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骑行川藏线下篇

老兵

<h3>2019年4月30号:出了左贡县,沿着玉曲河一路向西</h3> <h3>全国各地都在援建西藏。许多大山里面的藏民走出了大山,住上了这样的新居,在镇里的邮局里盖了邮戳,我集邮多年了,一直坚持着在骑行途中到邮局盖邮戳,给自己的骑行增加文化内涵</h3> <h3>藏民选择依山滂水之处营造的居民点</h3> <h3>只有挺立在河边的松树,给大地带来一抹绿色</h3> <h3>旅游业是西藏的支柱产业,路边有许多漂亮的旅游公厕,</h3> <p class="ql-block">邦达镇是到去昌都的交通要道,在藏区是繁华之地</p> <h3>晚上住在邦达镇的磐石青年驿站:许多骑友都在这里保养自行车更换来令片,我没有检查,直接就换了一副,一路翻山越岭,早该更换来令片了</h3><h3>晚上住在邦达镇,当天骑行105公里</h3> <p>从邦达镇骑行13公里到达业拉山</p> <p>业拉山上寒风呼啸,随风舞动的经幡猎猎作响,</p><p>从西藏回到济南以后,每天晚上都在梦中骑着自行车转山,哪随风舞动的经幡一直在耳畔呼呼作响,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以至于在骑友聚会时就吐槽了,谁知道韩队说:我也是啊,昨天晚上还在转山呢</p><p><br></p> <p>站在观景台上远观:怒江七十二拐像长长的蛛丝一样,铺在山坡上。一辆辆汽车如同蚂蚁般在蛛丝上蠕动着。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铺开了这幅画卷,为壮丽河山锦上添花,给世人留下举世闻名的景观奇迹</p> <h3>半个世纪以前,一群中华儿女,放弃了眼前的幸福,依然踏上了充满艰难和危险的伟大征程。他们有点出师未捷洒热血,有的疾病缠身壮志未酬别高原,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建成了川藏天路,川藏线2400多公里,沿途穿越横断山脉和高原腹地,怒江七十二拐是川藏线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半个世纪以前,英勇的十八军将士筑路山有千盘之险,路无百尺之平,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修建了天路川藏线</h3><h3>目睹壮丽的怒江七十二拐壮丽景色,我们更应该铭记革命英雄丰功伟绩,感谢他们给世界屋脊带来的万里春光,和吉祥幸福</h3> <p>从业拉山垭口到此,44公里海拔高度从4658米降到了2700米。川藏线上的极速跃升和高空速降在反复的演绎着。过了怒江七十二拐,沿着怒江大峡谷继续前行,陡峭的山路在狭窄的峡谷里,往返折叠形成了许多回头弯,令人的神经高度紧张</p> <p>在路书里,怒江大桥有武警守卫,是不允许拍照的,现在武警已经撤走了。新建的怒江大桥旁边还耸立着一个桥墩,知道这是为什么吗?</p><p><br></p><p>当初十八军进军西藏的时候,是一边修桥筑路,一边进军的。在建造怒江大桥的时候,一位质检员不慎掉入了桥墩之中,第二天发现时他已经成了桥墩的一部分,由于要赶工期,他永远的留在了怒江大桥上,注视着涛涛的江水,护送着来往的车辆</p><p><br></p><p>新的怒江大桥竣工了,老桥也拆除了,筑路英雄和桥墩一起留了下来:以缅怀牺牲在川藏公路上的革命先烈:哪耸立在怒江激流上的桥墩,就是英勇的十八军将士们的丰碑,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永远怀念你们!</p><p><br></p> <p>川藏线上的险关:名副其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老虎口</p> <h3>今天骑行近100公里,晚上住在八宿县,游客大本营</h3> <h3>难得在青藏高原上见到盛开着油菜花的农田</h3> <p>2019年5月2号:早上从八宿县出发,川藏线沿着河谷蜿蜒而上,骑行过极其枯燥无味,一出门就遇到六级顶风,再加上无休止的陡坡,骑行攻略给今天骑行的难度定为五星级</p><p><br></p><p>这段路每天下午三点,西风准时报道,骑行攻略建议:在十五点前尽量赶到安久拉山垭口,可惜今天它一直没有变换风向,因为西风就没有停过,一直都是逆风而行</p> <p>沿着小溪逆流而上,说是61公里的起伏路,全程逆风,其实是大上坡加小起伏,偶尔有点下坡路。其实在强风面前啥也不是,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下坡,要是不使劲踩踏,自行车是不走的,更不要说上坡了</p> <p>中午才到吉达乡午餐,这是途中唯一的一个补给点。38公里用了4个小时,好在这里的菜不错,恢复体力后继续努力,谁知道走过的路程不值一提,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有人搭车走了,我不会搭车,要继续努力骑行</p><p><br></p> <p>山顶上高原山地气候特征明显,神秘莫测的青藏高原带给我无限的惊奇,令人心驰神往:眼前的这片高原草甸保护的特别完美,巧夺天工的把水草丰美的草甸安置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山之巅</p><p><br></p><p>山顶上一阵狂风裹挟着漫天的乌云翻滚着,咆哮着,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席卷而来,原本阴沉的天空刹那间雨雪交加,骑行更加困难了</p> <p>到这里才知道,今天的爬坡距离远不止61公里。不过这个时候已经忘记疲劳,抓紧时间,尽量把美景纳入镜头。只有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到达顶峰,享受美景。</p><p><br></p><p>眼看着一片乌云从山头上翻滚而来,暴风骤雨裹挟着雪粒,迎面扑来,头盔噼里啪啦的。此时不宜久留,我得马上离开这里</p> <p>山顶只有这么一个标识,只拍了一张照片。现在狂风肆虐,雨雪交加,无法久留,顶风冒雪的把能穿的衣服都穿上,匆匆忙忙下山了</p> <h3>后面还有一个人,我就一边走一边拍照。山顶上的积雪滑落下来形成了雪崩,堵住了一半河道,过了安久拉山,又到了另外一个水系</h3> <p>佩服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滴水石穿啊,时间是大自然的雕刻师:这么坚硬的岩石,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江水江水左冲右突的,硬是为自己打开了一条通道</p> <p>峡谷越来越窄,好像马上就要合拢。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工程师们创造了奇迹:硬是在悬崖峭壁上与涛涛江水分享了有限的空间,峡谷最窄处不到十米宽,头顶是防护长廊,脚下是涛涛江水,公路一半挂在峭壁、一半在江上凌空而建</p> <h3>隧道,桥梁,河道,共享了有限的空间</h3> <h3>一直都在山沟里转圈,面对着眼前碧波荡漾的湖面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好多天没有看到这么广阔的地方了</h3> <h3>过了这个隧道,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h3> <h3>今天骑行了95公里爬坡1327米,均速还不到10公里</h3><h3>晚上住在然乌镇老兵饭店</h3> <h3>2019年5月3号:今天拼车去然乌湖景区,然后向南走了35公里,来到冰川下面,</h3> <h3>雪山下面的高山草甸,有水就有生命</h3> <h3>5000米雪域高原依然孕育着生命,生机勃勃的高原植被,在展现顽强的生命力</h3> <h3>抓紧时间,在这里秀一秀肌肉💪🏻,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的</h3> <h3>远处的德姆拉山,老是躲在云雾后面,难得露出真容,此处海拔高度到了5200多米</h3> <h3>还有哪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藏民,他们一起打造了高原风景线</h3> <h3>2019年5月4号:早上从然乌镇出发,一路上细雨霏霏</h3> <h3>然乌湖,海拔高度3850米,由于泥石流堵塞了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它是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帕隆藏布江的发源地之一</h3> <h3>不同河段的河水随着深浅而改变着颜色</h3> <h3>途中在吉达乡午餐:一家非常不错的川菜馆,途中的乡镇散布在川藏线上,为来来往往的游客提供着便利</h3> <h3>过了安久拉山,气候变化明显,帕隆藏布江大峡谷水汽聚集,已经有了热带雨林的感觉,植被已经呈现多样化,高寒植被与热带雨林呈垂直状态交替分布</h3> <h3>一直沿着帕隆藏布江骑行,沿途美景不断,碧绿的青稞田,与皑皑雪山形成了一幅立体画面</h3> <h3>路旁的度假区,知道我们是骑行途中在此小憩,再也没有打搅</h3> <h3>今天骑行了130公里,晚上住在波密县。</h3><h3>从波密县到墨脱,只有120公里,本来应该去看一下这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墨脱县,但此时却无人提出动议,离开以后却倍加遗憾。其实波密到墨脱开通了旅游线路,一日游二日游非常方便的。希望以后路过波密的骑友,尽可能的去一趟墨脱县,不要留下遗憾。</h3> <h3>今天是2019年5月5号,骑行川藏线是第51天了,早上冒雨出发,一直沿着帕隆藏布江顺流而下,</h3> <h3>中国的景观大道</h3> <h3>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主要水汽通道,是保存完整的世界第一大峡谷</h3> <h3>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带北缘半常绿季风雨林生态系统为基带的,我国最完整的湿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类型组合系列,与生存空间的频危珍稀动植物保护地</h3> <h3>显然这里除了不是热带,却又极其相似</h3> <h3>晚上住在通麦镇,海拔高度从4475米降到了通麦镇的2070米。</h3><h3>开始冲击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明天的终点是海拔3377米的鲁朗镇</h3> <h3>晚上住在波密县通麦镇:这里的墨脱石锅名扬天下,一只墨脱石锅标价2600元,石锅鸡也是好几百,这些都不是我的菜,看一看知道就行了</h3> <h3>站在客栈的平台上欣赏美景:沿江的峭壁一片翠绿,盛开的高山杜鹃花🌸如点睛般散布在岩壁上,特别艳丽</h3> <h3>2019年5月6号:早上冒雨出发,出了通麦镇不远就是通麦特大桥,过了帕隆藏布江,沿着右岸顺流而下</h3> <h3>然乌湖流下来的水在通麦汇入了帕隆藏布江</h3><h3>这一段路被称之为通麦天险</h3> <h3>这个位置最能够表现通麦天险的镜头。通麦之所以被称为天险的原因就是:川藏公路通麦一线原有的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塌方,飞石等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它是川藏线路况最差的地方,14公里的路程,堵车几个小时是常态。以前的老路被称为死亡公路,十几公里的路程,有时需要两天才能通过</h3> <h3>近前看一下:才通车三座隧道和两座现代化的大桥,彻底的根治了通麦天险,这一段30多公里的路段,以前两三天才能通过,</h3> <h3>迫龙沟特大桥</h3> <h3>帕隆藏布江大拐弯的壮丽景象</h3><h3><br></h3> <h3>过了隧道,就是排龙乡:现在建成了一个美丽的旅游小镇</h3> <h3>迫龙沟大桥桥隧相连,</h3> <h3>离开了帕隆藏布江,又沿着这条小溪逆流而上。</h3> <h3>路旁的红棕杜鹃姹紫嫣红,它又叫茶花杜鹃</h3> <h3>鲁朗兵站,骑友们以前可以在这里住宿,现在这里没有人</h3> <h3>尼泊尔黄花木</h3> <h3>鲁朗广场上一块石头上精美的藏画</h3> <h3>今天骑行了74公里。从海拔2070米爬升到海拔3377米,爬高1300多米,由于是顶风骑行,今天的行程比较艰苦。但也是沿途风景最美的一天。</h3><h3>晚上住在鲁朗的院长客栈,骑行途中吃的最差的晚餐就在鲁朗镇</h3> <h3>2019年5月7号:早上离开鲁朗镇</h3> <h3>鲁朗风景区</h3> <h3>鲁朗牧场</h3> <h3>悬崖峭壁上的山路格外刺激,特别具有挑战性</h3> <h3>南迦巴瓦雪山,在一般情况下它是深藏不露,不会露出真容的,能拍到这样的照片,已经是老天爷格外开恩了</h3> <h3>海拔高度4720米的色季拉山,在山顶时间不长,就觉得瞌睡,我知道这是高反来了的症状,就立即下山了</h3> <h3>山顶建有景区服务站,泡面10块钱,走过长长的纪念品柜台,从后门出去,可以在这个标识旁拍照留影</h3> <h3>下山时瞌睡不断,几次差点睡着,让我惊出一身冷汗,不敢走了,不得已停下来小憩一会,拍拍照,随着海拔降低,慢慢的才清醒过来。</h3><h3>俯瞰尼洋河美景</h3> <h3>今天骑行了78公里多。爬升1156米。由于我在路上高反打瞌睡,影响速度,以至于比队友晚到了一个多小时。不过是有惊无险,安全着陆了。</h3><h3>晚上住在林芝市,逛一逛林芝市,有人开始购买西藏特产了。</h3><h3>林芝市以前叫八一镇,由部队在川藏线上的兵站发展而来。</h3> <h3>2019年5月9号:沿着尼洋曲逆流而上,在青藏高原骑行多天,每天就是上山下山,唯独今天是一路坦途,外加顺风推送</h3> <h3>西藏唯一的一条高速公路——林拉高速</h3> <h3>格萨尔古堡</h3> <h3>一丛大狼毒花,在路旁的乱石堆上盛开着,以前只知道有一部小说里描写狼毒花,今天知道真的有狼毒花了</h3> <h3>工布江达美景</h3> <h3>今天骑行130公里,晚上住在工布江达</h3> <h3>2019年5月10号:早上从工布江达出发</h3> <h3>一直沿着尼洋曲逆流而上,一块巨石耸立在尼洋曲中,被人们称为中流砥柱</h3> <h3>徒步去拉萨的驴友基本上都是全程直播,我佩服他们的勇气</h3> <h3>下午开始风向变了,顶风骑行非常困难</h3><h3>终于到今天的达目的地松多镇了,</h3><h3>今天骑行100公里,从海拔3440爬升到4288</h3><h3>自从进入川藏线以来,今天住宿条件是最好的,房间在内地也可以称为准标间,饭菜口味一般,收费40元,怀疑是不是算错账了</h3><h3>今天在这里遇到了反骑川藏线的石河子骑友陈新,同为石河子的骑友能够在此相遇,实属难得</h3> <h3>2019年5月12号:从松多镇出发,今天要翻越川藏线上最后一座高山: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h3> <h3>米拉山的隧道刚刚建成通车,但这个隧道是为林拉高速修建的,是不允许自行车通行的。</h3> <h3>川藏线上,就数米拉山口最有特色</h3> <h3>让时光书写无限可能</h3><h3>让自己塑造巅峰传奇</h3> <h3>骑行攻略里从松多到拉萨可是一天的路,我们没有赶路,晚上住在墨竹工卡</h3><h3>当天骑行110公里</h3> <h3>想不到现在还会遇到马帮,就连电视剧里也不容易看到了</h3> <h3>路过松赞干布的出生地</h3> <h3>过了吧4500公里的里程碑,布达拉宫离我们越来越近了</h3> <h3>沿着拉萨河 向前</h3> <h3>2019年5月13号上午11点,到达布达拉宫广场</h3> <h3>至此,川藏线骑行圆满结束:4月11号从成都出发,途中游览观光4天,骑行28天,5月13号到达拉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