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美术组 李萧萧</div><div> 有一种人他不耀眼却让人念念不忘,他无声却有力量,不居功不标榜,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生活。他们洒下一丝丝光芒与美好,让你一点点地被温暖。我的导师——李强老师就是这样的人。</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无为却是有心人</b></h3><div> 导,引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本是再平凡不过的文字,但连结在一起不免让我心生敬意。而在他的身上这两个字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他是一个“无为”的人。没有印象中那种导师“高大上”的形象,对我们这些新教师更像是一位朋友一位兄长。对于初入职的我,他是“放手”式的引导,却总会在听完我的课之后点几句直中要害的话,中肯的点评,常让我茅塞顿开。我渐渐领悟到他“无为”的外表下,是清晰的思路,是对每个人个性的尊重。<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有形课堂法无定法</b><br></div><div> 他博学多才,却不恃才傲物。第一次有这种感受是入职后听完李老师的第一堂课。课堂中, 李老师与学生侃侃而谈,一节原本平淡枯燥的欣赏课被李老师上的丰富多彩,学生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听他的课,感觉特过瘾,因为他在课上“信口拈来”,旁征博引,课堂容量大,有听他一节课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课堂中,他抛出几个问题先把大家的“胃口”吊起来,然后一节美术课在期待中变成一节美学课或是鉴宝课,我和孩子们一样不由得沉浸于他的课堂,同时也惊讶他肚子里怎么那么有料?看到我疑惑而惊奇的目光,他却说:“这堂课看似放松随意,其实仔细听来你有没有发现每一个环节都是由问题引领来启发学生思考的,并不是以一味的给学生灌大量知识为目的。”其实我哪有那么多墨水啊。在这吸引人的课堂中,我也慢慢悟出问题引领的教学方法的魅力。</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严肃认真又不失风趣</b><br></div> 他严肃认真,却又不失风趣。对于工作,他是严肃的、认真的。入职实验中学三年的时间非常幸运能一直跟随李老师学习,印象中,李老师对待每一项工作都是严谨的,力求完美,经常为了达到最棒的效果加班到深夜;对待课堂、学生李老师是严肃的,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堂课,所以李老师都会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把最好的呈现给学生。李老师又是风趣幽默的,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李老师都会笑着说“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儿就是要去摔摔泥巴,练一练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其实我们都知道作为陶艺社团的老师,他这是在为学生上课做好准备。</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甘于奉献无私心</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他润物无声,无私奉献。在许多人谈成绩讲荣耀的当今,他的低调与无私甚至让人感觉“格格不入”。他从不提他的过往成绩,我却从一些资料中看到他的各种荣誉。从97年参加工作,至今22个年头,在建校初期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凡是能见到美术的影子的地方,比如元旦晚会的舞美设计,运动会赛场上的标识会徽,各项艺术展览等都是他亲手制作手工张贴。在对其他同事和青年教师的指导中,他也从来不提自己的奉献,只是默默的甘为人梯。2016年美术组张玉彦老师要讲省德育优质课,正在为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发愁时,李老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第二天他便把做好的教学用具递到了她的面前。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也是李老师连夜加班赶制的,但是他却从未因此而寻求回报。也正是李老师生活中工作中,这些点点滴滴的无私奉献,以身作则,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奉献型教师。<br></div> 近几年因为学校特色社团发展的需求,他的精力投向陶艺社团的建设。于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是他在陶艺工作坊忙碌的身影,是一天天默默的付出。我甚至觉的他的品性就像他的作品一样,本是一块再朴素不过的泥土,但在生活的锤炼中闪烁着华美的光晕,默默地为我们带来美得享受。就在今年,李老师辅导的社团成员的陶艺作品,为学校换来一个又一个级别高、权威高的奖项,给学校增光添彩。<br> 在实验中学的三年的时光里,李老师的言谈举止与他的品质共同感染着我。那温和的,亲切的笑容,那质朴、低调的举动印刻在我们眼中与心中,并逐渐为生活辟出光亮与美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