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 陕北行

祥和宁静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榆 林 篇(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榆林古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摄影:祥和宁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制作:祥和宁静</b></p><p class="ql-block"> 榆林始建于明朝永乐(公元1408年)年间,初建时为榆林寨。由于当地土壤适合于生长榆树和柳树,故得名“榆林”,榆林之名才始见于史。后在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设榆林卫,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延绥镇迁到榆林镇。榆林才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朝,明朝设立九边重镇“延绥镇”,后经政治、经济、贸易的变化迁至到“榆林镇”。</p><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赐碑“两守孤城,千秋忠勇”*,榆林素有“南塔北台中古楼,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秦国时期榆林就是属“上郡”地,秦统一六国,天下划分三十六郡,上郡就是其一。</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上郡的西河郡被匈奴所占据,到东晋时,匈奴在靖边的白城子(现在的陕西靖边县境内)建立了大夏国。到公元427年北魏灭大夏国。</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演变,发展到今天,陕北榆林已经成为陕北重镇。经济迅猛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在这样发展的同时,榆林人没有忘记对古城的保护,他们对古城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我和市民聊天及问路中,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他们的内心)都为有古城而感到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我在车上问起游玩的地方时,他们都非常热情,自豪的心情溢于言表。尤其是有一位年轻貌美,身材修长的女教师,为我介绍了很多陕北的风土民情,并且告诉我“这两天在榆林的游玩,有事情可以找我”!多么热情、爽朗、大方、得体的承诺,让我感动“多么好的陕北婆姨和汉子们”!</p> <h3>  榆林古城区是一座南北长约四公里,东西宽一公里有余,东高西低的长条型古镇。南北一条主街,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有六座骑街古楼横跨于主街上。城内东边驼峰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戴兴寺),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天启年、康熙年、光绪年多次修建,但仍保留着明代风格。殿内壁画精美,寺庙内藏有藏经三千余册(十分珍贵)。</h3> <h3>  古城南门外,凌霄塔广场上的骆驼🐫雕像。说明了榆林古城历史上汉蒙人民的贸易往来十分昌盛,这里经常有驼队到来。</h3> <h3>  进入古城先看见一座牌楼,这就是古镇的主街,街道两旁店铺林立。</h3> <h3>  由主街自南向北走,看见第一座骑街楼就是“文昌楼”。昭示着榆林人民重视国学文化的培养和教育,希望榆林有更多的人才辈出。</h3> <h3>  第二座骑街楼“万佛楼”,楼上香火极盛,信徒们都是在小声吟诵着佛经,虔诚的朝拜。</h3> <h3>  万佛楼后面</h3> <h3>  万佛楼东面的一个门楼,极具特色。堪称建筑艺术瑰宝,为此留下美好的镜头。</h3> <h3>  信步当街,一路观景,一路玩。愉悦了精神,饱了眼福。</h3><h3> 前边又看见一座骑街楼,第三座“景明楼”。也能感觉到榆林人是多么爱护、喜欢古城的美丽景色,对家乡的古建筑保护至深。</h3> <h3>  过了一山又一山,观了一景又一景。</h3><h3> 转眼又来到第四座骑街楼“钟楼”。这座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该钟楼有如教堂⛪️式的建筑,可惜关门,无法攀登。</h3> <h3>  钟楼北面</h3> <h3>  离开钟楼,我还三步一回头,两步一嘀咕,心想这也许是西洋钟楼?心中总是拿北京钟楼来和它对比。回想自己可笑!</h3> <h3>  抬头看见又一座牌楼横亘于街上。</h3> <h3>  古街上古老的手工艺店铺</h3> <h3>  第五座骑街楼“凯歌楼”。这座楼里边就是榆林博物馆。哈哈哈,快步登楼吧!</h3> <h3>  古城沿革,榆林的变迁。</h3> <h3>  古代刑具“枷锁”,一般讲“扛枷带锁”,就是指它。</h3> <h3>  古老的榆林城下,一队队骆驼🐫就是这样驮着货物,不远几百里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到这里进行贸易。</h3> <h3>  驼队在长城脚下,穿越沙漠。</h3> <h3>  艰难跋涉的驼队。</h3> <h3>  民俗部分,往往能勾起儿时的回忆。</h3> <h3>  这才是箱子、柜,古老家具。</h3> <h3>  堂屋(客厅)的条案上,马球牌座钟、单瓶对称摆放,古老的习俗在这里重现。</h3> <h3>  火炕上的炕桌,炕柜。</h3><h3> 看来火炕也是我们国家北方大部分地区,为适应寒冷环境的一种生活方式。对此有些无知的人嘲笑北方人睡火炕,我想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其实民俗是由于历史条件而形成的传统,这是无可厚非的。不能单纯的就说睡床好或睡火炕好,一切存在决定了意思,意思反之又改变了存在。</h3> <h3>  陕北的窑洞四合院,</h3> <h3>  榆林遗存的古迹与民俗</h3> <h3>  小孩过“坎”。</h3> <h3>  六座过街楼,文昌阁、万佛楼、新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h3> <h3>  榆林特色小吃</h3> <h3>  榆林景色</h3> <h3>  出得凯歌楼,来到街拐角处,看看远去的鼓楼,此时已经是饥肠辘辘,腿沉千金。唉!还是找一家酒店,以解腹中空空吧。</h3> <h3>  第二天继续古城行走!</h3><h3> 南门外牌楼。</h3> <h3>  骆驼🐫与古城</h3> <h3>  说话间我就来到了南门外山上,凌霄塔处。</h3> <h3>  凌霄塔</h3> <h3>  拍起来还挺费劲</h3> <h3>  远眺榆林古城</h3> <h3>  再回榆林古城寻找戴兴寺。</h3> <h3>  几经辗转,好不容易找到了戴兴寺,饱一下眼福就满意啦。</h3> <h3>  戴兴寺,古老的寺庙,珍藏了很多过去的回忆。</h3> <h3>  榆林古城南门</h3> <h3>  离开古城榆林前,又去了一个小酒馆,吃了一碗面。这哪里是碗呀?分明是盆!一个炒面足够两个人吃的。大面片里边有新鲜的羊肉,鸡蛋,西红柿,青椒,圆葱,胡萝卜,口味很好。这就是陕北的实惠,才十六元。</h3><h3> 这就是陕北行得到的印象,陕北人憨厚朴实,热情好客,踏实!</h3><h3><br></h3><h3> 2019年12月13日</h3><h3> 祥和宁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