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惠安女,湄洲女,蟳蜅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充分展现了闽南女子吃苦耐劳,拼搏进取,孝亲敬老,崇德向善的巾帼风采。她们靠海吃海,以海为生,妈祖是她们心中的“海上和平女神”。</h3><h3> 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锯木,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是建设家乡的主力军。惠安有句民谣:“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较大,厚,重,边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薄,轻,小。后者也蒙上头巾,但头巾上缀有红色小花蕾,中青年妇女多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包上头巾似有棱角的感觉。手上也提有黄色竹篮。在头顶前方还别有一至三把梳子,未婚青年妇女头发还留有刘海。惠安女头戴的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花头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缀绿或蓝色小花,或是绿或蓝底上缀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h3><h3></h3> 湄洲女是湄洲岛籍女子的统称,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发型和服装上,相传为妈祖亲自设计,可以用“帆船头,大海裳,红黑裤子寄平安”这句话进行形象概括。湄洲女的蓝色上衣代表大海,裤子上红下黑两截隐含平安与思念的意思。头发盘起梳得像船上的帆,左右各一根波浪型的发卡,代表船上摇橹的船桨,头发盘上一个圆圆的发髻代表船上的方向盘,一根红头绳在发髻里代表船上的缆绳,一根银钗横向穿过发髻代表船上的锚。头上的每个发饰都代表船上的零件,象征着一帆风顺。 蟳蜅女主要分布在丰泽区东海街道蟳蜅,金崎,后埔,东梅等社区。蟳蜅女习俗,包括生产,生活习俗和民间信仰,别具一格。蟳蜅女服饰简朴宽松。上衣为布纽扣的斜襟掩胸右衽衣,下沿呈弧形,颜色以青色或浅兰为主,老年妇女以黑色为主。裤以黑,兰色为主,裤筒宽一尺左右,裤头多用白色,兰色,俗称“大锯衫,阔脚裤”。蟳蜅女耳饰是辈份的标志。未婚女性戴丁勾耳环,不加耳坠;结了婚则戴加耳坠的丁勾耳环称“丁香坠”;做奶奶后改戴“老妈丁香坠”的耳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