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忆--参观鲁迅纪念馆偶感

王建荣

<h3>摄影/文字:王建荣</h3> <h3>上周去鲁迅公园拍红叶,然后参观鲁迅纪念馆。</h3><h3>鲁迅纪念馆位于上海虹口区甜爱路鲁迅公园内。1950年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建,1951年1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馆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人物类纪念馆。</h3> <h3>上海鲁迅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故居、鲁迅墓两个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分上下两层楼,建筑面积5043平方米。</h3> <h3>纪念馆外景</h3> <h3>一楼的鲁迅塑像</h3> <h3>二楼陈列室门口鲁迅手书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h3> <h3>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h3><h3>——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h3><h3>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h3><h3>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h3> <h3>馆内重现《阿Q正传》的场景</h3> <h3>《新青年》杂志</h3> <h3>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墙</h3> <h3>该馆现藏文物、文献资料20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达93件(组),珍贵文物2万余件。陈列厅以鲁迅手稿、文献照片、遗物为基础,辅以多种现代科技展示手法,用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专题真实再现了鲁迅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以及曲折多姿的人生历程。</h3> <h3>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为鲁迅拍的照片</h3> <h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h3> <h3>观展的观众络绎不绝</h3> <h3>这是盖在鲁迅灵柩上面的“民族魂”旗帜的复制品。</h3> <h3>1950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建鲁迅纪念馆的审批公文</h3> <h3>鲁迅先生的部分著作</h3> <h3>研究鲁迅先生的著作和书刊</h3> <h3>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园内枫叶如丹,百花斗艳,还有乌篷船</h3> <h3>纪念馆门前的世界文豪广场</h3> <h3>鲁迅公园内的鲁迅雕像</h3> <h3>鲁迅公园景色</h3> <h3>鲁迅纪念亭和红枫叶</h3> <h3>鲁迅墓边上的虹口体育馆</h3> <h3>鲁迅先生墓</h3> <h3>毛主席为鲁迅先生书写的墓碑</h3> <h3>鲁迅先生“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爱憎分明,嫉恶如仇”, 是“一位真性情的文人”。</h3><h3>&nbsp; 鲁迅精神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是“战斗精神”和“立人精神”。毛主席对鲁迅先生充满着敬意,称颂鲁迅在中国的价值:一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二是“他的斗争精神”,三是“他的牺牲精神”。</h3><h3> 现在有些人认为鲁迅精神已经过时了,教育部门甚至把鲁迅的文章移出了中小学课本,这是不妥当的。我们要“不忘初心“,记得来时的路,发扬鲁迅精神,做有脊梁的中国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h3> <h3>作者简介:王建荣,《美编》作者,大学本科文化,中共党员,高级职称,特约记者,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江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江西省出版集团任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