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冬游齐鲁·首届山东省非遗年货大集”在山东省济南市百花洲热闹开市,莒县来氏过门笺参加活动,丰富多彩的年货让济南市民感受到十足的年味。来逢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承袭祖传过门笺制作技艺40多年,以“坚守”理念坚持过门笺项目传承,使该项目得以在莒县南部乡镇薪火相传、生生不息。</h3> <h3>莒县过门笺的摊位前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市民。摊主来逢强将一块模板放在厚厚的一摞彩纸上,用锥子扎眼穿上纸捻固定,再放在陪伴他30余年的蜡板上,开始下刀。随着阵阵刀刻木板声,被裁下的纸屑飘落,不一会儿精美的图案跃然纸上。</h3> <h3>“过门笺”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又称“过门签”“过门添子”。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过大年,大门、窗户贴上大红大绿的过门笺营造春节喜庆气氛,是鲁中鲁南等地区流传久远的民俗。</h3> <h3>莒县过门笺历史悠久。2006年12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该项目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h3> <h3>对于手工制作“过门笺”,来逢强可谓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他设计雕刻了上百种模板,有些紧跟时代需要,例如“中国梦”系列。为了刻制方便,他制作了各种花式刻刀。</h3> <h3>在机器和电脑雕刻时代,手工雕刻越来越稀罕,贴“过门笺”的传统也慢慢淡化。</h3> <h3>来逢强表示,作为传承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这项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下去,“此次来到济南的非遗年货大集,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过门笺,喜欢上过门笺。”<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