一堂,喇叭齐鸣,圣诗班高唱圣诗。大主教将王冕戴在英王头上。在2011年4月29日,英国时间11时(北京时间14时)迎来威廉王子与凯特•米德尔顿的世纪婚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在正门的门楣上有十幅浮雕人像,居然是世界各地20世纪的10位基督教圣徒,被称为“二十世纪杰出基督教殉道者”,这其中左起第五位是著名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和牧师马丁•路德•金,而最右边的那位则是一个中国人,名叫王志明(Wang Zhiming;1907~1973)。他是一个云南省苗族的普通牧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80年四人帮倒台后,国家为王志明公开平反并修建坟墓。没有想到,在国内从未听到过其大名的一介草民,却站在伦敦的西敏寺上与马丁•路德•金一起接受全世界的瞻仰。</font></h3> &nbsp; &nbsp; 英王加冕宝座在圣爱德华小教堂内,宝座下有一块称作“斯库恩”的圣石,圣石源于圣地,谁得到它谁就将统治世界。于是一通地争夺,先后被埃及、当时的西西里、西班牙和爱尔兰抢到手,后来苏格兰人从爱尔兰人手里将圣石抢过来,自公元847年,苏格兰的历代国王加冕都必须坐在这块石头上,使它成为苏格兰国家的象征。圣石一如既往地谁也不保佑,被爱德华一世掠回伦敦。苏格兰一直就想要回自家的宝贝,1996年,伊丽莎白女王把这块石头还给苏格兰。<br>石头上配了一把橡木椅子。以后历代英王登基时就在这椅上端坐加冕,因此,这把模样普通的椅子和下面的石头成为神圣的国宝。<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还是英王的墓地。1066 年撒克逊王爱德华死后就埋葬在这里。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的 20 多位国王都埋葬在这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亨利七世的教堂和陵墓,它位于中轴线正中的最后方,占据了整整三分之一的面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教堂内的“诗人之角”因埋葬14世纪诗人乔叟和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斯宾塞而得名。后来,英国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如牛顿、达尔文、瓦特、培根、莎士比亚、华兹华斯、狄更斯、奥古斯丁、哈代……。此外还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如丘吉尔、克伦威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却成为名扬全球的著名墓碑。</font></h3> &nbsp; &nbsp; 墓碑的译文这样写道: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br>&nbsp; &nbsp; 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br>&nbsp; &nbsp; 每一个到过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们可以不去拜谒那些曾经显赫一世的英国前国王们,可以不去拜谒那诸如狄更斯、达尔文等世界名人们。但他们却没有人不来拜谒这一块普通的墓碑,他们都被这块墓碑深深地震撼着,准确地说,他们被这块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着。<br>&nbsp; &nbsp; 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然有醍醐灌顶之感,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经历了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br>&nbsp; &nbsp; 我们每一人应该永远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持续做对的事。时刻提醒自己,改变自己,低调做人。<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温莎古堡在伦敦周围郊区,是威廉一世为防止英国人民的反抗建筑的城堡,坐落在泰晤士河边一个山头上,建于1070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1110年,英王亨利一世在这里举行朝觐仪式,从此,温莎古堡正式成为宫廷的活动场所。它具有900多年历史,城堡的部分建筑在1992年11月20日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共有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100间房屋遭到严重毁坏。所幸的是,由于当时城堡在维修之中,大部分珍贵的艺术品和家具已被搬走,而未毁于火灾。</font></h3> &nbsp; &nbsp; 经过历代君王的不断扩建,到19世纪上半叶,温莎古堡已成为拥有众多精美建筑的庞大的古堡建筑群。温莎古堡占地7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尚有人居住的古堡式建筑。所有建筑都用石头砌成,共有近千个房间,四周是绿色的草坪和茂密的森林。<br>&nbsp; &nbsp; 城堡的地板面积大约有45,000平方米(484,000平方英尺)。与伦敦的白金汉宫、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Holyrood Palace)一样,温莎城堡也是英国君主主要的行政官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每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温莎城堡度过,在这里进行国家或是私人的娱乐活动。她的另外两栋宅邸则是王室的私人住宅,分别是桑德林汉姆别墅。<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温莎堡位于泰晤士河南岸小山丘上,距伦敦近郊约40公里,是一组花岗石建筑群,气势雄伟,挺拔壮观,最初由威廉一世营建,目的在于保护泰晤士河上来往的船只和王室的安全,自12世纪以来一直是英王的行宫。1936年,英王爱德华八世在此向曾两度离婚的美国平民辛普森夫人求婚,为了爱情毅然放弃王冠,由一国之君降为温莎公爵,出走英伦三岛,直到1972年其灵柩才重返温莎。这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风流逸事,不但使古堡声名远播,也为温莎平添了几分缠绵浪漫的气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古堡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面的“上区”为王室私宅,包括国王和女王的餐厅、画室、舞厅、觐见厅、客厅、滑铁卢厅、圣乔治堂等。这里以收藏皇家名画和珍宝著称。滑铁卢厅是为庆贺滑铁卢战役胜利而建的,在宽敞高大的长方形大厅内,墙壁上挂满在滑铁卢战役中立下战功的英国战将的肖像,屋顶上悬挂着巨大的花形水银吊灯。西面的“下区”,是指从泰晤士河登岸进入温莎堡的入口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温莎堡里有座著名的教堂。圣乔治教堂在西区中部,始建于1475年,是一座当时盛行的哥特式垂直建筑,其建筑艺术成就在英国仅次于伦敦市区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自18世纪以来,英国历代君主死后都埋葬在这里。此外,还有许多王后(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享年102岁伊丽莎白•安吉拉•玛格丽特•鲍斯-莱昂也葬于此)、王子和其他王室成员的陵墓。教堂内厅是举行宗教仪式和举行嘉德骑士勋章,获得者每年朝觐国王的庆典的场所。艾伯特教堂在西区东部,原作为亨利七世的墓地而建,后由维多利亚女王改为安放其丈夫艾伯特遗体的教堂。教堂内有艾伯特亲王纪念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王宫。1703年为白金汉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称白金汉屋,意思是“他人的家”。1761年由英王乔治三世购得,作为王后的住宅,称为女王宫。1825年,英王乔治四世加以重建,作为王宫。从1837年起,英国历代国王都居住在这里。维多利亚-女王是居住在这里的第一位君主。皇宫是一座四层正方体灰色建筑物,悬挂着王室徽章的庄严的正门,是英皇权力的中心地,四周围上栏杆。</font></h3> &nbsp; &nbsp; 白金汉宫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路线,5层高的建筑其中2层为附属层,是服务人员专用,因此高度较低,外观的建筑材料为巴斯石灰岩,內部则以人造大理石和青金石为主、其他建材为辅,打造出专属白金汉宫的华丽堂皇。<br>&nbsp; &nbsp; 若皇宫正上方飘扬著英国皇帝旗帜时,则表示女王仍在宫中。如果没有的话,那就代表女王外出。如今女王的重要国事活动,如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都在该宫举行。此外,来英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王宫由身着礼服的皇家卫队守卫。<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白金汉宫宫内有宴会厅、典礼厅、音乐厅、画廊、图书馆、皇家集邮室等600 多个厅室,收藏许多绘画和家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宫殿前面的广场有很多雕像,以及由爱德华七世扩建完成的维多利业女王纪念堂,胜利女神金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台上,金光闪闪,就好像要从天而降似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白金汉宫正门的广场有铁栏是皇家禁卫军换岗典礼的场所。每年4-9 月时上午11:30至12:00都会举行的换岗仪式,其他月份每两天11:30举行一次,在军乐和口令声中,作各种列队表演,并举行的举枪互致敬礼,一派王室气象,常常吸引路人和游客围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牛津街是英国首要的购物街,是伦敦西区购物的中心,每年吸引了来自全球的3千万游客到此观光购物,长1.25英里的街道上云集超过300家的世界大型商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牛津街还为伦敦的中心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每小时有50辆公共汽车运行,4个地铁站与5条线路相连,从而确保了公共运输网的核心地理位置,也为商业的繁荣做了最好的铺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牛津街是到英国伦敦首选的购物街道,在这条不到两公里的街道上,竟云集了超过300家的大型商场。其中,老牌百货店SeIfridges集合了众多的顶级名牌,这里的英式周到服务能让你体验五星级的待遇。牛津街享有遍及全球的声誉,它不仅吸引了英国其它地方的游客,也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每年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来这里参观购物,他们在这里的消费占牛津街全部收入的20%。如同零售一样,这条街也是千万人的工作场所。牛津街上名牌店的款式非常齐全,某些意大利顶级品牌的货品在伦敦竟然比来源地的店铺更多。像古典英伦味极浓的Burberry是最受欢迎的名牌之一。在这里,除了在老牌百货店里看名牌、享受高级服务之外,店铺的建筑特色也是一道风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大英博物馆是一座于英国伦敦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该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敦中心,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罗马柱式建筑,十分壮观。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藏品主要是英国于18世纪至19世纪发起,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拥有藏品600多万件。主要受害国家包括希腊、埃及及中国等。埃及文物馆是其中最大的陈列馆,有7万多件古埃及各种文物,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希腊和罗马文物馆、东方文物馆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大英博物馆共有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埃及馆、民族馆、希腊和罗马馆、日本馆、东方馆、史前及欧洲馆、版画和素描馆以及西亚馆。其中以埃及馆、希腊罗马馆和东方馆的藏品最引人注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木乃伊可谓大英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品。不管是数量、质量、分量、时代都超越其他地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纸上的画——《亚尼的死者之书》。这是距今3200年前画在草纸上的画。创造于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这幅画作为陪葬品放在亚尼墓中,全长二十四公尺,用长达六十章的篇幅,描绘死者在来世取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好事项。埃及死者在通向复生之路时,有必要于棺木中置放“死者之书”。死者之书大部分以纸莎草写成,记载死者生平好恶,以及奥西里斯的审判等情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死里逃生——罗马时代的宝石玻璃器皿。这是罗马时代留存下来最好的玻璃器皿之一。原来该玻璃器皿没有保护,1845年的2月7日被一个疯子打碎了,为200多块碎片,后来将它打碎再重新粘合。尽管被修正,仔细观察后,瓶身上的裂缝仍是依稀可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丢失的“明珠”——敦煌壁画。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我国西北地区达60屡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间,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抢掠的文物最多。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文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我国现存仅三分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新晋表情包——路易斯西洋棋。棋子由海象牙和鲸鱼齿精心制作而成,包含坐立的国王和王后、戴教冠的主教、骑在坐骑上的骑士、站立的狱卒和士兵,都被制成方尖碑的款式。它们在路易斯群岛乌伊格邻近一个地方被发现。关于它们为何会躲藏在那里和怎么被发现,有各种各样的说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神之右手——阿拉伯铜手。好像真人的手掌,五指天然扩展,指关节褶皱刻画精密,连同手背凸起的神经都散布的那样合理。在青铜手的手背上,刻着陈旧的古也门文字,记载着手的主人名叫瓦哈比.塔拉布,生活在间隔我们1700年前,他把这只手供奉给一位名叫塔拉布.利亚姆的神,没错,和手的主人同名的神。为了祈求神的庇护,因而将右手奉上,再由能工巧匠以手为模运用失蜡法用铜铸成供奉给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英国最老公民——林道人。50号展厅中的“林道人”可能是英国最老的公民之一了。1984年人们在林道沼泽地中的泥炭沼里发现了这具2000年前的木乃伊,并从此为他起名为彼得马什。林道人很可能是当时被用作活人祭祀的贡品!&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大维德花瓶全名(元至正十一年款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共两件,来自中国江西省景德镇,于元代至正年间,即公元1351年烧造。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分别从两个收藏家手中买下它们,令这对花瓶重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罗塞塔石碑。该藏品是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高1.14米,宽0.73 米,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及罗塞塔石碑是大英博物馆三件镇馆之宝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我国绢画,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在我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含义,一直是历代宫殿保藏的珍品,现藏于英国国家博物馆,另一幅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保藏。是大英博物馆三件镇馆之宝之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塑。尔金大理石雕塑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刻和建筑残件,迄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馆藏品之一。19世纪初,英国外交官埃尔金伯爵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买下帕特农神庙上的大理石建筑装饰和雕刻,并切割后运回英国。1816年英国王室花3.5万英镑买下,放在大英博物馆,从那以后的200多年来,是大英博物馆三件镇馆之宝之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