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大部分国土适于畜牧业,牛羊满山。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大,全年最高气温为22-26℃,最低为10-14℃。赤道与东非大裂谷交界黄色的区域就是肯尼亚。</h3> <h3>参加广州旅行社直飞肯尼亚的十日游团,中午从贵阳北站乘高铁经过四个多小时到达广州南站,高铁票很便宜哦,单程323元二等座。高铁站直接乘地铁转一趟下午六点前到广州白云机场,地铁票10元,晚餐鸡蛋泡面。团队晚上九点集合,安检出关就绪,午夜零点四十分乘坐南方航空公司的航班飞行了11个小时到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时间是早上六点多,肯尼亚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五个小时。当地华人导游小夏来接,分乘三辆巡洋舰越野车直奔安博塞利大象乐园,这篇美篇前面已发。在安博塞利特色酒店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早又返回内罗毕,中午抵达酒店。下午有几种自费项目选择,我们一行六人选择了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每人需支付50美金,虽有点小贵,但到一个国家博物馆是最值得去的地方。</h3> <h3>肯尼亚国家博物馆</h3><h3>位于内罗毕市中心,系中东部非洲乃至全非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协会发起修建。馆内陈列有人类、鸟类、海洋生物起源和地质演变等方面的展品以及古代地图和绘画等。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也是内罗毕著名的旅游景点。</h3> <h3>在博物馆内遇见一长胡子欧美人,感叹美须公,欣然和我们合影,还用中文说他是日本人。</h3> <h3>博物馆门口的雕塑~母与子,象征生命的起源。</h3> <h3>博物馆里遇见小学生前来参观,正在午餐。</h3> <h3>大厅正面造型~葫芦果实</h3> <h3>古乐器</h3> <h3>象牙乐器</h3> <h3>由蝴蝶标本制作的肯尼亚地图</h3> <h3>众多展馆中,禽鸟馆以其900多个栩栩如生的仿真鸟类标本应得众多游客青睐,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受欢迎展馆。</h3> <h3>肯尼亚国鸟~紫胸佛法僧</h3> <h3>珍珠鸡</h3> <h3>左是皇冠鶴,乌干达国鸟。</h3> <h3>鹈鹕</h3> <h3>燕子和燕窝</h3> <h3>雀类和它们的鸟巢</h3> <h3>200万年前的巨象化石。</h3> <h3>长颈鹿标本</h3> <h3>霍加狓(标准写法应为㺢㹢狓)是一种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扎伊尔森林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又称作欧卡皮鹿。它是长颈鹿科中的一种偶蹄动物。它与长颈鹿有亲缘关系,是长颈鹿唯一的尚未灭绝的近亲。</h3> <h3>羚羊头标本</h3> <h3>花豹标本</h3> <h3>狮子标本</h3> <h3>蜜獾标本~蜜獾没有刺的,全身都是厚实的皮毛,它无所畏惧是出了名的,它胆子大,即使是遇到天敌狮子豹子它也不怕,一直疯狂反抗撕咬到被对方咬死,即使是捕食猎手也要折腾1个小时才能杀死它,只能说它有性格,不服输的性格,惹不起的性格,所以它的胆大才能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h3> <h3>薮猫标本~薮猫体形像一头小型的猎豹,躯干和四肢修长。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东部。主要栖息于大草原,有时也出现在山地,适于生活在湿地边缘的芦苇丛中。一般在黄昏取食鼠类、鸟类、鱼类、蛙以及蝗虫等大型昆虫。薮猫可以帮助农民捕食蝗虫和鼠类,很少猎杀家畜。由于此物种聚集于河边,易暴露而被捕杀,另外面临生境丧失的危险。</h3><h3>在某些国家,尤其是美国,薮猫被当作宠物驯养。在意大利,薮猫是托马西家族的象征动物。</h3> <h3>猎豹标本</h3> <h3>馆内展出的各个时期的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头盖骨,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左是早期直立猿人化石。</h3> <h3>最珍贵的化石:16岁的非洲小男孩的骨骼已有250万年的历史,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具古人类化石。</h3> <h3>沉船里打捞出的中国瓷器,目前尚不知是中国人带去的还是阿拉伯人带去的。据历史考察,郑和两次到过肯尼亚。</h3> <h3>英殖民时期的画像,右是印度人。当时印度也是英殖民地,英侵略国家占领地域过多管不过来,就让印度人来管理肯尼亚的公司。</h3> <h3>当地居民的蔬菜水果市场,基本装在袋里论袋卖。</h3> <h3>挂起的是芒果,同学买了一袋分给大家品尝,只收肯尼亚先令和美元,美元在肯尼亚通用。</h3> <h3>桶装的是西红柿🍅,后面是洋葱,地下堆的都认识😃</h3> <h3>路边加油站</h3> <h3>摩托车在城镇还是比较普及的</h3> <h3>裂谷省的一个市,车里拍的,路况不好,抖得厉害</h3> <h3>肯尼亚除了首都内罗毕,其它地方还是很贫穷的,主要公路也只有两车道单行线,少部分四车道双行线,全是柏油路面。中国援建部分不少,还常拿不到工程款。一路走来,亮点是它的卫生间建的非常不错,旅游业是肯尼亚国家的第二大产业,经济支柱,所以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也多,每隔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就有休息区,前部分是旅游产品销售区,屋后洗手间修建得标准且干净并提供手纸。当地人都会说WC ,</h3> <h3>这个洗手间挺有艺术氛围</h3> <h3>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h3> <h3>肯尼亚的一种石头(因为手感很滑,本地人叫肥皂石)制作的工艺品</h3> <h3>想买这个肥皂石制作的盘,他要50美金,还20美金,车快开了,黑人又答应卖了,我又不想买啦,有点重。</h3> <h3>车辆行进中休息区里的画室,出售的。</h3> <h3>这些画挺有非洲民族特色,同学买了两幅,我不知挂在那里?还是看看拍张像算了。</h3> <h3>车里抓拍</h3> <h3>当地也有种植玉米,只是少量的,主要以畜牧为主。</h3> <h3>随处可见满坡的牛羊,悠闲地在吃草。</h3> <h3>酒店里的工作人员,黑人的头发天生曲卷,女孩子对头发是很讲究的,每月会花15美金去打理头发,编成细细的发辫,要知道她们的月收入一个月也就是50—100美金。</h3> <h3>导游小夏告诉我们,做好的发式假的比较多。据说她们的头发长不了很长。</h3> <h3>休息区看见的女孩,也拍了她的发式。还专门问了她,头发是自己蓄的,不是假发,先赞扬她长得漂亮。</h3> <h3>除了主要公路是柏油路,就是这种土路,遇上雨季,泥泞不堪,泥巴还有粘性,每天在路上至少有一半是这种路况,颠簸地开往各个景区,稍不注意陷进泥潭不能自拔,还需要其它车辆前来牵引和推出。四驱越野车和黑人司机高超的技能让我们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奔驰,追逐各种野兽,一路惊心动魄,险情不断。</h3> <h3>去马赛马拉的途中,我们的越野车陷进泥潭,四驱也使不上劲了</h3> <h3>下车等吧</h3> <h3>另一辆越野车的驾驶员用牵引绳把我们这辆车拖出了泥潭,魁梧的黑人师傅真牛,不仅把我们一个团队的车拉出来,还帮另一辆车也拉出泥潭,🐮👍</h3> <h3>车陷泥潭,附近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围观,孩子们获得各种小零食,女人们谈笑风生,男人们拔刀相助,砍树技、推车,满身泥污,却分文不取。</h3><h3><br></h3> <h3>天下着毛毛雨,有几分凉意,围观的大人小孩都披着一块方巾。</h3> <h3>发现方巾有许多功能,背小孩👶、兜上物品背在背上、取暖……</h3> <h3>马赛马拉营地,据说是中国的赣州人开的,环境休闲开阔具有当地土著民族特色,住宿条件一般。自助团餐开得很好,我们在这里住了两晚,两早四正餐,感觉比去欧洲团餐还好,离开头天晚上还有烤全羊,口感棒棒哒,可惜晚餐我不能吃太多肉食,品赏了一块烤羊肉,已感觉非常美味。</h3> <h3>营地大堂</h3> <h3>自助餐厅</h3> <h3>我住的小茅屋</h3> <h3>马塞村</h3><h3>在马赛马拉的营地附近,有一个小村庄。村头,马塞男人们正装相迎,其标准服饰就是身披红袍、手执长棍,据说出门走累了,绝不席地而坐,而是单脚依棍歇息,以免猛兽袭击。</h3><h3><br></h3><h3><br></h3><h3><br></h3> <h3>据说马赛人身穿红袍等色彩鲜艳的衣物是防止被远距离的猎箭射中,森林里黑皮肤不容易被看清楚是人还是猎物。</h3> <h3>原滋原味的马赛舞</h3> <h3>共舞一曲,乐在其中。</h3> <h3>马赛男子都配有锋利的腰刀。</h3> <h3>村庄是由许多小屋围成的大院,院子里牛羊粪便气味冲天,因为成群的牛羊必须回家过夜。</h3> <h3>在家的老少都出来看稀奇,三位男士表演钻石取火。</h3> <h3>走进简陋的小屋里,房屋中间有火塘,土墙上开有圆形小窗,光线很暗,面积大约三间大床大小,领我们进去的马赛人告诉我们,窗前土胚垒起的床是爸爸妈妈睡的,对面黑洞洞的床是小孩睡的,这家有五个小孩,床上只见几条马赛人围在身上的方巾再无别物。房间里除了看见好似矮柜上放有几个碗筷也没其它物品。马赛人向我们推销他的饰品,要价10美元,这个肯定不能要的。我们给了他一些糖果及一美元就告辞了。出门时才发现进门处还有一个臭气熏天的小房间,是专门给小牛小羊圈养的房间,怪不得进到他们的屋里空气龌龊,气都喘不上来。本来录了一段视频,屋里光线太黑,什么也看不见,只得删掉。</h3> <h3>马塞女人背水持家,孩子们要带弟妹,村上有小学,教授英语,可小孩子更喜欢在大自然里自由生活。</h3><h3><br></h3><h3><br></h3><h3><br></h3> <h3>晚霞很美,我们也跟着美一美💃</h3> <h3>路上遇见的小女孩,穿着鲜艳的衣裙</h3> <h3>东非大裂谷</h3><h3>据地质学家考察研究认为,因为这里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这个裂谷。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总长6400千米。</h3> <h3>去马赛马拉,来回都要穿越东非大裂谷,</h3> <h3>一会雾气就弥漫了整个山谷</h3> <h3>脚踩火山石,背靠大裂谷,来个夸张的✌</h3> <h3>首都内罗毕市容远眺</h3> <h3>富人区还是挺不错的,价格也不菲。</h3> <h3>医院?卫生医疗机构?</h3> <h3>进出入住的酒店,内罗毕中国酒店,也是国人所开,导游说老板在非洲各国还有许多分店,疑是贪官洗钱?</h3> <h3>酒店大堂,工作人员都是当地黑人。</h3> <h3>酒店旁的珠宝店</h3> <h3>酒店里的赌场,里面基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h3> <h3>离开酒店前和导游、团友来张合影。</h3>