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2)班数学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新希望

<h3>  试卷出题方向较以前有变化,呈现了文字信息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灵活性大、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大大改变了原来以考查知识掌握情况为主的出题原则,这无形当中就指出了我们的育人导向,考查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r></h3> <h3>本次测试整体出现的问题如下: <font color="#ed2308">1、文字信息多,考验孩子的阅读能力。</font> 从这次试卷来看,阅读不单单是语文的事,数学也需要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font color="#ed2308">2、数学问题更生活化。</font> 建国七十周年大阅兵中有分数乘除法的问题;用比的知识解决高铁和快车中的问题;统计知识在共享单车和私家车中体现等等。这些都考查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font color="#ed2308">3、注重算理,关注孩子“知其然,更要之其所以然”。</font> 填空题让画出三分之二的四分之三。就是对算理的考查。</h3><h3><font color="#ed2308">4、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考查。</font></h3><h3><font color="#ed2308"></font>解决问题的第3题,需要让学生经历<font color="#167efb">观察</font>——(观察拼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需要用到哪些面)——<font color="#167efb">测量</font>(策略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font color="#167efb">建立</font>空间概念——<font color="#167efb">运</font><font color="#167efb">用</font><font color="#010101">(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font> <font color="#ed2308">5、更考验孩子的细心和认真。</font> (1)读题不认真。 解决问题中有一题,是先画线段图再列关系式,最后列式解答。很多孩子读题不认真,只完成线段图或关系式,再如,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无盖”没有读出来,错算成六个面。 (2)计算不认真。 统计中计算周四使用共享单车和私家车分别占出行总次数的几分之几?计算属于100以内的加减法,很多孩子出错。<br></h3> <h3>计算失分</h3> <h3>看似是统计的题目中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错了,其实不是方法没掌握,问题出在100以内的加减法错了。</h3> <h3>这次测试因计算失分在3分及以上的孩子。假期里要加强计算练习了。</h3> <h3><font color="#ed2308">计算是数学的基础,</font>有专家统计,如果孩子计算能力强,也能拿70分左右。这些孩子的问题都是在计算上。</h3><h3><font color="#ed2308">措施:</font>1、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比如:写数学作业,就准备演草纸。2、演草纸分格分块认真列式。3、认真检查。4、常用数据烂记于心,20以内的加减法是否达到脱口而出?乘法口诀是否达到任意顺序都能熟练?一位数乘加混合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否当成常规训练?一些常用的数据,如分小互化、圆周率是否烂记于心?5、审题也非常重要。一看,看符号数据。二想,想能否应用?是否简便?三算,按照顺序,认真仔细。四验,验是否抄错数?是否算错?</h3> <h3>这三个问题的错因是没有弄清出现总次数是什么?</h3> <h3>这两道题读题不认真,没有看清<font color="#ed2308">“无盖”</font>,表面积算成六个面了。</h3> <h3>算成了三个面</h3> <h3>虽知道是算五个面的面积,但是底面积又减错了。</h3> <h3>两个要求,既画线段图还要列关系式,只完成了一个。</h3> <h3>以上失误最大的问题在审题上。</h3><h3><font color="#ed2308">提高审题能力的措施:</font></h3><h3>1、对每一个问题要做到<font color="#167efb">“指字点读”。</font></h3><h3>2、<font color="#167efb">审题要慢</font>、答题要快。</h3><h3>3、读题当中可以<font color="#167efb">圈画“关键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4、在平时作业、测试中就按照要求做,</font><font color="#167efb">让认真审题成为一种习惯。</font></h3> <h3>忘带“单位名称”了</h3> <h3>文字信息多,这两道题的失分原因,没有理解题意。</h3> <h3><font color="#ed2308">化简比要注意三点</font>:1、是否换算单位。2、考虑比的顺序。3、最后结果要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两个错误都是没有换算单位。</h3> <h3>分数、比、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道必考题目。</h3> <h3>分数表示的是“量”还是“率”没有弄清楚。</h3> <h3>受文字信息多的干扰,其实就是一道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问题和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问题。</h3> <h3><font color="#ed2308">针对文字多的问题解决策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多阅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提高阅读能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面对问题要做到“去其枝叶,找主干”。</font></h3><h3>3、确定用哪一块的知识来解决。</h3> <h3><font color="#ed2308">五(12)班整体情况:</font></h3><h3>100分:5人(甘奕宸、张子贺、高珂依、王子铭、林梦笛) 95——99.5分:30人 90——94 .5分:21人 80多分:16人 70多分:6人 60多分:5人 60分以下:2人 平均分:89.89</h3> <h1><font color="#ed2308"><b>考后思考</b></font>:</h1><h3></h3><h3>小学期末考试进入了尾声。在稍稍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想到了大家对这次试卷的反映:这次三年级居然出了这个画线段图的题!一年级就出了提问题!四年级出了让孩子自己编题并解决问题!五年级题面文字信息这么多!这么多和生活联系紧密的题! 这是为什么?考试方向变了,不再是仅仅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更侧重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这样的现象让我不由得想到一位专家说的话: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即使你慢,只要方向不错,你总能到达,但是如果方向错了,你将离目标越来越远。 我们现在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个目标的完成仅靠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们习以墨守成规,唯有发挥考试评价的育人导向,引导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考查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使考试评价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纵观这次测试卷,出题方向就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如:五年级用比的知识解决做高铁比坐快车节省多长时间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再如: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共享单车和私家车的问题,通过比较让学生意识到短距离出行用共享单车比较好,倡导绿色出行,这样可以节能减排,有利于环保,也能锻炼身体,是一举几得的好事。也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三年级的试卷中让画△的三倍,让学生在画一画中渗透对倍的理解;16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拼最小的问题,既考查学生对周长知识的运用,又考查学生对周长的比较。 计算能力、估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考查在试卷中都有体现,在完成试卷的过程中又体现了孩子必须具有认真、细心的品格。 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的:课程标准修订是龙头,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相关因素是龙身、龙尾。龙头舞起来,龙身动起来,龙尾摆起来,才能充分地发挥综合育人的作用。<br></h3>

考查

问题

审题

能力

知识

试卷

学生

孩子

育人

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