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西院在1月27日成为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点医院。工作在协和西院的泌尿外科全体医护人员37人听到号令,马上热情高昂地投入了与疫情斗争的战斗中去。<br> 这个战场上,疫情就是命令,医护人员就是战士。每个医护人员听到命令,都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正值春节假期,西院泌尿外科鞠文教授正在监利家里陪伴年迈的母亲,鞠教授的母亲去年因为摔伤做了一次手术,正在恢复之中。关注着疫情发展的鞠教授,一听说西院被设为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点医院,立刻着手返回武汉。这个时候,两个地方均已封城。鞠教授动员当地的亲友,连夜安排车辆通行证,辞别还在康复中的母亲,赶回武汉,赶回协和西院,亲自带领下级医护人员投入抗击疫情的工作中。<br> 接到命令,朱朝晖教授、杨军教授两位泌尿外科病区主任和汤永护士长也风尘仆仆地回到工作岗位上,集合西院泌尿外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按照医院党委的要求组建11楼新冠肺炎病房,积极准备安排工作,迎接前来支援的来自哈医大二院、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以及湘雅医院的医疗团队,做好接收患者的各项准备工作。泌尿外科的李文成教授,石瑛教授和黄煜博士正在外地休假。此时此刻,他们毅然结束休假,逆流而上。因为武汉封城,交通不便。三个人在南京集合,由李文成教授的夫人一个人驾车600多公里,连夜冒着漫天的风雪赶回已经封城的武汉参加战斗。护理部周钰护士,刚休完产假,还在哺乳,也放下手中的孩子,毅然回到了病房参加一线工作。“舍小家、顾大家”,“再苦再累,都要战胜疫情”是每个协和西院泌尿外科人共同的口号。西区泌尿外科的医护人员共三十多人,按时整齐地在住院部11楼集结,吹响了战胜疫情的号角。无论是高年资的老师,或者是年轻的同志,在防护措施紧缺的条件下全部投入了忘我的战斗中。 外科医护人员都是第一次接触传染性疾病,每个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都细致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为进入病区的战友仔细地检查防护服的穿戴,为护理姐妹们剪去心爱的长发,为队友们加油鼓劲。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杨军教授托好友找关系,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募集到1000件防护服,500个防护口罩和鞋套。每个人都斗志昂扬,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李文成教授参加发热门诊收治病人的工作,连续8个小时不停歇,处理收治发热患者。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点点滴滴汇成大海,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战斗中去。 西院泌尿外科病区里处处是大家忙碌的身影,曾汉青教授和杨雄,王进,程永彪,李森,张友朋等每一位医生,陪着支援队的专家们,认真地收治每一个患者,记录好每次病情的变化,开好每一个医嘱。每天连续数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汗水和护目镜口罩把每个医护人员脸庞压出一条条印痕。为了节约一件防护用具,每个人渴了都不愿去喝一口水工作累了,困了就直接躺在椅子上打个盹。 早上八点,泌尿外科11楼病区的护士们就来到了病房,经过近半个小时的防护装备,带着给患者准备的早餐进入了病房。杨军教授从11楼改成发热病房就一直呆在这里,处理各种难题。一家三姐弟同时患病,只有两张床可以收治。在姐弟三人互相让床的情况下,杨军教授紧急联系病区,安排好三姐弟的住院问题,为一个焦急的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护士袁琳在西院的发热病房里值班,度过了自己今年这个难忘的生日。西院的一位护士妈妈在孩子生日这天也工作在一线病房,她用一张照片发出来自抗疫前线的祝福——宝贝生日快乐,妈妈爱你!!! 患者的康复是医护人员最大的心愿和满足。当一个个康复的患者重新绽放笑容的时候,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荣誉。协和西院每一个泌尿外科人,在这场战斗中,都是英雄!<br>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协和加油!<div><br></div><div> (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党支部 汪良 整理编写 李兵 审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