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第一次去日本是春末初夏,新绿吐艳,气候十分宜人。无论是在清水寺还是在金阁寺,好多美女在景点拍照,她们穿着和服踩着木屐,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的身姿动人心弦。</h1> <h1> 徐志摩曾这样形容穿和服的日本少女:“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br> 和服,勾魂动魄是低头。</h1> <h1> “花姑娘的有!花姑娘的有!” 同行的两位单身哥看得心荡神摇:咱也去穿穿和服,带一个日本女人回家!“住美国房子,娶日本老婆,请中国厨师”,文学大家林语堂先生说的这人生三大享受,此行让咱享受一个呗!</h1> <h1> 林语堂先生说的是一个日本女性温柔贤惠的形象,她深深地根植在许多中国男人的心中,“日本女人”成了中国男人渴望的贤妻偶像。</h1> <h1> 想穿和服勾引日本美女?<br> 黄导当时就把他们怼回去了:“穿个和服得几个小时,随团游不可能给你们时间!”<br> 这事后来成了我们的笑料,不管勾引来还是勾引不来日本美女,单身哥想穿和服的宿愿,说什么我们也得替他们完成!</h1> <h1> 所以,此次自由行到日夲,体验和服是我们计划中的重头。如果有可能,我们真想给单身哥带回个日本嫂子呢!<br> 没有想到,当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日本人贴近的时候,才发现我们上当了!</h1><h1> 原来,那些勾魂摄魄的和服美女,竟是地地道道的“假洋鬼子”!</h1> <h1> 经了解,在日本天天穿和服的女人,一般只有酒吧的妈咪。大多数的女性只有在参加婚礼、或者过年过节参拜寺院神社、或者参加女儿的成人节和毕业典礼等重大仪式时才穿和服。这么多和服美女在城市里游动,其实都是外国游客,而且大部分是中国的游客!</h1> <h1> 日本女人第一次正儿八经穿上和服,是在小时候过“女儿节”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她去参拜神社,然后去照相馆拍照。<br></h1> <h1> 日本女孩儿第二次穿上正规和服,是参加成人节活动的时候。日本的成人年龄跟中国不一样,中国是18周岁,日本是20周岁。在满20周岁的时候,日本的女孩子们都要去参加由政府主办的“成人仪式”。这个时候,每一位女孩子都会穿上漂亮的和服。这天在东京的地铁车站,还有街头,人们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穿着和服的日本女孩。</h1> <h1> 每年的成人节,日本最热闹的一个地方,是情人旅馆。日本男人爱说这么一句话,“年轻时最渴望的事情,就是把女孩子的和服一件一件地剥去。”成人节刚好给男孩子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h1> <h1> 日本女孩子第三次穿和服,是在参加大学或者中专的毕业典礼。</h1> <h1> 第四次穿和服,往往是在她结婚的时候。<br></h1> <h1> 所以,不年不节,没有重大的仪式活动,我们在日本街头和景点看到的优雅行走的和服美女,都是来这里旅游的游客。</h1><h1> 不过,到日本旅游,穿一次日本民族服装,体验一下日本的传统文化,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们的初衷何尝不是如此呢?</h1> <h1> 看着满大街娉婷婀娜的和服美女,想到我们也预约了和服体验,侄女有些兴奋。她不解地问我:“姑,为什么日本的民族服装叫和服呢?”说起这个话题,我还真是看过一些文章。</h1> <h1> “和服”这一名称,其实是中国人给起的,因为日本民族叫“大和民族”,所以日本人的服装大家就叫它为“和服”。日本人把和服叫做“着物”,意思是“穿着用的衣物”。在古代日语中,和服叫“吴服”,因为这种服装最早是从吴国传过来。而吴国,就是现在的中国江浙一带。以苏州、杭州为核心的吴国,在古代,是中国丝绸业最发达的地区。</h1> <h1> 三国时期,中日已有海上往来。吴服应该是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开始传入日本。到了隋唐时期,大量的日本留学生以“遣隋使”、“遣唐使”的名义来中国朝贡和留学,带回去中国华丽的服饰。在此后长达2000年的历史中,日本人不断地改造和完善吴服,逐渐演变成独具日本风格的华丽服饰。</h1> <h1> 现代和服的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h1><h1> 第一种是浴衣,是日本人泡温泉后穿的睡衣。由于它布料轻薄、色彩缤纷多样,后来就演变成日本人夏季经常穿的和服便服。</h1> <h1> 提到浴衣,就不能不提每年夏天在日本各地举办的花火大会了,据说花火大会最早有记载是在江户时代,日本刚刚经历了痢疾和饥荒之后,为了祭奠逝者,幕府在隅田川举办水神祭,早期由河上的船旅馆和料理店出资燃放焰火,而后慢慢演变为民众夏季的固定盛会。<br></h1> <h1> 在许多经典日剧中,花火大会都是恋人告白的最佳场所。所以一直有习俗这样流传“人的一生,无论是和爱人,还是和朋友,总要穿上浴衣,去夏季的河畔看一场花火大会。”因此,每到花火大会,女生都会换上浴衣后精心打扮一番,戴上可爱的头花,踏着木屐与朋友或爱人一起享受这样的浪漫。</h1> <h1> 第二种就是小纹和服,衣服上染有碎花纹。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装,在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合,常常可以看到,很受年轻人喜欢。</h1> <h1> 第三种是色无地。“色无地”是比小纹格调稍微高点的日系正装。顾名思义,“无地”就是没有图案,虽然没有图案,但是会有一些织出来的暗纹。<br></h1> <h1> 第四种是访问和服。这种和服绝对称得上是礼服。访问和服的特征是有真正的“绘羽”图案——花纹图样横跨整个衣踞甚至整件衣服都呈现出连续的图案。</h1> <h1> 第五种是振袖和服。“振袖”这个词直译就是指袖丈很长,能翩翩摇曳的袖子。现在,振袖一般仅限女孩儿和未婚女子穿着。</h1> <h1> 第六种是留袖和服。留袖是已婚女性最高级别的礼服,相当于西方的晚礼服。其中黑留袖级别又比色留袖要高。</h1> <h1> 第七种是花嫁和服。花嫁和服是婚礼时穿的衣服,除此之外很少用在其他地方。<br></h1> <h1> 第八种是男士和服。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较单调,多深色,腰带细,穿戴也方便。<br></h1> <h1> 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和服上。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毕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以及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h1><h1> 和服的穿着文化及礼法被称为装道。</h1> <h1> 终于等到体验和服的那一天,一大早,我们按约定到了和服店。</h1><h1> 在被日本人称之为“和室”的榻榻米铺就的房间里,有很多游客各自挑选着自己中意的和服。和服的图案色彩纷繁多样,有的亮丽,有的素雅,却都给人一种贴近大自然的想象。</h1> <h1> 和服依照四季的不同,从种类、材质、花纹乃至饰品都有其搭配的规则,什么场合该穿什么样的服饰,什么季节,该更换什么样的内衬。春天的梅、夏天的菖蒲、秋天的枫叶、冬天的松枝,这些和服上常用的花纹元素,与日本人的季节感有直接的联系。而和服下摆的风花水月花纹,走动时会如何摆动、会增添多少女人的韵味,都是经过细心研究后才被设计成的。<br></h1> <h1> 和服虽然看起来很美,但穿起来一层一层很麻烦,据说日本女人穿和服时也需要有人来帮忙。</h1><h1> 因为计划要写一篇和服的文章,所以我早就做好了准备,悄悄把照相机带到了更衣的榻榻米房间。谁知进去就看到了墙上用中文写着:“禁止拍照”。<br> 惋惜之余,看到了这位姑娘拍的照片,赶忙把它拿来,好向读者解析穿和服的过程。 </h1> <h1> 负责穿和服的店员很专业,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做得很认真。平时穿的和服里里外外有七层,一层一层套上去。</h1><h1> 所有的和服,都不用钮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穿一层,打一个腰带。再穿一层,再打一个腰带。七层下来,明显觉得已经没有腰了。<br> 和服的下摆,就像我们常说的压茬,如果里面一层下摆向左开口,那外面一层就得向右开口。<br></h1> <h1> 这么左一层,右一层地穿。侄女问穿衣服的工作人员:如果想上洗手间怎么办啊?是啊!和服租赁的时间是一天,一天中不可能不上洗手间啊!<br> 工作人员虽然听不懂中文,但明白了侄女肢体动作的意思。她掀起侄女的和服下摆,一左一右地说:“ONE,TWO,ONE,TWO。”意思是上洗手间方便的时候,往左一掀,往右一掀就可以了。</h1> <h1> 我突然想起来,曾经看过几篇文章,说古代的日本女人穿和服是不穿内裤的。严格说来,那时候,日本和中国一样,女人们都没有胸罩和内裤。即使在明治维新之后,西方的胸罩内裤传入了日本,也因为价格昂贵,一般的日本女人都买不起。<br></h1> <h1> 我查了一下资料,日本女人从1932年以后才开始穿内裤。因为那一年的12月,日本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当时东京的一家百货公司白木屋发生火灾,许多顾客和售货员从4楼顺着救命绳子往下爬,但是冬天的风把和服的下摆吹了起来,没有穿内裤的女人们露出了下半身。为了不让和服的下摆吹起来,一些女人连忙用一只手去拉自己的和服下摆,结果单手抓绳子抓不住,许多人因此直接摔到了地上。整个火灾死亡14人,摔成重伤的也有几十人。</h1> <h1> 因为没有穿内裤,结果摔死摔伤。这一事件演绎出来的花边新闻,成了当时日本各大报纸报道的一个热点新闻,自然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于是,日本女性出现了购买内裤热。</h1><h1> 所以,日本女人穿内裤,最初的动机是为了防火灾。</h1> <h1> 不过,在我们整装待发时我去了一趟洗手间,我理解了古代日本女人之所以不穿内裤的原因,不好意思地说,这里三层外三层真是不方便。怪不得日本女人平时不穿和服,只有在重大仪式时才穿那么一小会儿。</h1> <h1> 经过提,拉,绑,裹一系列的程序之后,最后要 系一根宽宽的腰带,工作人员会在背面做出各种各样的蝴蝶结,蝴蝶结上面凹出花朵,团扇等造型加以点缀。<br> 工作人员在给我绑腰带时,我叮嘱她松一点,因为这么七层穿下来,里面有六根腰带了,真有点喘不过气的感觉。但她说不行,有些女孩子就是让绑松一点儿,结果一天下来,和服完全散架,下午归还和服的时候,拎着一层一层的和服和带子狼狈地回来了 。</h1> <h1> 据说,和服的美,美就美在背后的那一个结上,没有这一个结,很难成就和服的整体之美。</h1><h1> 日本和服在平安时代,都是没有腰带的。到了日本的桃山时代,也就是中国的明朝时期,当时主政日本的是丰臣秀吉。丰臣秀吉积极鼓励日本开放,于是大量的外国商品涌进了日本。跟随外国商品涌入日本的还有外国的传教士,尤其是基督教传教士穿的长袍,中间有个腰带,这根腰带给了日本人一个很大的启发。同时,丰臣秀吉还出兵攻打朝鲜,在朝鲜看到了朝鲜人的长袍中间,也有一个扁平的腰带。</h1> <h1> 传教士与朝鲜人的腰带,让日本人豁然开朗,于是她们对和服实施了一次次改造,也扎起了一个腰带。开始腰带在胸前,后来又移到了背后。有了腰带,日本女性的腰身有了紧凑感,物别是腰带移到背后时,改变了和服整体的观感,以前男人看女人,是看正面。自从腰带结移到背后之后,男人看女人的焦点,也从前面移到了后背。宽宽的腰带缠住了女性美丽的胸部,唯有背后的结,让男人们浮想联翩。 <br> 这就是很多和服摄影作品为什么都是背影的原因。</h1> <h1> 衣服穿好了,发型和发饰也需要匹配。别看头上那一朵小花,那可是风情万种万种风情的画龙点睛啊!</h1> <h1> 最后一个环节,挑个手提小包,穿上木屐,整个和服的穿着过程用了两个多小时。<br> 怪不得第一次随团游时,黄导坚决阻止我们体验和服,原来臭美是需要金钱代价和时间代价的。 </h1> <h1> 出了和服店,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平时大步流星的我们,穿着木屐、裹着紧紧的长裙,一路碎步前行…… </h1> <h1> 平时人们都把日本和服女人称为“和风美人”,特别欣赏她们踩着碎步低头慢行的优雅姿态。当我们穿上和服时,我明白了,不是要走小碎步,是和服的下摆小,迈不开腿,只能小步慢走。</h1> <h1> 虽然有很多不适,但姑娘们还是满腔热情地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享受这绝妙的体验!</h1> <h1> 谁不想留下这美丽的倩影?</h1> <h1> 美丽需要国界吗?</h1> <h1> 开心和幸福都在笑容里洋溢了。</h1> <h1> 一席华服,徜徉在京都古老而悠长的街巷里,任风起云卷。</h1> <h1> 看着婀娜多姿的和服美女,打心里感叹和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h1><h1> 由于日本“榻榻米”跪坐与盘腿坐这种特殊的起居方式,使日本女人双腿和瘦小的身材不成比例。特别是小腿非常粗壮,人称“萝卜腿”。</h1> <h1> 当日本女人用这种宽松修长、典雅艳丽的服装,将躯体连同“萝卜腿”一起包裹起来时,奇迹就发生了:一个个妩媚娇柔、仪态万般的美人,就出落在世人面前。 </h1> <h1> “温婉”一词有了具象化的载体。</h1> <h1> 和服,成了日式风景中最特别的雅韵。</h1> <h1> 虽然这些不同国家来体验和服的女孩儿没有日本女人娇羞的表情,但这么多和服美女挤在一起,确实成了京都最美丽的风景。</h1> <h1> </h1> <h1> 和服又有另外一个名称叫“赏花幕”,因为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当人们穿着和服走动时,会因为晃动而使得和服如同一块动态的幕布。</h1> <h1> 走在人群中,我眼花缭乱,分不清哪是花,哪是布,哪是画。</h1> <h1> 眼饱了,脚累得不行,索性脱去木屐,穿上自己的便鞋,随性沉入这醉人的“赏花幕”中。</h1><h1> </h1><h1> 中午在清水寺外面用餐,由于和服的带子都绑在胃部,所以根本吃不下东西。和服租赁是按天计费,没玩够一天,我们就累得快趴下了。</h1><h1> 但是,难得的体验,美妙的感觉,我们不舍得放弃。干脆,我们到西阵织和服会馆去吧!</h1> <h1> 西阵织会馆是专门体验、展示高档和服面料西阵织的展览馆。</h1><h1> 在那里,我们再一次感受了日本和服的美丽与优雅。 </h1> <h1></h1><h1> 下午回到和服店,脱掉和服后我们发现,几个人的腰都快被勒出淤血了。要美就得有牺牲,我们仍然很兴奋。转头去逗同去的男生:“这么多美女,今天你饱了眼福了吧?”</h1><h1> 他木讷一笑:“不知道看啥,怪花!”</h1><h1> 我们忍俊不禁:“你笨啊!看美女的脖子啊!”</h1> <h1> 日本女人的含蓄、美丽,很多时候是从和服“一藏”“一露”的特点中展现的。“一藏”,是用宽松、肥大的腰带掩饰了她们天生的矮小和粗腿。而“一露”则露出颈部白晰玉润的香脖,让背影对男性释放出一种放电的魅力。所以,欣赏日本和服美女,是要欣赏女孩儿的脖子的。<br></h1> <h1> 据专家说,在日本的歌舞伎戏剧中,女性向自己的恋人表达爱的时候,她不是正面一步一步地走向男人,而是让自己的背影一步一步紧逼男人的胸口。不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脸,而以背影谈恋爱的方式,全世界大概只有日本女性才能做的到。</h1> <h1> “你们早说啊!”同去的男生后悔不已!</h1><h1> 随之,他又反唇相讥:“你们能!你们怎么没给人家带回一个日本嫂子啊!”</h1><h1> 我们捶胸顿足:在家望眼欲穿的单身哥啊!对不起了,我们只顾自己疯了,忘了替你们撩妹子了!<br></h1><h1> 突然想起来,上次我们和单身哥在日本的时候,泡温泉后穿的浴衣也是和服的一种啊!</h1><h1> 单身哥,你们可以无憾了! </h1> <h1> 和服体验后,我一直在想:一种服饰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难能可贵的是,日本在进入一个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时,它还始终保留着自己的服饰文化,并且不断发扬光大。</h1><h1> 和服取材于我们的吴服,现在我们的吴服哪儿去了?我们的民族服装旗袍离我们有多远?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我们能穿上旗袍这种传统文化的符号,带着孩子,去拜见我们的列祖列宗吗?<br></h1> <h1> 日本的和服家家都有,每人都有几套,凡遇节日和重大活动都要穿上它。这种从中国传入的服饰,能够在2000年间一直延续,我们不得不佩服日本社会的这种保护力量。<br> 由此看来,创新固然重要。但是,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创新显得更为重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