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刘询(公元前91年一一前49年)字次卿,其父为皇孙,母为王夫人,系武帝曾孙,因而刘询也称皇曾孙。他出生几个月,祖父戾太子因江充诬告而被逼自杀身亡,祖母史良娣和父母受株连,均被处死,尚在襁褓中的刘询被收监入狱。当时的延尉监丙吉,暗中派狱中的女犯人赵征卿和胡组乳养刘询。后来丙吉又把刘询先后送到史良娣家和掖庭令张贺处抚养。汉昭帝死后,霍光等先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荒淫无度,很快被废。于是又拥刘询为帝,即汉宣帝。宣帝执政期间(公元前74年一一前49年),奖罚分明,启用人才,对内重视吏治,整肃朝政,轻徭薄赋,与民休养,对外联络西域36国使匈奴称臣归服,边患平息。为了发展西域生产设置了“西域都护”,保证了丝绸之路来往畅通,西汉国势呈现出兴旺景象,创造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局面,这个时期被史学家称他为“中兴之王”时代。汉宣帝死后葬于杜陵。</h3> <h3> 杜陵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三兆村南。杜陵封土形如覆斗,底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边长分别为175米和50米。封土高29米。陵墓四面正中各有一条羡道通向地宫。四面羡道大小、形状基本相同。每条羡道一般宽8米。羡道底部在封土边处深达20米。</h3> <h3> 宣帝陵墓,承袭了武帝和昭帝的随葬制度。陵墓内,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应有尽有。《晋书上移索琳传》记载:三秦人盗发杜陵时“多获珍宝“。</h3> <h3> 1988年,杜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墓冢在陵园的正中,平面呈方形,边长120米,高30米。陵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宣帝杜陵”碑一通,碑铭清晰可辨。此外还有碑碣十余方。</h3> <h3> 汉代以来,杜陵一直是长安的游览圣地,文人学士常会集于此,登高览胜,并留下了许多诗篇。</h3><h3> 杜 陵 绝 句 (李 白)</h3><h3>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h3><h3> 秋水明落日, 流光灭远山。</h3> <h3>注:因“杜陵”门前甬道正在“施工封闭,禁止通行”,故不能拍照陵前大道远景。</h3> <h3>参考书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