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朗读者|李梅瑾《幽微的人性》—芝罘消防杨建宏

叮当洋

<h3><font color="#010101">  他们的智商绝对够,缺的是观念。观念是什么?就是人心目中的一个“画面”,专业上称之为“心象”。----这是李玫瑾老师《幽微的人性》中的选段。</font></h3> <p><b>内容简介&nbsp;</b></p><p> 《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她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p> <p><b>作者简介&nbsp;</b></p><p>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二级警监,中国著名犯罪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剖析,深受大家欢迎。</p> <p><b>经典摘抄</b></p><p> 1、人性是养出来的。</p><p> &nbsp;2、与其他动物相比,人在生命初期属于最笨、最无能的生命体,必须依靠别人帮忙。人的情感就是在这个依靠与满足的过程中形成的。&nbsp;</p><p> 3、人的养育过程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抚养人,最好有多个抚养人参与,这样有情感的抚养可以增加肌体接触和爱语氛围,影响孩子的情感和语言能力。所以自己老人带、跟保姆带孩子是完全两码事。</p><p>&nbsp; 4、孩子的抚养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期,至少要六年,最好延伸到12岁。尤其是在最重要的头六年,如果父母陪伴时间少、成长环境被破坏,人性就乱了,后来再去教育是没用的。</p><p>&nbsp; 5、心理抚养必须亲自抚养,社会和学校是不可代替的。在抚养过程中,孩子会不自觉地复制抚养者的观念和性格特征,所以做父母的修好自己很重要。&nbsp;</p><p> 6、如果一个人童年老是被教育当乖孩子,他其实会有情绪的,这种情绪没表达出来,就会往心里积攒。罪犯中玩阴的、变态的,小时就是听话的乖孩子。&nbsp;</p><p> 7、如果孩子问:我是怎么来的?就会发现: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p><p> &nbsp;8、30岁以后的人,最基本的心理营养就是组建自己的家庭并形成亲情力量。人到中年的情感生活,尤其是婚后的家庭状况,决定了一个中年人的生活质量。</p><p><br></p> <p><b style="color: rgb(1, 1, 1);">读书笔记</b></p><p> 所有的社会问题,在李老师看来,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早年的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犯罪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其中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人的成长环境被破坏了。……当这个成长环境被破坏了,人性就乱了,你后来再去教育是没用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